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欽文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應當達到目標精準化、導入新穎化、過程活動化、結尾呼應化的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應嘗試多個形式不一的活動,以期在情境中通過任務驅動來達成教學目標。以下是我對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思考。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指引著全程的教學活動。課前,我提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說風箏、做風箏和放風箏,但在實踐過程中卻是說風箏、做風箏和裝飾風箏,沒有達成原定的教學目標。是不是教學目標制定得不夠合理?帶著疑問,我重新思考并制定了新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作品賞析,了解風箏裝飾中色彩、圖案、結構的特點,學習掌握風箏裝飾的方法并創造性地完成風箏裝飾;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動畫演示、教師示范等活動,運用有寓意的傳統圖案或點線面元素,搭配鮮明醒目的色彩,運用形式美法則裝飾風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了解風箏的悠久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體驗裝飾風箏的樂趣,激發創作的興趣。不難發現,修改后的教學目標更具體,指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學科特征也更加明顯。
在導入環節,我首先以太湖風箏節為背景,利用圖片展示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看到漫天飛舞的各式各樣的風箏,學生情不自禁地贊嘆。然后,我請學生拿出課前制作好的無骨折紙風箏加入“紙花如雪滿天飛”“紙鳶跋扈挾風鳴”的太湖風箏節放飛活動中。學生在放飛中發現自己的風箏單調、不夠美觀,由此提出要裝飾點綴風箏的建議。以放風箏導入吸引了學生的關注度,親自放風箏活動中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發自內心地迫切地想要解決問題,成功地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這樣的課堂導入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而且與后續內容產生密切聯系,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實質是把學生當作裝知識的容器。根據本課知識點的性質和難易程度,我把裝飾風箏的學習過程設計成六個形式不一的活動,創設相應的情境,在情境中通過任務驅動來達成教學目標,將課堂的重點、難點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活動化。
活動1.合作探究。探究學習是基于問題解決活動來構建知識的過程,我以任務單的形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北京沙燕風箏在色彩、圖案內容和布局上的特點,在個體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相互補充,讓不同小組的成員代表逐一匯報,進一步完善答案,其探究結果也為后面的實踐操作搭橋鋪路。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通過“個體—小組—組際”活動,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活動2.師生互動。我請一名學生幫忙解決問題:“我的三角形風箏用什么圖案裝飾比較好看?裝飾在哪里呢?”聽完該生的回答后,其他學生紛紛熱心地給出不同的建議,并闡述理由。師生互動改變了教師獨自唱戲的局面,給更多的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話語權。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在相互交流和質疑中了解彼此的想法,做出調整。在百花齊放的爭鳴中,學生學會思考、質疑、篩選,拓寬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活動3.當場驗證。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發現問題→作出猜想→實驗論證→得出結論”的過程。為檢驗學生建議的合理性,師生一起利用圖片處理軟件,改變圖案尺寸及位置以符合要求。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變化,學生快速得出結論:在裝飾風箏時,圖案造型的選擇及位置安排要契合風箏的造型,圖案尺寸要契合風箏大小。
活動4.問題探究。我繼續啟發學生思考:這樣的風箏美不美?該如何改變才能讓它變成我們更為喜愛的圖案呢?學生回到活動1環節,再次觀察北京沙燕風箏,得出結論:添加比例不均衡的對比色,添加有主次之分的寓意圖案可以完成任務。以共情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新舊知識間架起橋梁,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活動5.示范引領。美術表現是美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創造視覺形象,進行直觀表達,是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我結合本土文化,和學生一起用無錫市花——梅花,以重復漸變的方式快速裝飾出一只體現無錫特色的風箏。在演示過程中,我重點強調形的聚散、色的漸變要體現形式美法則。學生通過思、聽、看有效破解了難點,初步掌握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用所學知識創造美。
活動6.實踐創作。我的成功示范讓學生興致高漲,他們個個躍躍欲試。在導入環節發現自己的風箏不好看的小謝同學高高舉起手,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現在就想試試用阿福來裝飾我的風箏。”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成長源于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此時學生主動要求裝飾風箏的心理狀態水到渠成。伴隨著輕快的音樂,學生興奮地投入創作之中,我邊巡視邊指導。在學生高漲的創作熱情中,一幅幅作品躍然紙上。創作活動是內化知識的過程,是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也是創新意識的養成必不可少的一環。
我把板書設計成一只色彩鮮艷、圖案富有寓意、展翅高飛的鳥形風箏,以此體現本課主題:放飛希望——裝飾風箏。我把課的結尾設計為:富有寓意的風箏已經在展板上迎風而起,翱翔空中,風箏的線緊緊攥在我們手心。美的風箏、美的生活、美的夢想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腳踏實地,追逐夢想,放飛希望!
結尾與導入首尾呼應并點明課題,升華主題,向學生傳遞著幸福就在我們自己手中,幸福是靠奮斗得來的這一信念以此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民族自豪感,順利達成情感教學目標。
沙粒只有經過黑暗與孤獨的煎熬,在蚌中經歷痛徹心扉的磨礪,才能成為璀璨奪目的珍珠。在課堂教學研究的路上,我是一粒微小的沙粒。我愿和孩子們一起,在不斷地磨煉中成長,早日成為那顆閃光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