近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綜合司聯合印發通知,鼓勵符合條件的煤礦核增生產能力,對煤礦產能核增實行產能置換承諾制。
通知明確,2022年3月31日前提出核增申請的煤礦,不需要提前落實產能置換指標,可采用承諾的方式進行產能置換,取得產能核增批復后,在3個月內完成產能置換方案。
2021年7月28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1年上半年能源經濟形勢。
一、能源消費快速增長。全社會用電量快速增長,工業用電貢獻率明顯超過往年水平。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6.2%,較2019 年同期增長15.8%,兩年同期平均增長7.6%。工業是拉動用電增長的主要動力,上半年工業用電同比增長16.5%,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近70%。煤炭消費較快增長,發電、建材用煤增長顯著。上半年煤炭消費同比增長10.7%,較2019 年同期增長8.1%。其中,發電、建材用煤持續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15.7%、12%,電煤對煤炭消費增長貢獻率達到76.7%。
天然氣消費持續較快增長,工業用氣超過往年水平。上半年天然氣市場需求旺盛,同比增長21.2%,較2019 年同期增長23.5%,兩年同期平均增長11.1%,基本達到“十三五”年均增長水平。其中,工業用氣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6.6%,貢獻率達44.7%;發電用氣同比增長15.2%,氣電對電力保供作用進一步顯現。成品油消費持續回暖,汽油消費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二季度以來,成品油消費持續穩定恢復,上半年成品油消費同比增長15.7%,其中,汽油消費同比增長22.3%,較2019年同期增長2.2%;柴油需求保持穩定,同比增長2.7%。
二、能源供需總體處于緊平衡狀態。2021年以來,全國最高用電負荷連續6 個月均創歷史同期新高,部分地區采取有序用電措施;煤炭供應偏緊,價格高位震蕩。面對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國家能源局組織相關企業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主要能源品種產量持續增長,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力保障電力穩定供應。持續跟蹤監測電力供需形勢,大力支持支撐性電源投產,壓實保供責任,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靈活調劑省間余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和電力供應,上半年全國發電裝機規模同比增長9.5%,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同比增長34.7%、23.7%;發電量同比增長13.7%。
努力加大煤炭增產增供。加強監測調度,積極挖潛增產,協調重點地區加強長協履約,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全力做好煤炭增產增供工作,努力提升電煤庫存水平,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上半年原煤產量同比增長6.4%。
持續保持油氣穩定供應。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全力推動原油穩產增產,天然氣持續快速上產,上半年原油產量平穩增長2.4%,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10.9%,原油進口量同比下降3%,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23.8%,其中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27.8%。
三、清潔低碳轉型步伐加快。國家能源局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印發《2021 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清潔能源消納情況綜合監管工作方案》,上半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發電量同比增長10.2%。同時,持續推進清潔能源重大項目建設,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實現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突破;烏東德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華龍一號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田灣核電6號機組投產,7號、8 號機組及徐大堡核電站3 號、4 號機組,海南昌江小型堆核準開工。
截至6月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合計約9.9 億kW,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3.9%,較2020年同期提高了2.9個百分點。
2021 年上半年,我國煤炭消費快速增長,煤炭生產總體穩定,煤炭進口快速下降,煤炭市場供需兩旺,煤炭價格高位波動,行業效益逐漸恢復。
一、總體情況
(一)煤炭需求保持旺盛勢頭。1-6 月份,全國煤炭消費量約21億t,同比增長10.7%。
(二)煤炭供應總體穩定。1-6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19.5 億t,同比增長6.4%。全國累計進口煤炭1.4 億t,同比下降19.7%。全國鐵路累計發運煤炭12.8億t,同比增長13.8%。
(三)煤炭庫存有所下降。6 月末,全國煤炭企業存煤約5000 萬t,同比下降26.0%;全國主要港口合計存煤6298萬t,同比下降8.3%;全國火電廠存煤約1.1億t,同比減少2100萬t,可用約18天。
(四)煤炭價格高位運行。1-7月中長期合同價格均值601 元/t,同比上漲62 元/t;6 月末秦皇島港5500kcal/kg 動力煤綜合交易價格819 元/t,同比上漲274 元/t;6 月末CCTD 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價2125元/t,同比上漲890元/t。
