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安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幼兒園體育游戲要體現“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這一理念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相一致,也是對其教育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要想在幼兒園體育游戲中實現體育教學的生活化,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將幼兒在生活中的發現和興趣點與體育游戲緊密結合,從而提升幼兒體育游戲的教學價值。
兒童平衡車這項運動起源于歐洲,且在歐洲非常普及。平衡車與自行車的區別在于平衡車沒有車鏈和腳踏,需要靠幼兒雙腿交錯蹬地使其前進,是幼兒學騎自行車前很好的過渡運動產品。
在選擇平衡車時,建議選擇結實耐用的鋁合金鋼架結構的平衡車;車把要選擇可以360度轉動的,這樣,幼兒在摔倒時不易傷及上肢;平衡車的車座必須能夠根據幼兒的身高進行調節,以便長久使用。當然,在幼兒參加競賽時,護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園的“運動自由空間”區域,幼兒們玩過輪滑、滑板車、四輪滑板,但很快就對它們失去了興趣。有一天,陶陶帶來的一輛平衡車引起了幼兒們的關注,大家都想試著玩一玩。見幼兒們對平衡車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我就和幼兒們討論,是否可以將自由區域創設成平衡車活動區。很快,師幼就共同討論并付諸實踐,開展了階段式游戲。
初學者剛剛坐上平衡車會騎不穩,這屬于正?,F象。幼兒之間由于年齡差異以及身體協調能力的差異,在開始接觸平衡車時,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很好地控制車輛。
學前階段是幼兒身體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提高幼兒的身體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生活適應能力,促進他們感知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發展,培養他們堅強勇敢的品質。
新創設的平衡車活動區該如何開展游戲呢?我們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設置了場地范圍,并準備了一些適宜的器材(如障礙樁、輪胎、坡道、各類梯子、架子、平衡車和相應的護具)。
在第一階段,我們簡單地將跑道及操場分隔成兩個區域。在游戲的過程中,由于幼兒對平衡車不太熟悉,不了解游戲規則且存在個體能力差異,因此幼兒不能完全自主地進行游戲。為了幫助幼兒較好地掌握騎行技巧,教師在學習了平衡車運動教學的相關理論后,帶領幼兒一同觀看各類平衡車訓練、場地挑戰和競賽視頻,并引導幼兒分階段開展平衡車游戲,促使幼兒逐步玩轉平衡車。
通過和幼兒的討論以及對游戲場地的觀察和思考,我們將跑道改造成平衡車自由體驗區。在這里,身體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較弱或剛開始接觸平衡車的幼兒可以在教師和同伴的陪同下進行多次嘗試,探索操控平衡車直線行進的方法。在漸漸熟悉平衡車以及學會雙腿發力、手臂握把、調整身體重心等動作要領后,幼兒就能學會騎平衡車了。
【教師的支持策略】
在幼兒自由體驗平衡車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示范正確動作的照片和視頻,也可以親自示范騎平衡車的標準動作,并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動作節奏和發力時間點進行引導,提高幼兒在運動中對自我調整能力和不同方向、空間、發力方法的認識。此外,教師要在幼兒開始游戲前提醒并幫助他們穿戴好頭盔等護具,讓他們知道在游戲中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逐漸熟悉車輛平衡性的幼兒在每次戶外游戲結束后都會提出進行各種嘗試的要求,如S形騎行、轉彎騎行以及一些更有挑戰的障礙騎行。S形騎行的難點在于方向的及時轉換以及車輛騎行軌跡的變化,能完成挑戰的幼兒會騎行到跑道的盡頭繞行輪胎后再折返騎行。障礙騎行完全由幼兒自主創設和挑戰,他們可以自己選擇材料進行組合,用來設置障礙并嘗試進行挑戰。
