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 劉敏慧
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對班級文化、學生學習和生活等各項工作的管理,而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引導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班級管理工作包括班級組織建設、班級制度管理、班級教學管理和班級活動管理。而線上班級管理是學校應對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積極的、有效的應對措施,其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依托各類智慧平臺和場景以實現班級管理的目標。如今,新型班級管理模式已經成為日常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補充,并發揮著積極作用。
相較于常規教學,居家線上學習,學生一方面擁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另一方面,缺少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監管和集體的學習氛圍,更多依靠學生自律和家長監督,學生的線上學習更孤單、更易疲倦、更易放棄,難以實現日常的教學節奏。因此,線上班級管理作為必不可少的方式,成為線上學習的必要支持,在居家學習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線上管理與日常班級管理相輔相融。而兩者之間有著“兩變兩不變”。
日常班級管理的地點是學校和課堂,而線上學習地點轉變為家庭,雖然學生名義上仍歸屬于同一個班集體,但教師和學生分散于多個空間,師生和生生的聯系主要通過線上方式來實現,教師面對的不是可觸可感的學生群體,而是網絡傳輸和反饋的個體,學生所處的環境也不是氛圍濃厚的教室和校園,而是日常生活的家庭,大家無法暢快地交流互動,無法一起集體活動,班級管理的場景由集約、立體管理轉變為分散、“屏面”管理。
日常班級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日常的學習組織管理、生活管理、制度管理等。而線上班級管理由于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日常的管理制度、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很多都難以起到效果。如缺乏集體生活和學校制度約束,學生的規則意識、集體意識逐步淡泊,常態化的班級公約等管理方式難以得到落實。再如,日常班級管理,班主任可以通過觀察隨時隨地了解學生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處理,或者通過集體教育實現個體教育;而線上隔屏管理,依靠學生自覺自律,班主任對學生行為、思想中的一些問題不易發現。這些都必然需要新的管理方式來解決線上管理中的新問題。
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學形式的變化并不意味著教育目標的變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班級管理的對象都是學生,日常班級管理的目標與線上班級管理的目標也是一致的,都是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
班級管理的內容一般包括組織建設、教學管理、制度管理、活動管理。無論線上線下,這四方面的內容都不會發生變化,線上班級管理同樣需要組建“班干部群”,主動積極參與班級管理,需要適合居家學習的一套更強調自主管理的“線上班規”;需要與家庭共同合作來保障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需要通過一系列線上活動實現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等。
傳統的線下班級管理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一旦學生走出校門就進入了家庭管理的范圍內,因此,基于疫情期間部分中小學校線上班級管理的實踐,總結出了“四度”線上班級管理模式,并延展至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日常班級管理,特別是在家校合作共育方面,包括寒暑假期間的互動溝通,都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多數家長由于缺乏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知識,在開展家庭教育時,對學生問題定性不準確、歸因不正確、方法不得當,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缺乏方法、策略等。特別是居家學習期間,親子間的消極互動普遍表現出增多的態勢。因而很多家長更希望從教師處獲得專業的指導和教育建議,而教師也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掌握學生行為變化、習慣養成和心理的變化及學習的進度,家校合作變得更為迫切和緊密。線上班級管理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定期面向家長發布學生居家學習情況調查問卷,收集家長家庭教育的問題和困惑,針對家長反映的共性問題從班主任角度做出教育教學調整。同時,將作業、活動、互動等數據量化制表及時反饋給家長,為每個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居家學習方案,提供最適切的建議。定期召開線上家長會,總結班級的共性問題,與家長進行線上互動,共同探討教育方法等。通過雙向有效的反饋,家校精準協作,協同育人。同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下,線上班級管理的“學情調查”“云家訪”“家長云課堂”,包括家長共同參與的主題班會等形式,仍然有必要堅持和延續,保持家校合作的效果和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缺乏系統的管理,疊加家庭學習環境的相對寬松等因素,居家學習狀態下的學生們從行為到態度似乎變得更加散漫,學生行為、思想中的一些問題出現萌芽,個別學生還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如厭學、拖延等。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學校復學后學生學習能力下降、學習拖沓惰性、心理敏感叛逆等,甚至有的學生裝病以逃離學校。
其實,在居家學習期間,教師們非常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雖然獨自在家學習,但仍然讓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度。例如,有的教師給家長和學生們寫信;全班共讀一本書;在一份地圖上,標注出全班47名同學的家庭住址,告訴學生們雖然我們人不在一起,但心在一起,用真情喚起學生的熱情,對校園的向往,對同學的思戀,以增強班級凝聚力。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的導師,也是家庭教育的助教,面對困惑、迷茫、焦慮、無奈的家長,班主任主動出擊,傾力指導,充分調動家長的教育積極性,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提供對策方法,加強溝通交流,幫助家長有效開展家庭教育等。
同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仍然需要與學生和學生的父母加強線上溝通交流,采取“小組互助”“共同補課”“信息分享”等方式,讓班集體的溫度傳導至每一個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師們根據班情、學情的變化完善、制定適時的班級制度,如建立多元評價制度,引入多主體共同參與學生評價(除了常規的教師評價,還引入了生生互評、學生自評、家長評價),以及激勵制度(打卡小明星、自律小明星,創作小達人)。這些制度的規范,學生們在行為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師需要堅持這種多元評價的方式,通過良性的競爭激勵和集體輿論的影響,學生主動改善自己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時,邀請家長參加學生評價,較家長和學生單向的評價更為有效,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親子關系和家校關系。而生生互評、學生自評,也讓同學們看到各自的潛力和特點,更有利于拓展評價空間,發現學生的更多面。同樣,培養學生自律的好習慣也是高效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疫情期間要求學生自己制訂學習計劃,配套制定學習評估表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評價,學習評估表也可以遷移至我們常態或假期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固化下來。
價值觀教育有多種形式,有的適用于線下管理,有的同樣適用于線上管理。例如,主題班會通常是教師進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師通過開展系列化的線上主題班會、主題活動,從疫情中發掘積極的素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等,加強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指導、思想教育和價值觀引領。事實上,在青少年價值觀教育中,有很多內容是無法通過教科書直接教授給學生的,教育效果常常不佳。但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危機事件,雖然為社會和人民帶來苦痛和傷害,但從中也會發人深省,為教育敲響警鐘——我們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對成績的執著追求上,要引導學生尊重自然、生命,要讓孩子具有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鍛煉孩子堅強的性格、敢于擔當責任的精神。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包括在寒暑假期間,教師依然可以采取線上主題班會的形式,由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可以根據情況邀請家長一起,包括邀請與主題相關的一些教育專家、教師共同參加,對班會主題做充分、深入的探討,學生們也可以借助平臺,第一時間分享自身經歷的照片、視頻等,進行更多形式、更立體的交流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