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笑笑 邴啟政 于澤坤 劉倩 馬帥 張嚴琦 李彥*
(1,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66000;2,山東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6000)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一種嚴重危害畜牧業發展和人民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局《關于印發山東省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推進方案的通知》(魯牧動衛發〔2018〕 22 號)明確規定,青島、煙臺、威海要創建布病凈化區,屬于布病非免疫區。因此,青島市原則上不進行布病免疫。
青島市于2017 年啟動布病凈化工作,以創建省級牛羊布病凈化場和凈化縣為抓手,以點帶面,逐步推動全市布病凈化。經過3 年的創建,嶗山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3 個區市通過省級牛羊布病凈化縣評估驗收,青島嶗逸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青島綠色家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 個養殖場通過省級牛羊布病凈化場評估驗收。青島市布病個體陽性率和場群陽性率顯著降低,人間布病感染病例逐年下降,布病凈化工作取得實效。
2017 年,組織各區市對全市牛羊的養殖情況、畜間布病和人間布病的發生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據調查,全市共有430 個牛羊規模場,17459 個散養戶,存養奶牛、種公牛11.77 萬頭,商品牛6.40 萬頭,奶山羊、種公羊1.43 萬只,商品羊24.24 萬只。全市種畜場、奶牛場、奶山羊場、肉牛場和商品羊場的布病群體檢測率為100%,共檢測了5578 個牛羊養殖場(戶) 的9.3 萬份血清樣品。根據布病基線調查結果,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區和城陽區可定為布病穩定控制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和嶗山區可定為布病凈化區,實施差異化區域凈化措施。
調動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基層動監站資源,建立“市級包保區市,區市包保鄉鎮,基層站包保養殖場” 的三級包保責任制,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是強化責任分工。統籌優化包保區域分配,做到重點對象全覆蓋、無遺漏,抓實抓細包保責任機制。對當年度申報創建對象進行“一對一” 實地包保幫扶。二是強化技術指導。對照布病凈化要求,從防疫、生產、調運、監測、無害化處理等8 個方面進行技術指導,現場解決養殖場消毒池建設不規范、消毒記錄不全、調運記錄不全等問題120 余個,找出風險因素,補齊工作短板。三是強化督導檢查。每月深入所包區市、鄉鎮、村開展督導檢查活動,“常態化” 下沉一線。及時調度通報凈化工作開展情況,切實壓實工作責任。
一是嚴格執行監測-撲殺的凈化路線。對8 月齡以上的奶牛和5 月齡以上的奶山羊逐頭檢,商品肉牛、肉羊按比例進行抽檢,發現陽性牲畜一律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二是強化生鮮乳布病飛行抽檢。每月對全市22 家收奶站和乳制品加工企業開展生鮮乳布病“飛檢”,共檢測奶樣979 份,及時追溯問題奶樣到153 個養殖場(戶)、收奶站和乳制品加工企業,對相關企業納入“黑名單” 進行行政約談和重點監管,倒逼養殖場戶退出布病免疫。三是規范養殖場有序退出免疫。嚴禁對產奶畜實行布病免疫,對3-6 月齡的幼畜開展布病免疫的,按要求備案,并逐步退出免疫;對違規免疫行為,青島市統一定于2019 年9 月暫停免疫,一年或一年半后檢測陽性的,一律以感染陽性處置。
一是打通宣傳“最后一公里”,提升廣大群眾主體防范意識。每年在布病高發季節和“世界獸醫日” “世界牛奶日”“中國獸醫日” 等行業節日,開展“布病防治科普宣傳月”“送科技下鄉” 等科普宣傳活動。編印發放《布病防控宣傳掛圖》 《布病凈化100 問》 等10 余種防控宣傳材料共15 萬份,張貼分發到鎮到村到場到戶,實現村村有掛圖,戶戶有手冊,人人有明白紙。二是加大培訓力度,避免高危行業從業人員感染。舉辦布病凈化技術培訓班12 期,對全市獸醫系統工作人員以及養殖場、屠宰場、皮毛加工等高危行業從業人員講授布病的危害、防護措施、凈化途徑等,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技能。與1.8 萬余個養殖場戶簽訂承諾書,明確布病防控主體責任。三是打造專業技術聯盟,增強布病防控合力。聯合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農業大學、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區市疫控中心、基層動監站、牛羊養殖場、生鮮乳收購站等100 余家單位發起成立青島市牛羊布病凈化技術聯盟,組織開展法規政策解讀、專業咨詢、技術服務、培訓指導、經驗交流等活動80 余場次,全方位探索從養殖到屠宰環節風險因素,制定防控措施,共享凈化經驗,推動動物布病實現全鏈條防控。
一是強化目標考核。將布病凈化工作納入全年重大動物疫病目標管理體系,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實現定人、定崗、定責,將布病凈化工作同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一同部署,一同檢查,一同評估。二是建立激勵制度。加大惠民政策、資金投入、技術支持的力度,通過布病凈化縣的區市,給予50萬元獎補,并以市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的名義通報表揚;通過布病凈化場的養殖場給予10 萬元獎補;基層工作人員指導轄區內布病凈化場創建成功,可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業績。三是實行約談制度。對凈化工作消極應對、推進不力的相關部門負責人、拒不開展凈化或凈化評估不達標的企業法人或負責人進行約談。對約談后拒不整改的,實行通報并依法依規查處。
