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平,謝心麗,萬 寧,陽 強,楊 帆,張樂海,裴佑良,楊善槐*
(1.四川奧力星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2.成都市農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泰香優(yōu)198系由泰香A×天恢198配組育成。其父本天恢198是四川奧力星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春在海南陵水以成恢727為母本,恢復系IR24為父本進行雜交,經多代自交并通過多年優(yōu)勢和抗圃鑒定育成的抗稻瘟病三系恢復系,該恢復系恢復力較強、配合力較好、米質優(yōu)。母本泰香A是四川奧力星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海南以泰豐B為母本,忠香B為父本進行雜交,并用忠香B回交于2016年育成的優(yōu)質三系不育系。2016年四川奧力星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以泰香A為母本,天恢198為父本組配,經多點試驗、參加長江上游區(qū)試及生產試驗,2020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號為[國審稻20200120]。
泰香優(yōu)198屬于秈型三系,是具有米質優(yōu)、高產、穩(wěn)產、適應廣且需肥量少、生育期較短宜機械化插收等特點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9.2d,比對照F優(yōu)498早熟2.4d。株高113.4cm,穗長24.1cm,有效穗數(shù)15.2萬穗/667m2,每穗總粒數(shù)213.7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6.2g。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兩年分別為3.9、3.8,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較強,耐冷性較強,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0%,堊白度0.2%,直鏈淀粉含量15.7%,膠稠度72mm,堿消值6.8級,長寬比3.6,達到農業(yè)行業(yè)《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一級。適宜在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2018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聯(lián)合體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9.37t/hm2,比對照F優(yōu)498增產6.55%;2019年續(xù)試,平均產量9.01t/hm2,比對照F優(yōu)498增產0.92%;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614.89t/hm2,比對照F優(yōu)498增產3.73%;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t/hm2,比對照F優(yōu)498增產2.9%。2020年,四川奧力星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將該品種在四川、陜西、云南、貴州等省示范和推廣,通過田間調查、觀察、測產,該組合在各省示范種植區(qū)域表現(xiàn)高產、穩(wěn)產、中抗稻瘟病、適應性強等優(yōu)勢,適宜在四川及長江上游(武陵山區(qū)除外)推廣種植。
按照育秧方式計算播種量,一般水育秧用種15kg/hm2,旱育秧等精細播種9~12kg/hm2,機插秧25~30kg/hm2。播種前5~7d搶晴曬種1d。早春播用清水浸種24h,再用“強氯精”500倍液浸種24h,預防苗期病害。洗凈,瀝干,播種或催短芽,催短根,均勻播種。采用保溫育苗,宜早栽。露地濕潤育秧,氣溫穩(wěn)定在12℃以上播種。機插秧以能夠移栽的時間倒推播期,秧齡控制在25~30d,不超過35d。
育秧方式有多種,水育秧、旱育秧、濕潤育秧,根據(jù)當?shù)氐臈l件采取不同方式。水育秧技術如下。
3.2.1 施足底肥 秧田底肥用45%(15-15-15)復合肥450~600kg/hm2,加地蟲清15%,毒死蜱15~30kg/hm2,防治地下害蟲,均勻撒施,然后淺水旋耕,直至平、稠、起漿。
3.2.2 做廂 1.6m包溝開廂,廂面1.2m,廂面平整,落干0.5~1d。將秧盤兩兩相對平鋪壓入廂面,秧盤底部凸出部分完全陷入泥中,秧盤表面與廂面齊平。在秧盤的孔中灌入廂溝中的稀泥,趕平露出孔與孔之間的界面。
3.2.3 播種 秧盤中灌入稀泥后待秧盤表面的孔中無明顯積水、種子播在上面不會自動落入深處時播種。播種后可用泥掌子等輕壓或向一個方向輕趕種子或芽子,讓種子或芽子1/2或全部陷入秧盤孔內的泥中。蓋膜:播種后竹片起拱,竹弓間距50cm,弓高40~45cm,覆蓋地膜,四周蓋嚴捂實。
3.2.4 管理 播種到出苗前,一般不灌水,出苗到2葉前,膜內溫度應控制在25℃以內,過高應通風降溫,2葉期后應看天氣通風煉苗,并于3葉期徹底揭膜,出苗后發(fā)現(xiàn)廂面發(fā)白,應在廂溝內保水,確需澆水,可結合防立枯病在下午噴施敵克松1000倍液。三葉一心用尿素60kg/hm2施斷奶肥,移栽前5d用尿素75kg/hm2施送嫁肥。同時,注意加強防治苗期稻薊馬、螟蟲。
3.3.1 人工栽插 寬窄行(33.3cm+20cm)×20cm,栽16~18萬窩/hm2,基本苗達60~75萬/hm2。
3.3.2 機插秧 30.0cm×18cm,每穴3~4苗,栽16~18萬窩/hm2,基本苗達75~105萬/hm2。
測土配方施肥,氮(N)、磷(P2O5)、鉀(K2O)1∶0.5∶1,本田純氮在120~150kg/hm2,磷(P2O5)75~90kg/hm2、鉀(K2O)150~180kg/hm2。硫酸鋅1~2kg。底肥占60%~70%,追肥占30%~40%。拔節(jié)期施氯化鉀75~150kg/hm2,視苗情決定是否追施尿素。
栽后淺水分蘗,當莖蘗數(shù)達到240~270萬/hm2時,及時排水曬田,曬到白根上翻,葉片直立,葉色褪淡,再復水。復水后干濕灌溉,孕穗后期寸水,灌漿至蠟熟期采用間歇灌溉,收割前5~7d排水涼田,切忌排水過早,影響產量。
水稻本田常年發(fā)生主要病蟲害有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三化螟蟲、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稻飛虱等。防治措施主要采用綠色防控,禁止使用禁用農藥,并遵守安全間隔期的規(guī)定。規(guī)模種植可采用性誘劑、殺蛾燈等措施。
螟蟲防治時間以當?shù)刂脖2块T的測報為主,結合田間枯鞘情況,秧田期(5月中下旬)和分蘗期于枯鞘叢率達到8%~10%或枯鞘株率3%時施藥;抽穗期7月中下旬,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藥,重點防治上代殘蟲量大、當代螟卵盛孵期與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藥,重點防治卵塊數(shù)達到600塊/hm2的稻田。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乳劑150mL/hm2,對水450~600kg/hm2噴霧。水稻生長中后期特別是孕穗期若發(fā)生稻飛虱為害,當百叢蟲量1000頭、穗期百叢蟲量1500頭以上時,用25%撲虱靈(噻嗪酮)可濕性粉劑600mL/hm2,對水450~600kg/hm2噴霧。
分蘗末期曬田結束后,田間復水容易發(fā)生紋枯病,發(fā)病快,應定期檢查。在紋枯病發(fā)病初期,用井岡霉素或30%己唑醇懸浮劑185~240mL/hm2,對足水750kg/hm2,用大功能噴霧器,讓藥液流到植株基部。抽穗前破口時,用愛苗(15%苯醚甲環(huán)唑+15%的丙環(huán)唑復配)葉面均勻噴霧,兼治稻曲病。
當田間稻谷90%以上黃熟時,搶時收割,避免連續(xù)陰雨天氣造成倒伏,影響稻谷品質和產量。該品種轉色好、脫水快,適宜機械化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