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東海實驗學校 王建垂 陳 健
“綠色教育”是一種教育觀念,是指符合“人文”和“科學”要求的現代教育。它使教育生態化,既實現環境教育要求,又促進了學校和人的可持續發展,走生態化綠色教育之路,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和諧教育問題。“綠色教育”不僅僅是在自然生態概念下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種價值取向。它以人為本,全面突出人的尊嚴和價值;在價值追求方面,又體現為追求活力、智慧、現代、卓越為特征的教育目標。由此看來,九年一貫制學校有更大的空間和實踐序列可供“綠色教育”探索,做好以下四方面,可以讓九年一貫制學校實踐綠色教育增效提質。
“一貫制”的管理模式是學校良性發展的前提。綠色教育的特點是環保高效。統一調配九個年級段的人財物利用,可以花更少的錢辦更大的事。在校長室的負責制下,整個管理系統實行“條塊結合”,形成一個垂直和水平系統,對所有的人力資源和財物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實行一體化使用。比如,整個學校設立一個食堂、一個總務處,全校統配后勤物資。中小學部統籌使用部分師資,尤其是小升初階段,可以由中學老師提前介入,進行預備性教育。由此讓軟硬件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整中有合,合中有分,分而不離,溝通協調。”一方面從學校層面來看,不再設學部主任級位,校長室整體統籌學校工作,讓上情下達更加高效便捷。從“塊”的層面來看,學校中層設立教務處、學生處,分別按中、小學部整塊運行。 從“條”的層面來看,黨、政、安全工作、總務后勤、辦公室、人事工作、教科所等方面又實行分條線縱向管理。由此,縱橫交錯,有條不紊。另一方面,推進現代化學校制度建設,探索校務委員會、理事會等新型教育咨詢制度,擴大學校民主管理。深化“互聯網+”環境下的辦學體制改革。
“一貫制”的課程整合是提高整體辦學水平有力的抓手。綠色教育下的綠色課程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發展的學習平臺,提升綜合素養。第一,在中小學部之間進行課程整合,包含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整合。第二,在預備年級進行教材整合。預備年級即一般小學的六年級,為使我校學生更快地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我們將提前進行青春期德育課程、小初銜接學科課程。故將六年級稱為預備年級。第三,拓展課程的開發和整合。為了讓拓展課程中的實踐性人才持續產出,可以在三到九年級大跨度地進行學員選拔,擴大選擇范圍,延長培養時間,優化人才梯隊培養,突出了九年一貫制的優勢。
課程序列建設要堅持公平、優質、開放、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著眼于人的核心素養培育,構建多樣化、跨學科的課程體系。通過高質量的課程體系建設,豐富學校活動,厚植綠色育人理念。我們對學校的學科課程進行通盤考慮,綜合對比中小學銜接階段出現的知識點,有所側重有所策應,既節省了課時、強化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習效率,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是課程實施的港灣,課程成就一所學校,展現課堂的厚度,學校因為課程文化才有發展實力。課程開發要堅持“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原則,立足學校現狀,在充分發揮可利用資源作用的基礎上,構建具有學校文化底色的課程體系。基于核心素養的九年一貫制課程是在“一貫、融合、智慧”核心理念和頂層設計指導下進行的課程設計。
啟動中青年教師五年專業規劃,具體以學部為單位,分析學部師資實際,確定培養梯隊,提供磨煉機會,明確發展目標,根據計劃有重點、分批次地進行實施。讓教師有自我生命意識,追求教師生涯規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以全員育人、九年研訓的眼界看待師生成長。通過主題研修、同課異構,開展中小學同題教研活動,促進對學情的精準分析,提高對學生九年身心發展的引導能力。
促進學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并追求卓越及多樣性,是我們教育的高級目標。通過打造“生·動”課堂,促進學生智慧成長。“生”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教學中的動態生成,讓其鮮活靈動;“動”就是不僅有老師的適時引導,更讓學生能夠“動”起來。情緒涌動,語言靈動,交流流動,讓課堂成為真正的學堂。精選教學內容,圍繞核心問題展開教學活動,讓課堂生動起來;觸動學生的內心,從學生的視角展開教學,讓學生想動起來表達;從學生的疑惑處展開研學,帶動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動起來。
啟動骨干教師、名師工作室計劃。在教育局指導下主動精心做好區義務段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工作點的相關工作,并利用此契機,盤活學校現有優勢師資隊伍資源。既積極培養教師能夠被區名師工作室考納,沖擊更高專業榮譽,同時設立校名師工作站和骨干教師工作點,幫助促進學校優秀中青年教師,以區名師站為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培養。并且,學校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對學校優秀教師隊伍進行激勵性管理,有規劃培養,以學習、培訓機會代替經濟獎勵,為教師的持續優質發展不斷謀力。綠色教育促進了師生共同成長。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種引領,雖不一定都看得見、摸得著,但學校的學風、教風、校風的積淀正是在這種引領下逐步形成的。德育始終是學校工作之首,綠色教育引導孩子獲得更高階的價值觀。學校將繼續以德育綜合實踐活動研究為主導,以課題化、課程化實施學校德育,加強多種形式的開放交流,為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長遠性發展奠定基礎。
根據“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工作思路,下沉工作重心,學校加強對中隊干部的指導和監管力度,及時調整初中少先隊領導機構,在學校團委會中設立大隊部,實現團隊工作領導一體化。同時,加強初中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建立中小學輔導員聯系制度,聘請有經驗的小學少先隊輔導員為中學的輔導員進行講座,召開中小學少先隊輔導員專題研討會,將小學優秀輔導員的評選延伸到中學,為團隊銜接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初中團員發展方面,實行“初一建團,初三離隊”的組織機制。根據校情實際推出針對未滿十四周歲“浪潮青年”評選活動,創新預備團員制度,填補團隊銜接的真空地帶。
為發揮典型引路作用,我們開展了“團員隊員手拉手,支部中隊心連心”系列活動,由初中的團支部和小學的優秀中隊手拉手,開展聯誼活動。通過典型引路,達到了團隊的雙向延伸,團建帶隊建,隊建促團建,實現了團隊共同協調發展。
提升家校共育合力為每一個學生生命全面、和諧、無阻礙健康成長和一生幸福發展奠定了基礎。唯有學校、家庭、社會凝心聚力,才能讓綠色教育呈現出高雅、高效的態勢。以區級家長成長學院為依托,通過家委會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家校共育、家校共建活動,統籌規劃家校活動并適時提煉整合成家校課程,不斷提升家校溝通的實效性、科學性和特色性。
綠色教育理念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體化辦學要以整體的理念來統合學校文化,使其具有整體性,實施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整體育人的育人策略。秉承“教育讓生命更精彩”的綠色生命理念,讓每一個學生生命全面、和諧、自由健康成長,進而為學生一生幸福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