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韞,潘 晨
(1.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2.陜西秦德半導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智能技術開始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企業管理中,而企業信息化也必然伴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應用而發生巨大變化。電子制造企業作為我國制造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為了企業更好的適應在智能技術條件下企業信息化的道路,必須從整體上對電子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戰略進行規劃,本文通過探討電子制造企業信息化戰略的重要性、目標、內容,制定企業戰略規劃的方案,以實現企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
智能時代的電子制造企業信息化首先以智慧化為特征,采用智能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智能時代,企業的信息化將遠遠超出傳統企業信息化的范圍。對企業發展有三方面的意義:
與傳統企業信息化相比,智能時代的電子制造企業信息化將深入企業的生產之中,其范圍不僅僅傳遞生產單位所需要的信息,而是成為電子制造企業智能生產的基礎,電子制造企業的生產單位通過物聯網相互連接并自動收集相關數據,實現了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和監控企業。并為企業生產過程和產品的改進提供數據基礎。
企業信息化對電子制造企業的管理產生了變革作用,而在智能時代,信息化則企業的智能管理提供了基礎。通過企業信息化的推進,大數據分析等新的信息技術分析工具被應用于企業管理中,使企業的管理者能夠更為精準的把握企業的情況,在管理過程中做到精確管理、有的放矢,甚至做到讓智能化的生產系統進行自我管理,極大的減少管理的成本,并幫助企業做出有效的決策。
智能技術還包括自我學習的功能,能夠根據企業根據以往生產的數據進行自我總結,修正企業在生產和管理過程中的不當之處,并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實現自我更新。智能系統的自我學習功能將進一步降低電子企業生產管理的難度,實現企業管理上的自我更新和發展。
基于智能技術的要求,電子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應當以建立完善的數據收集、分析系統,堅持企業制造和管理信息的數字化導向,建立包括大數據分析、 數字存儲中心、移動辦公系統、數據采集自動化等內容,建立實現電子制造企業的智能制造和管理的基礎。其建設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在硬件建設方面,主要是以物聯網建設為中心的信息設備,除了常用的計算機系統、無線或有線的路由器、網關等設備外,最重要的就是布置于企業生產單位各處的傳感器,用于記錄生產各個環節的數據。在軟件建設方面,主要包括企業信息化收集、存儲、分析系統;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企業信息數據庫、企業行政管理系統等。通過企業信息化環境的建設可以優化企業結構,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并為企業智能制造和管理創造條件。
企業信息化的過程必須始終連接網絡,而智能技術更是需要互聯網的協助,因此企業信息化的過程始終面臨著網絡安全的問題。在智能環境下,企業信息化系統必須進一步強化網絡安全措施。從人員、管理、網絡建設和機制上做出一系列的加強和改進,最大程度的降低信息安全事故的發生,填補可能的安全漏洞,同時對可能出現的信息安全事故做好應急處理方案。
電子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是一個專業性較長的長期工程,在智能化條件下尤為如此,不僅需要包括網絡維護、防火墻建設、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的信息化人才。也需要精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學習等方面的技術人才。此外,企業的管理者也需要懂得企業信息化建設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綜合型人才來推進,因此,成立一支專業的信息化建設隊伍必不可少。
信息化平臺建設包括涉及商務決策、電子檔案、門戶系統等,目標是實現電子制造企業內的信息完全的智能化處理、資源化存儲、數據顯示直觀化、數據操作協同化,最終提高電子制造企業整體的智能制造與經營決策水平。企業信息化系統包括決策管理系統、內容管理系統、企業制造協助系統三個部分,利用一體化的方式將數據統一集成平臺(SOA 集成平臺)與生產、銷售、客戶門戶平臺相結合,采用業務流程管理(BPM)的方式實現協同,解決企業智能生產、銷售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在企業制造協助系統方面,系統將引入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并規劃以分布式協同管理模式(DLM)進行研發,實現DPD 智能化設計和數字化制造(DM),然后以供應鏈成本管理(DMU)進行成本管理、以三維建模(NX)規范進行更新調整,并以模型設計(MBD)、制造數據管理等平臺進行整個系統的設計。完成產品從規劃、設計、應用開發、產品驗證等方面整個產品的智能制造過程。
在內容管理系統方面,系統將實現電子產品的平臺化與模塊化開發戰略、產品設計/試驗/工藝/生產制造協同、完整數字化電子產品制造工廠等目標,解決產品需求匯總、維護及維修圖冊、數字化制造需求匯總等問題。
在決策管理系統方面,打造基于IT 架構建立的一體化訂單拉動生產(OTD)平臺、實現銷售、采購、人力資源、倉儲物流等業務領域緊密相連。從整體上規劃電子產品供應鏈管理、銷售服務、管理支持三個方面的問題,便于實現產品全過程管控,并解決產品銷售預測、產品成本管控等問題。
數據中心是實現整個智能化電子制造企業的基礎,數據中心包括分布式存儲服務中心、云計算中心、網絡結構規劃、網絡安全管理四個部分。分布式存儲服務中心借助云計算服務模式成立多數據存儲中心,并區分為移動IDC 機房、主機房、冗余機房等區域,使其形成安全、經濟、便捷的數據存儲架構體系。
云計算中心則采用虛擬化數據中心-私有云-混合云的發展模式,建立基于云存儲的數據處理中心,并滿足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可擴展、更節省的要求。網絡結構規劃方面則在網絡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更換基于5G 技術的骨干網絡,實現以桌面千兆接入、服務器萬兆接入、整體網絡高速可用的目標。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則重點突出體現在信息安全管理與業務連續性管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以建立以SOC 安全管理平臺的治理層管理、以VPN 網絡準入機制的網絡層管理、以放火墻、殺毒軟件及數據防泄漏體系的應用層管理,以及基于人員和制度管理的物理層管理體系結構。業務連續性管理則主要針對信息化系統問題發生后所采取的備用措施,包括建立應著應用容災中心,建設虛擬化計算資源池、在其他企業以外的地方建設數據備份中心或者虛擬存儲庫、遠程數據復制中心等方面。此外,數據中心的建設應建立基于個人IT需求的發布平臺,應借助可能的開發工具結合企業的信息化系統自行開發所需的應用App。借助App 實現對員工的開發培訓、任務發布等工作。
基于智能制造的電子制造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立需要企業制度上的配合,企業應當根據現有信息化系統存在缺乏詳細設計、集成測試與培訓推廣等方面不足,使整個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的風險預控在有效的范圍內。在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過程應著重于完善需求收集、項目評審和測試、版本開發與更新。并與企業目前所進行的行政管理、績效管理、內審管理等體系相互配合。
電子制造企業智能制造開展伴隨著信息化改革的推進,信息化在電子制造企業智能制造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企業信息化并非是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味減少生產人數,增加企業的技術含量就能夠實現。企業需要有針對性的建設信息化系統,并激發工作人員潛能,加強管理模式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且與具體生產工藝充分結合,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