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直門中學 鄭克強 袁麗秋 竇金雨
新技術手段手機、Pad等已經融入學生的生活,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是我們引導學生拓寬學習渠道、提升自學能力、增強終身學習意識的重要手段。我同團隊共同針對學生的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以及Pad交互式教學的特點,融合開發打造中學化學的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時間一般在40-45分鐘,而在Pad教學的智慧課堂中突破重難點知識的方式能改為文字形式的總結梳理、視頻形式的微課講解,學生可以隨時使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課下總結等,既能節省課堂時間、突破重點難點,還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習隨時發生。
我國在教育改革中一直倡導構建以學生為活動中心,教師引領的課堂教學氛圍,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很難節節課大多數學生都深度參與。而在Pad教學的課堂中可以針對課時章節或單元話題成立“討論區”“交流版”,互換師生角色,教師主導,從課內到課外,以學生為主體,討論學習隨時進行,相互啟發,主動參與。角色的對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知識的深廣度。
評價作為教學重要的反饋和促進的手段,Pad課堂上效果突出,課堂提問全班反饋,課堂測試的及時反饋,學生參與的數據統計……都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難度,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過程性積累中總結自己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復習。
高效的課堂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深度思考,學習氛圍濃厚,師生有良好的互動,教學中學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向老師提問,使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內,回答問題也不一定是教師,線上方式大家都積極思考,積極互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成了師生成長的過程。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闖關、學習之星、小助教等大數據支撐下的評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學生通過實踐認知和習得從而獲取科學性的知識,但是每一個實驗都現場演示會有如下問題:有的實驗有污染性和危險性;有的實驗條件比較苛刻,普通實驗室不容易達到;有的實驗現象不明顯;有的實驗受環境影響較明顯;有的定量實驗成功比例并不是很大……而信息技術手段、Pad手段可以解決以上很多問題,實驗學科可以對實驗進行預先拍攝和剪輯,同時將實驗現象特寫、放大,慢播放,在課上進行學習。
Pad互動教學技術對于優化學科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優勢,特別是實驗學科,不僅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演示更多的實驗,還可以增加信息量,擴充課堂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化學學科教學中,達到多樣化的師生互動,最終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中學化學傳統的教學中有許多實驗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且現象不夠明顯,對此,Pad互動教學手段能夠彌補這一短板。教師自行錄制或者通過網絡檢索有關實驗的演示視頻,利用Pad技術推送給學生,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鈉的燃燒”“氫氣氧氣混合爆炸”“氫氣氯氣混合爆炸”“甲烷和氯氣的取代反應”等,有效規避了實驗潛在風險,提高了教學效率。
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依靠Pad互動教學手段將學生進行實驗分組,各組進行不同的設計和實驗,結束后進行總結。課上通過Pad推送給所有同學所有組的實驗視頻和結果,提高效率的同時,學生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掌握情況隨時調整進度,對實驗的難點進行重復觀看,真正實現了主動的學會和會學。
搭載于Pad中的相關應用程序可支持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儀器,并對所選實驗儀器進行成套實驗裝置的組裝,甚至可以模擬實驗過程,以此進行實驗操作的模擬練習。學生可以在Pad上將散落的各個儀器組裝成一套需要的裝置,并且模擬實驗過程添加藥品,混合反應后現象真實。模擬預實驗的設計有效降低了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同時也有利于課后的實驗復現。模擬化學史復雜實驗,有利于理解學科發展和知識進階;模擬工業流程實驗,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化學作為一門從微觀世界研究物質的自然學科,受到實際教學條件所限,許多變化和實質都無法直觀地感受到,但恰當有效地借助Pad技術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還能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借助Pad技術通過動畫實現了形象化的感知,理解科學本質,助力學生形成化學學科微觀辨析的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互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Pad在隨機點名、限時小測、搶答、小組PK、復習鞏固、及時反饋等方式上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隨時反饋結果是Pad的一大優點,客觀題目可以瞬時統計,個性反饋,主觀性問題教師可以一一查看學生的作答情況,可以及時對教學做出調整和優化。
不論是復習鞏固還是新課學習,Pad都可以整合投影儀、計算機、網絡、教材等多種設備和資源實現綜合功能,同時還是個性化的。資料的豐富、學生個體的選擇性學習,可以隨時查閱資料,拓寬課堂維度的同時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收錄電子課本、科普讀物、實驗視頻、經典習題等,學生遇到難題時可以隨時查閱,可以自主學習,拓展知識,也可以隨時解決疑問,實現自主學習。
不同學段、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的學生有自己適合的個性化學習“資料包”,隨時學習發生的有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針對不同學段不同板塊和主題開發相應的小游戲,如入門學生的認識元素、化學名詞大全、全面知識能力考查的“一戰到底”等通過多次多層級全方位地展示學習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Pad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不是每節課都需要使用,設計時需要全面考慮,效果最大化。在使用過程中,項目式的學習方式效果更為突出,目標引領,任務驅動,項目完成效果更好。
小組合作,組間成果共享,利用網絡隨時發生,學生選擇學習。交流互動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同時保存下來可以隨時復習。
師生充分利用Pad課堂上設備及時采集和記錄的學習過程中的數據,可以進行預測和個性化的指導,有利于后期的教學和學習。
化學教學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很多課型,新課教學、復習課、習題課、實驗課、活動課、綜合實踐課、試卷講評課,不同課型Pad作用的發揮重點不同,形成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資源的整合和推廣。
總之,實踐發現,智慧課堂Pad教學的實施對教師綜合素質、信息技術能力和創新意識及前期準備要求都很高,智慧教育探索道路還很長,Pad教學還有很多內容需要完善,但信息技術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是時代的呼喚,也將是必然。信息技術改變生活的同時必然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我們的實踐探索學生獲取知識渠道和途徑,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