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湯小鳳
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要求,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農村幼兒園長期以來在教育實踐中“重集體上課、輕游戲活動;重知識量化評價,輕游戲教育價值”的現象并未得到根本改變;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難以落到實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仍然嚴重。
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要完善幼兒園評價,重點評價幼兒園科學保教、克服小學化傾向等情況,同時要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作為評價幼兒園教師的關鍵指標。
近年來,蘆溪縣教育局充分發揮教育評價改革的牽引作用,努力探索基于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1+1+3”多元化評價模式,在指導幼兒園堅持科學保教、保障兒童的游戲權利、緩解家長的入學焦慮、引導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實踐經驗。
2016年,蘆溪縣已經完成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縣域內三分之一公辦園基本實現了辦園條件標準化。雖然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幼兒園保教質量水平仍然不高,幼兒入園率并未達到教育行政部門的期望值,縣域內存在“小班入園千方百計擠公辦園,大班入園想方設法轉民辦園”或“大班幼兒選擇不入園,讀校外幼小銜接班”的怪現象,部分公辦園甚至出現大班幼兒嚴重流失的現象。經過多次調研,關于幼兒園評價方面的主要矛盾凸顯,一方面是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較低;由于專業素養不高,教師在對幼兒游戲的指導、游戲環境的創設等方面常常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幼兒園所謂的“游戲”通常只限于上完課之后的“丟手絹”“老鷹抓小雞”“猜謎語”“搶凳子”等;片面又窄化的游戲內容制約了兒童經驗的增長,限制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小學化教學廣受家長歡迎,家長搶跑意識嚴重,認為幼兒應該多學一點文化知識,上小學后才更容易跟得上班級步伐,加上一些民辦幼兒園廣告洗腦,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能讓家長放心,他們往往對幼兒園游戲化教學不理解、不認同,持不支持態度。在幼兒園內部游戲質量不高和家長憂慮幼兒“輸在起跑線上”的雙重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教育內卷現象加劇,甚至催生出一些園外培訓機構舉辦所謂的“幼小銜接班”。
為了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縣教育局專門出臺了《蘆溪縣全面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施方案》,旨在從縣級層面入手,做好宏觀把控,主要從游戲時間、材料、空間、兒童體驗、師幼關系等方面推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在幼兒園落地,解決幼兒園教育階段“缺少評價標準”的問題。一是在游戲時間方面,對戶外游戲活動時間、室內游戲活動時間、晴天游戲活動時間、雨天游戲活動時間做出要求;二是在游戲材料方面,對游戲材料的種類、結構、數量、本土資源利用情況等方面做出要求;三是在游戲空間方面,對游戲場地的大小、地面材質、單位空間內可容納幼兒的數量、游戲空間內材料擺放等做出要求;四是在游戲體驗方面,對幼兒參與游戲是否有愉悅、專注的體驗情緒,是否樂意表達或表征自己的游戲體驗等給予關注;五是在師幼關系方面,對教師是否能夠同步沉浸式觀察幼兒,能否積極回應幼兒游戲中的訴求,能否積極傾聽幼兒的游戲體驗等方面給予關注。
出臺《蘆溪縣全面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施方案》之后,縣教育局通過“內聘骨干,外聘專家”,組建了一支專業指導隊伍——“蘆溪縣科學保教團隊”。在外聘專家方面,通過聘請省級幼教教研員長期對口指導,聘請知名園長、高校專家定期入園指導,重點圍繞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要求,開展教研指導活動,培育示范性園所,打破幼兒園質量內卷格局。在內聘骨干方面,將全縣獨立建制的幼兒園劃分為三個教研指導責任片區。每個片區設一名片區長,聘請縣內保教能+力較強的骨干教師為團隊成員,組織城鄉之間、片區之間、園所之間開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研交流活動,對全縣各級各類幼兒園起到“幫一幫、促一促,教一教”的作用,解決幼兒園游戲“缺少專業指導”的問題。
科學保教團隊定期開展入園研討,及時回應幼兒園在開展游戲活動中的需求,促進幼兒園游戲水平的提高,構建智慧共享、經驗共享的縣域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機制,為后續打開園門接受家長評價,爭取社會群眾對幼兒園教育理念的認同起到了支撐性作用。
