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霞 吳韓
H型高血壓與冠心病關系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陳承霞 吳韓*
(百色市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533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不斷完善,加之生活方式的改變,使高血壓(HBP)、冠心病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危及人類健康的主要高危型疾病之一,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而H型HBP屬于一種HBP與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癥并存的疾病,使患者同時伴有兩類疾病的雙重危害。而H型HBP合并冠心病屬于新型危險因素,其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對H型HBP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現狀進行探究,并依據具體狀況提供針對性治療方案,進而積極規避不良風險發生。
H型高血壓;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脈綜合征
機體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處于10moL/L以上,則稱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HCcy)[1]。目前臨床已將HHCcy歸納為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高血壓(HBP)等因素之后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型因子。相關研究發現,血漿中HHCcy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存在密切聯系,故臨床將伴有HHCcy的原發性HBP定義為H型HBP[2]。而相關數據統計,H型HBP屬于臨床危重型疾病之一,其誘發心血管風險與單純HBP患者的5倍,且HHCcy與HBP在造成心血管事件伴有顯著協作效果[3]。最新研究發現,HHCcy的冠心病患者極易誘發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而ACS屬于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的臨床反應[4]。因此本文分析近年來H型HBP與冠心病、ACS的相關研究進展,進而為臨床治療、預防奠定重要基礎,現綜述如下:
現階段,臨床將伴有HHCcy的原發性HBP定義為H型HBP。相關研究發現,H型HBP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且占我國成人HBP的75%,而Hcy屬于一類含硫的氨基酸,其出自食物攝取的氨基酸,且代謝、合成方案與葉酸、相關酶系統、維生素存在密切聯系,如HCcy合成與代謝相關的蛋氨酸合成酶、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胱硫醚B合酶等基因突變有關,進而所誘發的酶活性異常[5]。Hcy上升與原發性HBP存在一定相關性。最新研究顯示,Hcy水平增加于18umol/L患者伴有HBP危險可增加3倍[6]。而Hcy水平增加可利用以下作用誘發HBP:(1)HHCcy利用氧化應激作用,引發羥自由基、過氧化氫等刺激血管壁,使內皮細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內皮源性內皮素(ET)等舒張血管物質生成降低,縮小其舒張血管作用,最終導致血壓增高[7]。(2)血清Hcy利用損害血管基質,導致動脈壁內皮損傷程度逐漸遞增,進而使動脈壁彈性異常。(3)HHcy可導致平滑肌細胞分化、增殖,促進血管內膜中層逐漸上升,進而導致血管舒張功能降低。(4)Hcy的逐漸遞增,可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以最快速度聚集,造成血管快速收縮[8]。大量文獻證實,Hcy可誘發凝血酶產生、血小板凝聚,繼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造成腦梗死、心肌梗死[9]。
國外學者于1976年,提出冠心病與血漿中Hcy水平存在密切聯系,且大量研究證實HHcy屬于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子,與心腦血管疾病病變程度、預后存在密切聯系。傅昱[10]選擇單純HBP、H型HB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其頸動脈板塊發生率,結果顯示,H型HBP組頸動脈總板塊發生率明顯高于單純HBP組,充分說明Hcy上升與HBP在誘發頸動脈硬化上存在明顯協同作用。同時Hcy屬于重要獨立危險因素,已在伴有冠脈疾病年輕患者中,可歸納為冠心病預測因子。而血漿Hcy的上升、HBP均屬于冠心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原因,且H型HBP對冠心病的危害更大。Hcy誘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機制:(1)Hcy能夠對低密度脂蛋白(LDL)實施氧化修飾,LDL經氧化修飾后,可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進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2)促進氧自由基形成,Hcy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內活性氧(ROS)的產生,控制一氧化氮形成,導致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反應顯著降低。(3)降低血小板存活期,強化其黏附性與聚集性,導致血栓發生幾率明顯增加,極易形成血栓,使冠狀動脈堵塞形成冠心病。
HHcy水平的抑制,對治療和預防我國H型HBP患者心腦血管疾病可起到關鍵作用。現階段,我國臨床治療H型HBP大多數選擇補充葉酸、微生物B6、維生素B12等,而葉酸屬于蛋氨酸循環的關鍵輔酶,其合理補充葉酸能夠有效降低血中Hcy水平,而0.5—5mg葉酸也使Hcy水平降低至25%—33%。葉酸降低Hcy作用機制,是在細胞內轉化為四氫葉酸,為Hey降解途徑,重新合成蛋氨酸奠定甲基供體,進而降低Hcy濃度。
H型HBP與冠心病存在密切聯系,HBP和HHcy均屬于冠心病危險因素。H型HBP是兩者的疊加,兩者聯合可導致冠心病動脈致病機制變得較為復雜,而測定血清中Hcy水平對ACS的預測、發生及對ACS患者的危險分層均起到關鍵作用,可通過減少Hcy水平、降低雙管齊下方法,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1]侯光強.冠心病伴H型高血壓患者血清不對稱二甲基精氨酸、β2微球蛋白與冠脈的關系[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21,42(1):24-27.
[2]李浩.老年H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7):1349-1352.
[3]周春光,馮霞.中年男性冠心病的發生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H型高血壓的關系[J].廣西醫學,2020,42(10):1248-1251,1284.
[4]李松,章陳晨.H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MMPs、Treg和Th17細胞水平檢測[J].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2019,9(4):206-210.
[5]陰淑瑩.H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MTHFR基因C677T多態性與冠狀動脈病變的分析[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9,41(4):408-410.
[6]郭華.H型高血壓伴冠心病患者血漿Hcy、ADMA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9,11(5):541-543,547.
[7]李曉妹.H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含量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相關性[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3):320-322,326.
[8]付龍.MTHFR基因C677T多態性與H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HCY、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6,44(4):351-356.
[9]朱桂平.穩定型冠心病合并H型高血壓患者血管內超聲虛擬組織學冠脈斑塊特征分析[J].廣東藥科大學學報,2019,35(2):296-300.
[10]傅昱.H型與單純型高血壓對頸動脈斑塊發生及性質影響的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2(5):627-63
項目支持:2020年百色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課題(項目編號:百科20202806)
吳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