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禧 (上海徐匯區世界小學)
多模態屬于一種多種感官與外部環境互動的方式,將其應用到教學中,主要就是通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通過不同的渠道、方式方法促使學生可以與知識之間形成關聯,從而起到加深印象、強化學生記憶知識的作用。目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效率低下等,對此,有必要創新教學模式,改變這一局面,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師英語教學成效,提高教學質量。
從以往的教學模式看,許多教師以講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聽,教師在講解知識過程中,并沒有充分考慮到調動學生各個感官的情況,導致學生只應用了聽覺,缺乏自主積極性,這樣使得教師教學也較為吃力。而多模態教學模式則強調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運用多種手段,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此種模態的運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導致學科知識的講解較為不完善,很難有效融合知識,對學生學習造成諸多不利影響。而多模態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強調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多角度審視知識點,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同時,也有效提升學生多模態理解能力,借助此種方式,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多模態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新課改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根據教學需求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即學生學習的導演、策劃者、組織者、審核者。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性,促使新課程理念得到了實踐。
基于心理學理論基礎,不同人對于信息的接收所應用到的感官不同,所以存在不同的學習類型,包含了聽覺型、視覺型、動覺型。為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構建相應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而多模態教學模式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充分運用了視覺、圖像等多種信息形式,刺激了學生的各個感官,激發其興趣,進而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以滬教版小學牛津英語教材為例,當講到有關“Colours”相關教學內容時,為幫助學生建立顏色與物體之間的關系,教師需要利用一些與顏色有關的單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分析出單詞特點,而后有效利用圖像、音樂等為媒介,構建出基于多模態視角的單詞。比如單詞“red”“green”“yellow”教師可以利用這三個顏色鮮艷的特點,運用圖片或者實物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如紅旗、紅蘋果等,學生在觀察中充分利用了視覺,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紅色這一單詞的記憶。相比之下,“black”“white”兩個顏色較為普通,如果依舊采用視覺刺激,并不會產生較好的效果,對此,英語教師可以借助聽覺方式呈現,比如童謠、歌曲等,通過調動學生的聽覺,促使學生感受到“black”“white”兩個表示顏色的單詞。
新課改的推進,強調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學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活動形式,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也就意味著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多模態視角基礎上,合理選用適合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英語教學體系,促使學生能力發展多元化。
例如,在學習有關問路的內容時,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說、聽、演、看等方式,構建情景化教學,借助情境,引導學生學會一些表示方位的詞語,比如通過身體的活動,學習get off/on、turn left/right 等動詞短語。小學生本身就活潑好動,教師可以結合這些詞語特點,引導學生運用身體動作記憶詞匯,從而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促使語言與行動充分結合,幫助學生理解英語詞匯,提高學習效率。
而對于句子的學習,如果單一的采用講解法,學生會感到非常枯燥、乏味。對此,教師可以運用課堂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在探究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思辨能力,對學生日后學習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比如有關問路的句子:“Can you tell me te way to…?”“How can I get to…?”“Turn left/right at…”“You can get on…”等句型。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直接講解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可以大致的了解句子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觀看相關視頻,通過語言情境,進一步感受句子含義。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小組內通過探究、交流、討論,總結出句子的意思,并延伸出句子的實際用法。在課堂討論過程中,英語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影視、文本資料,構建出讀、說、看、議學習情境,幫助學生鍛煉思維,構建知識框架。
英語學習最終的目的在于要應用到實際交際中,所以,當學生掌握詞匯、句式相關知識基礎上,應當構建出實際的語言環境,為學生提供語言交際機會,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比如,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出問路與指路的情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真實的言語進行交際,使得所學知識得到實際應用。通過多模態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擴充英語教學基礎上,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應用了多種感官,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對培養學生英語素養起到重要作用。
良好的教學評價有助于強化教學效果。在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英語教學需要積極改變以往只注重成績的單一評價方式,要積極融合素質教育相關內容與要求,構建符合小學生實際的教學評價體系。為此,基于多模態視角下,英語教師需要充分融合各個感官以及不同的形式,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實現以評促學的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單元,在以往的書面評價、口頭評價方式基礎上,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首先,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肢體語言,隨時表達出對學生的認可、鼓勵、提醒等,合理運用微表情達到教學評價的目的。例如,當教師要求學生在組內總結情態動詞should 用法時,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豎起拇指,示意、鼓勵學生,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卻是莫大的鼓勵,使之產生學習動力。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講解的知識點,通過成果展示,實施具體的評價。比如,學習完一個單元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單元知識,并自主選擇主題,通過創作手抄報、繪畫等方式,進行成果展示、評比,這樣不僅可以直接表達出對學生作業成果的認可,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學評價的“促學”作用。
總之,為有效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成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充分構建多模態教學模式,基于多模態視角下,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革新教學評價,全面提升英語教學效率,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