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妍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
對于教師隊伍建設而言,關注教師素養的提升是影響整個師資力量的關鍵。根據我國制定的相關教育改革措施明確要求,注重對于雙師型教師人才的培養,以培養高端教育人才為核心目標,因此,各中小學積極開展名師培養工作,致力于提高中小學師資力量水平,打造具有先進教學理念,掌握科學教學方法的名師隊伍。
現階段,我國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中名優教師,多數年齡在36 歲以上,且大多數教師的教齡保持在16 年左右,這足以說明培養名師隊伍的困難程度。這其中有一半的教師兼任校級領導或者是中層干部,1/3 的教師承擔著班主任的工作,許多教師承擔著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名師隊伍往往承擔著學校重大教學研究工作,名師隊伍成為支撐學校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因此,對于名師隊伍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除了注重自我提升之外,還需要關注整體教學質量的改進,要求其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帶動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因此,名師隊伍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校教育質量水平,同時也關系到我國教育水平的整體增長。
通過調查發現,近一半的教師在評為名師之后設立了長遠的發展規劃,其中包含成為專家型教師以及精益求精等具體的發展目標,而部分教師則選擇成為一名教育管理者,希望在教育管理方面有所突破。少數教師對于今后的發展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大部分教師在經過專職培訓之后,都能夠設定一個中長期的發展目標。許多教師都認為,成為名優教師能夠給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更好的教育。由此可知,教師在對于自身職業認知方面較為良好,能夠正確認知自身的職業價值感以及使命感。
開展名師隊伍的培育工作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首先來源于教師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動機將成為該項工作的核心所在。而為了推動培育名師隊伍工作的進行,學校、社會等各類外部環境因素也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多數教師都認為學校方面能夠為自身的專業發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支持,但同時也有教師指出,在校期間由于工作內容較為繁重而無暇顧及自我提升和學習,同時也有少部分教師認為學校方面對于名師隊伍的培育以及專業發展缺少足夠的激勵和支持。
對于名師隊伍的培養,其目的在于通過名師示范的方式帶動其他教師的群體共同成長,以此來提高整體教育質量水平。現階段有關示范引領作用的發揮形式主要包括各類教研活動或者是示范課,觀摩課等,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揮名師所具的輻射作用,對其他教師的成長形有一定的指導。可以說,示范課和觀摩課是主要的引領形式。部分學校也會通過開設專題研究以及講座的方式來實施教師隊伍的培養工作。
目前,有關中小學名師隊伍的培養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的阻力較多。首先,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于工學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這是因為大多數教師都承擔著相對較為繁重的教學工作任務,因此在學習研究方面所能夠投入的時間相當較少,大量的工作占據了其進行自我反思和提升的時間。其次,教師自身無法實現知識的遷移以及能力的轉化,部分教師表現出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
在進行名師培養過程中必須關注該項工作所表現出的階段性、系統性、連續性等各類特征,需要明確該項工作永無止境,并且教師在參與過程中其能力發展會呈現出螺旋上升的規律。因此,在實施名師培養過程中,既需要教師持續的投入,同時也依賴于外部所給予的培養以及引領。有關中小學名師隊伍的培養,其本質是通過教育政策的引領來實現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因為教育政策是支撐名師隊伍發展的關鍵,但也需要注意避免教育行政對于名師專業化成長所造成的干預。作為教育行政部門,除了針對名師培養持續優化各項教育行政措施之外,同時還需要關注各類規章制度以及方案計劃設計的科學性保障,從而為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正確的保障。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名師,除了針對各項專業知識以及技能進行掌握之外,更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的反思和自我提升,通過問題解決、知識遷移、動機激發等各類深度學習形式不斷豐富自身的內涵。在進行名師培育的過程中,需要關注教師對于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有機結合,通過二者之間的融合以及碰撞產生新的認知,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新的認知推動新的探索實踐,以此來提高教育質量水平。由此可見,在進行名師培育的過程中,有必要考慮職場氛圍下的名師訪學形式,還需要考慮基于問題解決的具體培訓方式,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行動能力,從而延伸至教師對于學科課題個性化的探索,促進教師將教學經驗轉變為具體的實踐技能,而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針對名教師的培養需要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這是因為教師可以借助其他教師所提供的參考意見實現自我提升。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互鑒,達到教師研究個性化以及多元化的發展,從而推動名師的專業化發展。在該過程中可以通過采取建立跨學段科研團隊的方式,針對實際建設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展開研究分析,以學科研修為主要目的,通過集中培訓和學科教研的方式,針對名師教學實踐進行觀摩以及指導,從推動名師的個性化以及多樣化發展。
在針對中小學名師培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尤其是在開展進階培訓過程中,更應當強調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融合,確保教師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注重對多元化專業平臺的構建,確保名師擁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投入到自我展示和提升過程中。積極發揮所具有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輻射,對其他的教師和學生產生正向引導。為名師提供更多的異地培訓機會,通過學習觀摩教育發達地區的教育形式來完善自身,改進教學方法。
在開展中小學名師隊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師資隊伍篩選的嚴格性,這是因為有關名師培養目標的達成,必然需要一個專業化和多元化師資結構的支撐。僅依靠教育名家或者高校專家的指導,容易產生理論指導和實踐相脫節的情況,不利于名師培養工作的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資源,構建更加多元化的專家團隊,為名師的培養提供力量。
綜上所述,筆者在簡要分析有關中小學名師培養的現狀以及必要性之后,探討該項工作的相關措施,包括建立系統性的培育目標,構建多元化的師資隊伍結構以及學科團隊強調多元化培訓方式的應用等。通過開展中小學名師培育工作,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為我國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