誰最有話語權評價幼兒園保教質量是“構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1+1+3’教育評價模式”的關鍵點,通過深入觀察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確定了“幼兒、家長、社會群眾”三個方面的評價主體。
幼兒評??h教育局通過評價量表訪談幼兒,傾聽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來判斷園所在游戲材料、時間、空間等方面的保障情況,判斷幼兒是否能夠擁有高質量的游戲活動,判斷幼兒是否在游戲中獲得了較好的學習與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班級教師通過讓幼兒記錄游戲故事,表達游戲體驗,從而更好地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及游戲想法;園長利用量表,對單元班級幼兒開展常態化訪談,以此來判斷單元班級的保育保教情況及幼兒的游戲情況;科學保教團隊專家入園動態評價園所的整體情況及保教情況,從而判斷園所的保教質量及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評價量表每學期整理一次,并納入幼兒園檔案資料庫。
家長評。一方面將家長轉化為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同盟軍。例如,開展體驗式家長會、家園共育專題講座、家長入園觀摩、體驗幼兒游戲、家長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家長和幼兒園認識到小學化教育的危害,緩解家長的入園焦慮。在此基礎上,讓家長成為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監督者,每學期讓家長不少于兩次入園觀摩和體驗幼兒游戲,引導家長利用評價量表從兒童游戲體驗、教師教育行為、游戲時間空間、師幼關系等方面,評價幼兒園的游戲質量。
社會評。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督學資源。通過用好教育督導業務線上的幼兒園督學隊伍,在每學期開學初及學期末,片區責任督學率隊入園督導,責任督學在督導的過程中,必須以幼兒園是否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評價標準,并將存在問題納入整改范圍,同時做好跟蹤回訪,確保問題整改落到實處,做到真督真改,充分發揮督學隊伍“第三只眼”的效應。另一方面,利用好在線平臺,主要圍繞辦園條件、保教水平、服務質量等方面定期面向社會群眾開展問卷調查,主動傾聽社會人士聲音,接受公眾監督,讓公眾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監督與評價,此舉旨在促使幼兒園打開門辦學,同時擴大幼兒園需以“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社會宣傳度。
蘆溪縣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1+1+3”多元化評價模式,通過完善幼兒園教育評價標準,并建立縣級層面的專業指導隊伍,構建幼兒、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評價主體,同步評價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破解了幼兒園教育階段“缺少評價標準、缺少過程指導、缺少評價主體”的問題,有效地保障了兒童游戲的權利。同時,教師的課程觀、家長的育兒觀和社會的教育觀得到了有效轉變。一是幼兒的游戲材料、游戲時間、游戲空間得到了保障,自主游戲在幼兒園已然全面開花。二是教師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顯著提高,不再受困于重復教計算、拼音、古詩等文化知識;教師能從觀察幼兒、讀懂幼兒中品味童年的美好、職業和樂趣。三是家長從游戲中看到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與學習能力的增強,更加堅信游戲的價值,評價幼兒的眼光開始轉變,盲目焦慮的心態得到調整。四是教育部門的主動改革逐步影響了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觀念,園外學前培訓機構逐漸沒有了生存空間,全縣形成了認可“游戲是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教育生態。
通過深入推動幼兒園教育評價改革,蘆溪縣學前教育事業得以蓬勃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2021年,蘆溪縣學前教育“科學保教促成長”活動入選全國第十個學前教育宣傳月《砥礪十年 奠基未來》主題宣傳片,學前教育“幼有所育”的發展成效在《新聞聯播》播出。蘆溪縣“構建提高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教研+’聯動模式的成功實踐”案例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基礎教育優秀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