(五)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1-6 月份,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同比增長10.6%。
(六)煤炭行業效益繼續恢復。1-6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2068.8億元,同比增長113.8%。
二、上半年煤炭中長期合同履行情況
1.總體情況
上半年,納入監管的煤炭中長期合同總量為4.66 億t,煤炭企業中長期合同實際發運量為4.51億t,兌現率為96.9%,達到了半年履約率不低于90%的要求。6月份兌現率91%,達到了單月兌現率不低于80%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合同發運不均衡、企業報數不及時、停產檢修、運力不足等因素影響合同兌現。
2.分企業履行情況
上半年,大型煤炭企業兌現率良好,其中國家能源集團(132%)、中煤集團(96%)、晉能控股(100%)、山西焦煤(110%)、陽煤集團(113%)、陜煤集團(99%)、伊泰集團(105%)、開灤集團(119%)、冀中能源(115%)、河南能源(114%)、淮河能源(120%)、淮北集團(129%)、龍煤集團(109%)、吉煤集團(169%)等絕大部分大型煤炭企業兌現率都在90%以上。
2021年7月28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能源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宗商品增產保供穩價的決策部署,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重點產煤地區細化措施,緊盯落實,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產增供。
一是加強組織,壓實責任。通過會議、調研等形式,要求重點產煤大省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強化全國統一市場和資源統籌配置,充分發揮煤炭調出省的“壓艙石”作用;產能利用率低的中等產煤省立足省內保供應,督促在產煤礦提高產能利用率,不得隨意停產限產。
二是堅守底線,安全增產。發揮好煤礦安全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的作用,引導地方和煤炭企業加大對安全生產投入,大力提升煤礦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增強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指導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只有生產安全才能實現供應安全、不出事故才能真正增產增供的原則組織生產。
三是定期監測,平衡供需。對煤炭產量、煤炭價格、電廠存煤、港口存煤實施日監測。組織煤炭企業加大電煤供應比例,提高長協合同兌現率,發揮長協在煤炭供應中的“穩定器”作用。對河南、甘肅、云南等電煤供應緊張的電廠實施“點對點”協調。
目前,迎峰度夏已進入高峰時期。國家能源局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宗商品增產保供穩價的決策部署,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推進煤炭增產增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一是推進生產建設。發揮重點產煤省區、重點煤炭企業、大型煤礦特別是露天煤礦的作用,充分釋放有效產能。采取強力措施確保在產煤礦穩產,加快將已核準核增產能轉化為實際產量,加快核準核增優質先進產能煤礦,統籌協調煤炭產運需全過程。
二是安全增產增供。配合有關部門,組織煤礦防控重大風險,夯實安全生產基礎,為增產增供創造有利條件;停產煤礦抓緊整改隱患,安全驗收合格后盡快恢復生產。
三是突出重點保供。統籌新能源、水電、火電出力安排和余缺調劑,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電廠供煤情況監測,協調解決好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緊急情況下實施“點對點”調度,避免缺煤停機。
按照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工作部署,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國有重點企業認真開展管理標桿企業、標桿項目和標桿模式(以下簡稱“三個標桿”)創建行動。經過企業申報、專家評審、征求意見等環節,國務院國資委確定了“三個標桿”名單,要求企業扎實做好“三個標桿”創建工作,切實發揮管理標桿的示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推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取得更大成效。
其中,煤炭行業入選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標桿項目的分別為:
標桿企業:國能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天地瑪珂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中煤航測遙感集團有限公司、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寺河煤礦、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標桿項目: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體化發展的能源企業生產運營協同調度系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煤礦智能化科技創新管理。
國務院國資委將指導和推動企業高標準、嚴要求做好標桿創建工作,適時開展評估評價,對管理提升成效顯著的企業,加大宣傳推廣,打造一批充分展現新時代國有企業管理水平的優秀品牌。
2021年7月27日,煤炭行業礦井智能供電工程研究中心在哈爾濱正式揭牌。
