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紅 何立柱
共寫隨筆是提升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近年來我們進行的“師生共寫隨筆”教學實踐,促進師生之間相互砥礪,實現從“無格”到“入格”,從“升格”到“出格”。
隨筆形式靈活,書寫自由,篇幅可長可短,風格隨意;內容上可以記敘生活瑣事,可以描寫自然風光;語言上可以言簡意賅議論,可以洋洋灑灑抒情。
每學期由學校統一印制分發《個人隨筆》。隨筆的內容和篇幅均不設限,鼓勵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議真理。有繪畫特長或愛好的師生可以為《個人隨筆》畫插圖,用各種才藝為之點綴。每學期結束,學校舉行“師生最美隨筆”展評活動。
初中三年,師生皆可收獲一套六本的個人文集。學生們用它記錄青春成長的足跡,定格豆蔻年華中每一個美麗瞬間;教師們用它書寫生活,展示心路歷程,以心為舟,用筆作槳,向專業成長的彼岸進發。
每班自行購買一本精美、厚實的筆記本。春夏秋冬,每一個日子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師生們一起寫“史”、讀“史”、聽“史”、論“史”,一起用書頁折疊光陰,用文字演繹歲月。無論是《個人隨筆》,還是《班級史記》,學校都會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或抽查,并留下激勵性的評語,以“無格”孕“有格”。
所謂“入格”,是指習作要達到的基本要求。為了讓學生從“無格”而“入格”,我們課題組編寫了《師生共寫隨筆指導手冊》,遵循“三位一體、雙線組元”的原則,以此作為隨筆寫作階梯訓練實施的抓手,每學期一冊,讓學生品讀經典,以“讀”導“寫”,以此習得作文技法,美人之美。
“三位一體”是指“教讀教寫隨筆、自讀自寫隨筆、共讀共寫隨筆”相結合,構建“師生讀寫共同體”。“教讀教寫隨筆”,以手冊為抓手,與作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師指引點撥,授之以法。“自讀自寫隨筆”,是指以手冊為藍本,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參讀例文,揣摩賞析,各自創寫。“共讀共寫隨筆”,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師示范,同伴互助,同題共寫,交流展示,教學相長。
“雙線組元”是指主線、輔線兩條編排線索貫徹始終,主線是“閱讀與寫作”,輔線是“傳統文化”。主線以“補充拓展教材閱讀”為經,以“系列專題寫作指導”為緯。一個學期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安排兩次隨筆專題指導。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動物”主題閱讀為經,以“如何突出中心”寫作主題為緯,學生讀豐子愷的《白鵝》學習“圍繞中心選材”,讀老舍的《我們家的貓》學習“細節描寫”。再如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民俗主題閱讀”為經,以“仿寫”為緯,學生讀沈從文的《端午日》學習“言而有情”,讀張曉風的《春之懷古》學習“言而有文”。
輔線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日、節氣”為經,“經典古詩詞解讀賞析”為緯,讓學生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中,感受美、熱愛美、欣賞美、創造美。如七年級上冊的輔線是講授節日民俗文化:春節、元宵、清明、寒食、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臘八、除夕等。
有了《師生共寫隨筆指導手冊》的引路,還需要語文教師的課堂領航,引導學生隨筆的一步步“升格”。
在日常的閱讀課教學中,教師須深入鉆研教材,靈活用好教材,把“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讀寫互促。如教學阿來的《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師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當堂小練筆:學生化身導游,寫一段導游詞;教學冰心的《談生命》,教師讓學生仿寫“生命是……”;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教師布置課后隨筆:觀察你的父親或母親,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寫一寫;學習余光中的《鄉愁》,教師讓學生學寫現代小詩……
教師根據學情,以教材為基點,每一節“精準指導課”都潛心備課,找準訓練點,特設專題,進行寫作技法指導。從立意、選材、結構、語言,到“鳳頭、豬肚、豹尾”;從意象、意境、意蘊到細節描寫、煉字修辭、設置懸念、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如根據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學寫游記”,精準指導課特設兩個專題訓練點,一個是“定點換景”,一個是“移步換景”。
我們鼓勵每一位語文教師堅持寫“下水文”。教師在課上示范剖析,適當引導,以點帶面,有序進行,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夠“螺旋式上升”。
我們根據不同專題,制定了相應的隨筆自評、互評“評分表”,評分項目包括內容、結構、語言、細節、書寫等,強調真情實感,思路清晰、語句通順、細節真實、書寫工整;評價形式包括自評、互評。教師指導學生自評自改,互批互評,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以“評”悟“寫”。
教師評價則多采用過程性評價與表現性評價。教師撰寫評語時,充分體現評語的導向性、延時性、藝術性,讓評語在學生作文本上熠熠生輝。
學生的隨筆寫作由“無格”而“入格”,由“入格”而“升格”,最終達到“寫無定法”“不拘泥于法”的境界,守正出新,成功“出格”。
學生習作帶來的成就感最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寫作熱情。因此,教師應該創新思維,想方設法為學生“出格”隨筆搭建展示平臺,拓寬“出格”作品發表渠道。我們鼓勵學生積極投稿,鼓勵教師推薦優秀習作發表在微信平臺和報刊上,讓更多學生的隨筆習作展示出來。每學期,每班結集印發一本《班級文苑》,收錄班級優秀隨筆佳作,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為了給學生樹立榜樣,教師既要共寫隨筆,更要主動參加各類征文比賽,踴躍向雜志投稿,并把獲獎或發表的文字成果以專欄的方式公開。師生共享這份喜悅。
師生共寫隨筆,在文字的組合美、思想的碰撞美、心靈的契合美、生命的共鳴美中構建了師生讀寫共同體,營造出平等、融通的成長環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字照亮文字,優秀成就優秀,美好遇見美好,最終實現共生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