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俊,李浩杰,張錦芳,崔 成,柴 靚,鄭本川,蔣梁材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我國春油菜產區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和西藏等省區氣溫較低、無霜期較短的地區,面積約67萬hm2左右,其中甘藍型油菜43萬hm2左右[1]。近年來,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地區”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由于長期存在品種選擇不合理,習慣粗放管理[2],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等種植技術不規范的問題,造成春油菜產量低、效益低,迫切需要通過引進優質、高產春油菜品種和配套生產技術,提高春油菜產量和效益。
為更好引導高原油菜種植,充分發揮高原地區油菜生產的區位和生態優勢,促進四川高原春油菜產業發展。在省科技成果轉化、省農科院中試熟化等項目支持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團隊長期在甘孜、阿壩、涼山的川西高原地區開展高原甘藍型春油菜生產技術研究。通過品種及配套技術研究,形成了“四川高原甘藍型春油菜高效生產技術”。
四川省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地區”,海拔3500m以下,春油菜生長期內積溫在1300℃以上[3],土壤耕層深厚保水、肥力中等的農區或半農半牧區為高原甘藍型春油菜的宜種區域。
選用通過國家登記的高產、廣適、優質、抗病、抗倒、耐寒、宜機收的早、中熟甘藍型油菜品種,如:川油36、川油47、川早油1號、川早油22等。作飼料用可選擇:飼油36[4]。購買正規商家合格種子,種子純度不低于85%,凈度不低于97%,發芽率90%以上。根據各地病蟲害發生情況不同,適當選擇包衣種子。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整地深耕,耕深≥25cm,盡量使土壤平整、土質疏松。
春油菜播種期通常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無茬口矛盾應盡早播種,以確保在10月上旬能成熟收獲。
根據當地實際生產條件選擇人工或機具播種,根據種植習慣選擇撒播、條播、穴播3種方式。有條件地區采用覆膜后播栽,以實現保溫、保墑和抑草目的。
撒播選擇人工撒播和機具撒播2種方式。將油菜種子與細沙或尿素混勻后均勻撒播于地面,撒播后覆土蓋種。
條播選擇人工條播和機具條播2種方式。播種深5~10cm,較平原和丘陵地區略深,以增加根系深度和植株保水、抗倒的能力。播后人工覆土蓋種或用鎮壓輪壓土。有條件地區采用油菜機械化覆膜播種技術,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覆膜、膜上打孔播種、膜孔覆土等多道工序。
穴播通常為人工撬窩穴播,播種深度5~10cm,較平原和丘陵地區略深,以增加根系深度和植株保水、抗倒的能力,播種后人工覆土蓋種。
受土壤肥力差、墑情差、光照強、溫度高等因素影響,高原油菜較平原和丘陵區通常存在出苗差、出苗晚、易死苗等情況,應適當加大用種量,以保證全苗。播種量通常為,條播、穴播和機直播300~400g/667m2,育苗移栽200~300g/667m2,撒播400~500g/667m2,實現“以密省肥”“以密控草”“以密增產”[5]。
直播油菜在子葉平展期根據實際出苗量,適當勻苗,降低簇生苗密度,避免產生“高腳苗”;幼苗3葉期間苗,間苗應采取“去雜留純、去弱留壯、去小留大、去病留健”的原則,苗密處拔除,苗稀處補栽。4~5葉期定苗,做到合理密植、疏密恰當。通常隨著海拔高度變化,其種植密度也會相應改變。海拔1500~2500m之間的區域適宜種植1~1.5萬株/667m2;2500~3000m之間的區域適宜種植1.5~2.5萬株/667m2;3000~3500m之間的區域適宜種植2.5~3萬株/667m2。
高原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但基礎肥力較差,除使用農家肥和圈肥等有機肥作底肥外,還需要合理搭配氮、磷、鉀肥和硼砂施用。將堆漚的農家有機肥150~200kg/667m2,與純氮7kg/667m2、P2O53.5kg/667m2、K2O 3.5kg/667m2、硼肥1kg/667m2,或油菜專用配方肥料(N∶P∶K=20%∶7%∶8%)50kg/667m2,在整地前撒施與表土混勻再播種。油菜專用肥無需再額外施用硼肥,后期視油菜長勢確定是否需要追施尿素氮肥,但總施純氮量建議控制在12kg/667m2以內。
