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蘭
(無錫市天一第二實驗小學,江蘇 無錫 214000)
音樂教育是整體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音樂的基本知識,提升自身藝術修養。
民間音樂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在如此漫長的歷史中,民間音樂能夠保留下來,說明它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育,由于歷史較短,且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難免存在教學設施不足、課堂內容單一的問題。讓民間音樂走進課堂,可以豐富課堂的內容,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小學音樂中融入民間音樂,是推進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如今,更多的人關注的是流行音樂,大家對傳統的民間音樂并不了解,不能講清楚其中的體系和來龍去脈。借助音樂課堂可以彌補這些缺失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解決現在存在的這些問題。
1.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已經對“傳統音樂進音樂課堂”進行了很多探索,如一直在推動的“京劇進課堂”項目,在這樣的推動下,京劇和地方戲劇成功進入小學的音樂課堂,如《貴妃醉酒》等。江蘇地區則以“錫劇”特色為突破口,從而弘揚發展本土文化,雖然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引進的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辦法,但是這些成功的嘗試都為民間音樂進入中小學課堂提供了有益借鑒,可以借助這些成功的做法,來推動音樂課堂的不斷完善、發展。
2.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隨著國家對文化越來越重視,一批優秀的民間音樂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推進民間音樂的傳承,擴大受眾面和影響力,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提倡積極引導學生熟悉本民族的音樂文化。這些政策的推出,讓“民間音樂進課堂”有了強有力的保障。
3.有充分的教學資源。我國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各省市都有自身代表的民間音樂形式。以江蘇地區為例,作為長江流域重要的文化省份,自2006年以來,確定下來的省級保護文化項目中就包括了4個音樂類的項目,分別是揚州清曲、金湖秧歌、海州五大宮調及南京白局。陜西則擁有長安古樂、榆林小曲等8種民間音樂形式。從全國范圍來看,民間音樂的形式多樣,資源豐富,為推動民間音樂進入小學音樂課堂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能夠提供豐富的授課內容。
1.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一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認為音樂教育的開展會耽誤學生一部分的學習時間,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用數學、英語、語文等文化科目替代文娛活動,甚至取消音樂、美術等文化課程,結果導致教育部門提倡的音樂進校園活動停留在形式上,實際并沒有可以落地和監督的方案,影響了民間音樂教育的推廣和開展。
2.師資力量有待增強。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重要角色。然而在當前背景下,師資力量和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很多音樂教師對民間音樂并不精通,教師不具備相應的能力,自然就沒有辦法將相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依靠視頻、影像等資源,最后的效果必然難以保障。文化內容的傳授需要基于自身的理解,對文化的底蘊進行解讀,如果教師理解不足,就很難達到目的。由此可見,師資力量是目前“民間音樂進入音樂課堂”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3.課程設置受限制。學校相關課程的設置是影響小學生學習音樂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傳統文化進課堂的項目主要是邀請專業人員進入學校演出,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相關的內容有比較詳細的了解。但是學生缺少深入民間音樂親自體驗的經歷,達到的效果也就不盡如人意。此外,某些關于民間音樂的章節內容因為課堂的設置直接被跳過,難以真正達到讓學生了解和傳承的目的。部分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對于開設相關教學的目的并不明確,認為民間音樂是否要進入課堂要基于當地是否有相應的民間音樂資源,其實民間音樂作為全體人民實際生活的結晶,在小學課堂中融入相關的內容,是文化傳承的需要,而文化應該是無地域之分的,只要是優秀的,就應該被我們所認可和接受。更進一步地說,我們要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不僅僅是某一種音樂。
在民間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所教授的民間音樂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掌握,其中包括民間音樂的發展歷程、各種民間音樂的形式和表現形式等,同時應具備一定的演唱技能,能夠展現民間音樂的魅力。學校在招聘音樂教師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對應聘者相關能力和技能的考查,選拔優秀的教師進入師資隊伍,補充現有的教師力量和短板。此外,學校可以組織民間音樂方面比較擅長的專家學者開展專題培訓,通過集訓的方式不斷夯實教師的音樂基礎,提升其音樂表達能力。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也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水平的重要方式,要積極組織研討,在研討中發現不足,并找到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要想讓民間音樂真正融入課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民間音樂的趣味性和生機活力,教師就需要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轉化,真正找到兩者之間可以相互結合的地方。
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在講授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故事加以介紹,通過故事形式展現魅力,加深學生的了解。通過聽故事,學生也就更加理解了音樂的內容。其次,教師可以從演奏音樂所使用的樂器入手。民間音樂樂器多樣,不同地方的民間音樂與當地人民的性格特征具有很深刻的聯系,正是基于當地的風俗習慣,才創造出風格多樣的民間音樂。學生了解了這些內容之后,當音樂演奏起來時,就能初步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性格特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拍攝相關的表演視頻,讓學生展示所學內容。教師可以邀請相關的民間音樂傳承人到學校為學生表演,讓學生感受專業魅力,增強學生的表演欲望和表達欲望;也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如民間音樂傳播手抄報評比、民間音樂故事演講比賽等,從而真正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民間音樂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音樂課堂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面對現在教育中存在的重視程度、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方面的不足,為了更好地推動民間音樂與小學音樂教育的融合,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在培育優秀師資力量的同時,找到音樂課堂和民間音樂的契合點,并促使課堂教學和實際運用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