煤炭行業礦井智能供電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北京國力礦安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國力電氣有限公司組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由北京國力礦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際平擔任,總工程師由北京國力礦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瑞擔任,技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孫繼平教授擔任。
同期,組織召開了煤礦供電智能化技術交流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孫繼平教授和總工程師張文瑞分別作了“礦用5G與煤礦智能化”和“煤礦供電智能化建設關鍵技術”的專題報告。與會專家針對國內煤礦供電智能化的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研討,對工程研究中心供電智能化研究成果——“六位一體”煤礦智能供電技術與系統給予了高度評價。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煤炭行業礦井智能供電工程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時,工程研究中心應積極作為,聯合更多的煤炭生產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共同研究煤礦供電智能化建設模式,制定統一的供電智能化建設標準和規范,引領煤礦供電智能化建設走向安全、智能、高效、無人值守的發展道路。
供電智能化是煤礦智能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多以變電所智能化建設為主,忽視了采區配電點的智能化建設,礦井智能供電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成為礦井供電智能化建設中的“痛點”和“瓶頸”。煤炭行業礦井智能供電工程研究中心擔負著引領煤礦供電智能化發展方向、規范供電智能化建設模式的責任和使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煤炭增產增供和穩定價格的有關部署,2021 年7 月份,內蒙古自治區對鄂爾多斯市38 處前期因用地手續不全停產的露天煤礦批復了用地手續,涉及產能6670 萬t/a。
目前這部分煤礦已全部復產,正在加快進行剝離作業,預計8月初即可形成實際產量,達產后日可穩定增加產量20萬t。
內蒙古煤炭工業協會日前發布倡議書,旨為全力做好煤炭供應保障工作,確保煤炭市場平穩有序。
倡議書提出,要從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大局出發,科學組織生產,積極挖潛增加產量。央企及其他大型煤炭企業要發揮表率作用,帶頭落實增產增供責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滿負荷生產,加快釋放優質產能。
要認真落實國家發改委煤炭保供穩價政策,帶頭降價,抑制煤礦坑口價格上漲,不哄抬煤價、不囤積居奇,全力平抑煤炭市場價格,促進煤炭價格趨于合理。
要認真履行電煤中長期合同,嚴格執行既有定價機制,努力提高合同履約兌現水平,支持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再簽一批中長期合同,有效發揮中長期合同在保供應、穩價格中的“壓艙石”作用。
倡議書同時指出,安全是紅線,是做好煤炭增產保供的前提和基礎。要認真落實煤礦安全生產三年行動計劃,壓實各環節責任,全面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發生,為增產保供創造條件。
2021年7月30日,貴州省2021年上半年能源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半年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7月23日全省煤礦安全生產暨煤電增產增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認真分析總結上半年能源經濟運行情況和安全生產形勢,安排部署下半年開展能源攻堅任務。
貴州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丁雄軍指出,上半年全省能源主要指標增長較快,能源保供有序穩定,重大項目快速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加快推進,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總體平穩。制定出臺了能源系列政策文件,對能源工作進行制度化、具體化安排部署。承辦、接待了多場重要重大活動,獲得國家能源局、貴州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推動能源領域改革創新,能源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丁雄軍強調,下半年全省能源工作要圍繞開好局起好步開展攻堅行動,堅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要在8個方面重點抓好具體工作。一要抓好煤電運行調度,主要抓好電廠存煤、煤礦供煤和政府管煤。二要抓好煤炭挖潛增產,重點抓好當前產量釋放、優質產能釋放和智能化改造升級。三要抓好電力改造升級,加快煤電機組改造、“雙回路”供電改造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四要抓好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抓好風光項目建設,地熱能開發利用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環境秩序。五要抓好天然氣產業發展,確保完成天然氣“縣縣通”全年目標任務完成,加大煤層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確保重點時段天然氣供應。六要抓好煤礦安全生產,全力抓好瓦斯防治攻堅對標對表任務、日常隱患排查和專項重點整治,“不放心”煤礦監管。七要抓好招商引資引才,重點圍繞煤礦主要設備開展招商引資,加快推進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籌建,確保2023 年9 月實現招生。八要抓好能源“雙碳”工作,對現役煤電機組、瓦斯抽采等碳排放重點領域,精心抓好存量減碳。新建煤電機組必須全部實施超超臨界機組,支持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加速發展,抓好增量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