高原地區油菜田雜草繁多,草害較嚴重,但主要發生在油菜尚未封行的幼苗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覆膜抑草、人工除草或化學除草。
播種前3~5d,用20%草銨膦水劑200~250mL對水30~40L/667m2噴施,殺滅田間雜草和野生油菜。
播種覆土后3d內,使用乙草胺進行土壤封閉式除草。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對水30~40L/667m2對土壤進行均勻噴霧。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
油菜苗期雜草使用17.5%草除·精喹乳油100mL/667m2,對水30~40L在雜草3~5葉期莖葉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
高原地區因陽光充足、空氣濕度小油菜病害通常較少。油菜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霜霉病和花期菌核病等;青莢期偶見白粉病或白銹病;部分地區發生根腫病危害。
9.1.1 防治方法 選用抗(耐)病油菜品種,采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9.1.2 防治立枯病 選用氰霜唑1000~2000倍液噴施,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退菌特1000倍液噴施。
9.1.3 防治菌核病 選用50%腐霉利可濕性劑1000倍液在油菜初花期葉面噴霧處理,每隔7d再噴1次,連續施用2~3次。亦可在油菜苗期采用盾殼霉菌進行生物防治。
9.1.4 防治根腫病 采用1~2倍氰霜唑稀釋液進行種子拌種處理,晾干后播種;也可采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制的種子包衣劑GZ-1包衣后進行播種。適當調整播種時間,通過降低播種時溫度來減少根腫病侵染危害。油菜移栽時若發現苗床地有油菜根部被根腫病危害,可采用1500倍氰霜唑稀釋液進行苗床地灌根后再“帶藥移栽”,降低根腫病移栽后的危害風險。根腫病嚴重發生區域換茬非十字花科作物。
高原油菜常見蟲害為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跳甲,菜青蟲和蚜蟲等危害。
9.2.1 防治地下害蟲 氯氟氰菊酯、氯氟菊酯等拌細沙30~50kg,撒施后整地播種或施于幼苗根附近。
9.2.2 防治跳甲 可在油菜播種前,用阿維菌素、噻唑磷拌細沙土100kg/667m2,配制成毒土均勻撒施于田內,再整地播種。或在油菜苗期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5%吡蟲啉乳油1000倍液噴施。
9.2.3 防治菜青蟲 可在油菜苗期每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噴施或其它菊酯類乳油對水噴施。
9.2.4 防治蚜蟲 可于苗期在油菜上方,按100塊/667m2用量懸掛“黃板”進行物理防治,也可在開花期有10%莖枝或花序有蚜蟲(每枝3~5頭)時,用吡蟲啉2000倍液噴施,一般噴藥2~4次。
為有效降低損失率、提高種子成熟度和油菜籽品質,提高收獲效率,采用分段式機械化收獲技術。在全田油菜2/3以上角果呈黃色,全株70%~80%角果呈黃綠至淡黃,主序角果轉黃,種皮由綠轉為紅褐色時進行機械割倒攤曬,攤曬5d左右,待油菜籽成熟度達到95%以上時采用油菜撿拾機進行撿拾脫粒。撿拾最佳時間段是晴天早、晚或陰天,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段。
為延長種子貯藏時間、提高貯藏質量,需做好以下要點。油菜種子脫粒以后應及時進行干燥,鋪開自然晾曬或機具烘干,冷卻后再入庫,避免種子堆內溫度過高。入庫前對種子進行風選,清除灰塵、雜質和病菌。種子入庫水分應保持在9%~10%,高溫潮濕地區,種子入庫水分應控制在9%以內。種子需低溫貯藏,夏天溫度控制在30℃以下,春季或者秋季控制在10~15℃,冬天控制在6℃左右。貯藏庫要注意通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