這一運動階段的幼兒騎行處于中等水平,他們的騎行動作逐漸熟練,在游戲中能夠將一種運動能力與另一種運動能力結合起來,但當挑戰難度過大時,他們的游戲狀態依然會表現得不夠穩定。在此階段的游戲中,幼兒能提高身體素質、運動創新能力和空間概念。在這一階段的游戲過程中,探索和練習對于幼兒來說仍然十分重要,幼兒可以自由設置障礙,嘗試更多種平衡車通過障礙的方式。
【教師的支持策略】
當幼兒在技術性發展區開展游戲時,教師應該針對幼兒過于復雜的動作或較難的挑戰提供一些可靠、安全的保障,如軟墊、攙扶等。教師的工作重點在于引導幼兒注意騎行動作和姿勢的正確性、注意觀察行進方向或者場地的道具布置。
在游戲中,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嘗試的空間和時間,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還應觀察并糾正幼兒的錯誤動作。在游戲結束時,可以組織幼兒集體點評和討論,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在之后的游戲中大膽嘗試并選擇新材料,采用多樣化的游戲方式。
競賽游戲可以在400平方米的正方形場地中進行,障礙樁、水桶、橫桿成為設置賽道的主要材料。此時,較有經驗的幼兒會自主合作設置賽道,并考慮彎道和路線的設計方法,以增強游戲的競技性和挑戰性。
在競賽游戲中,教師會發現在自由競賽游戲區的幼兒對平衡車的操控已經十分熟練。他們可以運用身體的整體協調性和腿部的爆發力加速騎行,并合理控制過彎道的力量和速度。在競賽場地里,教師還發現幼兒有強烈的競賽意識,有較強的勝負欲,他們在運動中會有意識地克服困難和疲勞,表現出較強的游戲競賽精神和意志力。此時,教師會教導他們懂得“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讓他們知道摔倒了可以爬起來繼續騎行,懂得與同伴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引導他們在感受競賽的刺激的同時,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幼兒在游戲中能夠發展空間概念、時間概念和認知距離概念,展現了自己的運動智慧。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幼兒在游戲區域中的動作經驗及游戲經驗的積累。
【教師的支持策略】
在競賽游戲區域中,作為教師,我們的教育重點在于通過多樣化的平衡車競賽游戲視頻及開展相關競賽游戲,促使幼兒靈活地運用騎行技巧,創造新玩法以遷移游戲經驗及生活經驗。此外,我們還要鼓勵幼兒自行討論并制定規則,將多種玩法融入競賽游戲中,如自由設計競賽路線,用三角樁等材料劃分直線、彎道、回轉S型賽道,以及在場地中縱橫貫穿、會車避讓、探尋新賽道、新路線等。對于幼兒合理的創想和要求,我們都會予以肯定、幫助和支持。
在后續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加上一些坡道道具,擴大競賽場地,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游戲空間。在每一次競賽游戲后,我們還會鼓勵大班幼兒學可記錄和討論玩法,給予他們更多的創想空間,促進幼兒對游戲的進一步探索。
在游戲的休息時間以及游戲后的討論分享時刻,幼兒們經常會問我:“老師,草地上可以騎平衡車嗎?”“走廊上可以騎嗎?”“還有哪里可以騎平衡車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自由活動時,給幼兒們分享了一些國內外小朋友騎平衡車的視頻,讓他們了解戶外小徑、小山丘或公園大草坪等場地也可以開展騎行活動。同時,我們鼓勵幼兒去尋找和發現園所里類似的場地。經過實地探索和討論,幼兒們發現園所里也有一些有趣的場地,如草坪區、沙水池、滑梯坡道、自然彎道、廊道等。對于這些發現,幼兒們興奮不已,也想在這些場地嘗試騎平衡車。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挑戰欲,我們在做好充分準備后讓幼兒嘗試在這些有趣的場地開展游戲,遷移和增加幼兒在復雜的地形上騎行的運動經驗,讓他們進一步玩轉平衡車。
平衡車就像幼兒的極限運動,使他們能自由自在地感受騎行的樂趣。平衡車能幫助幼兒提高多元平衡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讓幼兒感受到騎行的安全感和舒適感,讓幼兒更加喜歡平衡車運動、喜歡戶外運動。
真正的游戲是能夠吸引幼兒、讓幼兒愿意參與、愿意創造、愿意挑戰的游戲。讓我們一起在游戲中陪伴幼兒進行更多的挑戰,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