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蘇雨昕
家庭教育是幼兒人生的第一課。幼兒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家長科學的教育理念、積極的教育態度、正確的教育方法以及以身作則的榜樣行為。幼兒期是個體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開設幼兒園家庭教育課程至關重要。園所應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幫助家長更新科學、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我園歷來重視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長活動,如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沙龍、傳統節日匯演、親子游、分班家長會等,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的在園表現及幼兒園的教育動態。同時,教師會通過來園接待、放學環節或是家訪約談、線上交流等途徑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情況,并給出合理有效的建議以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加強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的發展。
各班成立家長委員會。家委會既是家長的發言人,也是園所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幼兒園會定期邀請家委會成員參加膳食會議、年級組活動策劃會議等各項園內工作會議,讓家長了解園所各項活動背后的組織工作,并請家長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樣,能夠吸引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園所活動中來,加強了家園之間的有效互動,更好地形成了家園教育合力。
現在的父母以獨生子女居多,父母雙方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不同,易導致父母雙方在育兒理念上存在分歧。這種現象若長期存在,就會使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對幼兒的心理產生影響,導致教育效果與家庭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現如今,家長對幼兒的期望值都很高。為了不讓幼兒“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填滿。這也導致家長在無意識中走入了一個誤區——偏重幼兒才藝技能的學習,卻忽略了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當代家庭教育中還存在著一個普遍現狀——隔代教育。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很多幼兒都是由祖輩照料。老一輩大多溺愛幼兒,重“養”輕“教”。這樣,在家庭中就會出現教育觀念的沖突,即便父母有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真正實行起來也會遇到阻礙。隔代教育的做法,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自理能力的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是很多家庭正在面臨的問題。
隔代教育是當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現狀,因此,向祖輩傳導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園所可以多組織開展一些隔代教育主題的講座,指導祖輩掌握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讓他們明白幼兒成長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一味地包辦代替不利于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適當放手才能讓幼兒收獲更多。
園所可以挖掘一些有經驗的家長來園主持家庭教育研討活動。在活動開展前,可事先向家長征集與育兒有關的熱點話題,然后在活動中進行研討,集思廣益,總結出可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共性規律的基礎上,再根據各自家庭中的個性化特征,將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尋找更為適合幼兒的教育方法。這樣的家庭教育研討活動有利于家長互相交流經驗,通過集體的智慧幫助家庭化解教育難題。
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家庭教育工作進行指導。例如,利用信息化技術打造一個家庭教育線上工作坊,每周選取一個固定時段,請教師在線解答家長的問題,并請大家一同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進行探討。這種線上的思維碰撞或許會收獲不一樣的驚喜。同時,園所可以將線上討論的聊天記錄或視頻文件保存下來,將其變成家庭教育指導的寶貴資料,供沒有時間參加線上討論的家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