一是加強調運監管。與交通運輸部門和公安部門加強牲畜運輸環節的監督管理,對進入青島市牛羊嚴格查驗動物檢疫證明、動物布病實驗室檢測合格報告,嚴禁布病高風險地區的牛、羊調入青島市。二是加強市場監管。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小型餐館、飯店的監督管理,對私自宰殺等行為,依法從嚴查處;會同城市管理部門做好流動商販的管控,嚴禁不法商販攜帶未經檢疫或無布病檢測合格證明的活羊在市場內和道路邊現擠現賣鮮羊奶,堅決切斷布病傳播途徑。三是加強聯防聯控。與衛生健康部門建立信息共享、聯席會議、疫情通報、聯合調查處置、疫情會商等5 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及時互通疫情信息,與疾控部門聯合對人間布病病例開展溯源性流行病學調查,在養殖感染病例的發生地,重點開展調運監管、環境消毒等有針對性的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畜間傳染源。
根據《青島市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文件<關于印發青島市牛羊布魯氏菌病和結核病整區(市)凈化創建工作方案>的通知》(青動防指發[2019] 1 號)文件規定,各區市對奶畜養殖場因布病陽性畜檢出率偏高(個體檢測陽性率>2%),確需進行布病免疫的,必須要求其向所在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出免疫申請,經縣以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報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備案后,方可以場群為單位實施免疫。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發現不少養殖場未能嚴格執行備案手續,在監督檢測中發現陽性時才會補充備案,增加監督工作難度。
養殖場戶對布病危害及防護知識了解不多,未能及時發現陽性牲畜,上報獸醫主管部門,造成陽性牲畜傳播;在引種或買賣中未能及時向上級監督部門申報,隨意買賣和引種,缺少相應的隔離、檢疫、檢測等措施,增加布病傳播幾率。
受機構改革的影響,基層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變動較大[1],人員不足,采樣車輛配備不齊,專業人員少,獸醫實驗室開展工作難度大,嚴重影響布病凈化工作。
對申請布病免疫,取得備案資格的奶畜養殖場,必須嚴格按照農業部《布病防治技術規范》 要求,規范布病免疫程序,每年只對新生畜于3~4 月齡免疫一次,其他的年齡段不得免疫。在每年例行檢測時,發現產奶的牛羊布病檢測陽性時,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所產的鮮奶禁止收購、運輸和銷售,必須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
實施布病免疫的奶畜養殖場,連續2~3 年未檢出布病陽性畜,應當要求其向縣以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出退出布病免疫申請,經所在區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認真核定,檢測數據真實可靠,現場核實生物安全防護措施符合要求,可上報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取消該場布病免疫備案資格。
加強規?;B殖場的飼養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大布病監測和防控力度,全力推進布病區域凈化,對檢出的陽性牛羊必須嚴格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 進行強制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同時加強調運和引種檢疫,嚴格控制種羊調入和調出[2]。
加強對牛羊布病、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對保障動物衛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重要意義的宣傳,開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群防群控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媒體集中宣傳以及舉辦專題講座、宣傳欄和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加強布病、結核病凈化技術培訓和指導,不斷提高牛羊養殖場、屠宰場、加工企業、餐飲單位法人和技術負責人的防控意識和防治技術水平,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切實落實各項凈化措施,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接到衛生部門通報本地區人感染布病后,應立即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源追溯,對與患者密切接觸的易感動物必須全群采樣,送實驗室進行布病檢測,對檢出陽性畜一律撲殺,陰性畜間隔3 個月再行采樣檢測,直到無陽性牲畜檢出為止。對與患者密切接觸的皮、毛、肉、血液等動物產品,要全部進行銷毀和無害化處理,相關場所、工具、用具、設施設備等必須進行徹底、持續消毒,堅決防止疫源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