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清
(江蘇省常熟市辛莊動物防疫站 215555)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由20 世紀20 年代從美國傳出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其中在我國傳播廣泛,具有傳染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雞傳染性喉氣管炎使我國的雞禽養殖受到嚴重威脅,并嚴重阻礙我國家禽養殖的發展,從而使我國畜牧經濟不能穩步提高,畜牧出口量減少。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的主要特征有呼吸困難、咳嗽并伴有血樣滲出物。同時該病毒對外界的體抗力較弱,對大多數常見消毒液敏感,并不耐高溫,在低溫環境中存活時間長久。該傳染病主要發生在早春、秋季及冬季氣候寒冷的時節,此時養雞場為了保暖而不注重通風,極易使雞群感染該病毒,同時該病毒的傳播速度極快,大概在24~48h 內感染超過80%的家雞。其中成年家雞的患病最為明顯,極易發生呼吸困難現象,并隨時有死亡的風險。現如今大部分的家禽養殖場衛生條件不達標,其中還包含一些散養戶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和意識,因養殖人員對養殖雞飼喂不規律、飼養密度大等,各種養殖問題導致家禽營養不良抵抗力低下,更會加劇染病概率,同時,不潔凈的水和飼料也會加大感染概率,所以,養殖人員應加強傳染源的防控。該病毒的潛伏期大概為1~2 周,潛伏期主要由該養殖場的衛生環境和養殖密度決定,與此同時,養殖雞在發病后一般會有兩種表現情況,分別是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感染的家禽可能會突然死亡,極個別家禽因抵抗力高會出現鼻孔分泌物、呼吸時帶有雜音并伴隨著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現象。而慢性型家禽因為其感染發病率緩慢進而出現遲緩生長、食欲不振、產蛋率降低,隨著染病時間增長,伴隨呼吸道發炎、流淚、呼吸困難等現象,以至于染病后期因身體器官衰竭而死。值得注意的是,該傳染病的臨床癥狀與普通呼吸道疾病極為相似,使大部分養殖人員忽略其真正的患病原因,導致疾病加速傳染,給養殖場帶來巨大損失[1]。
養殖戶在進行家雞飼養時應注意養雞場的衛生管理,第一,地面衛生管理。養雞場的地面經常會受到飼料、糞便等污染,因此,養殖戶應做好日常清潔與消毒工作,可以在白天將雞舍中的雞引到養雞場的空地中進行活動,同時對雞舍進行地面清潔和空氣消殺工作。在傍晚雞進入雞舍后對空地及雞活動過的地區再次進行清潔和消毒工作。第二,注意雞舍通風。傳染病的主要誘發因素是雞舍處于密閉空間,加劇疾病感染率,因此,養殖人員需每日進行雞舍通風工作,并在早春和秋冬疾病高發期,注重雞舍保暖的同時,每日2 次以上的通風工作。第三,異種雞隔離飼養。目前我國養殖雞的品種可達上百種,同時不同品種的雞所需飼料種類有所差別,以及患病率與抵抗力都有所不同,因此,養殖人員應將不同品種的養殖雞分開養殖,并且在引進外地品種的雞時應進行隔離觀察,不可直接投放進原有的雞群中,以避免外地品種的家禽攜帶病毒。第四,嚴禁投喂過期飼料。過期的飼料會使其中的部分谷物顆粒產生霉變,從而產生對雞有害的化學元素,如果家禽長時間進食含有毒素的飼料,會使其體內逐漸積累毒素,導致其抵抗力低下,并伴隨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養殖企業戶散養必須重視雞舍衛生,有效避免疫病的發生和擴散。
各養殖企業和散養戶應定期為雞群接種疫苗,以預防傳染病或其他疾病的產生。
2.2.1 飼養雞最佳接種時間
接種疫苗的時間不能過短或過長,養殖戶可以在雞出生28d 左右為其接種首支疫苗,同時因為此時雞群體量過小不能采用注射等方式,可以將疫苗溶于水中,此時也應注意不能將幼雞放到成年雞雞舍中,以避免幼雞因抵抗力低下而產生疾病。同時,第二次的疫苗接種應在第一次接種后的6 周左右,此時可以采用滴眼接種方式。
2.2.2 異種體內抗體不同
養殖人員對雞群進行疫苗投放時,由于雞群品種的不同,所產生的抗體也會有所不同,如柴雞和三黃雞等雞種在疫苗投喂后可以確保其體內抗體直至出欄,同時抵抗力較差的雞種體內抗體的存留量可以維持半年或一年,同時種雞在接種疫苗后可以在體內形成有效抗體,并將其傳給雛雞,使雛雞在孵化后具有一定的抗體。
2.2.3 開展血清抗體的研制
目前大部分養殖人員只關注雞群疫苗是否投喂完成,忽略免疫效果,最終使該雞舍的傳染病感染率大幅度增加,因此,在為雞群接種疫苗時應時刻觀察雞群狀況,將狀態不良好的雞隔離并請專業畜牧獸醫查看。同時,各養殖企業也應加大資金投放力度,建立相關疫苗研制室,減少因疫苗接種不及時或雞群疾病不及時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主要因養殖場雞群飼養密度過大從而造成極高傳染率,因此,養殖人員應采取相應措施來減少患病概率。
2.3.1 科學建造養殖場
養殖場的建造應科學合理,首先場地應選在空曠且遠離居民區的地區,其次在建造養殖場時應在其周圍種植灌木叢和樹木,以作為遮陰和通風的作用,同時應在雞籠建造時盡量加高腳架,使雞籠與地面保持距離,增強通風的同時方便養殖人員打掃。最后分割出不同養殖區域,將雛雞、成年雞與種雞分隔,確保在雞不同階段因體抗力不同而產生的疾病交叉感染。
2.3.2 布局合理,減少密集
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應在對雞群飼養時觀察雞群生長變化,并將日齡和體重增加的雞進行籠舍升級,以避免因家禽生長變化而導致原有雞舍養殖密度增加。
2.3.3 合理設置料槽間距
部分養殖場因料槽間距設置不合理,使雞群在進食時出現扎堆現象,同時部分雞會因爭搶飼料將腳趾踩進料槽中,從而使料槽受到污染,增加其他雞的患病率。因此,養殖場在設置料槽時應根據雞籠大小分段設置料槽,并及時查看槽中飼料或飲用水是否受到污染,并做到及時更換[2]。
到目前為止,我國并沒有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特效藥,因此,不同雞種的發病情況不同,應采用抗生素對癥治療,進而降低其死亡率。因為該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及呼吸道有異物堵塞,因此,養殖人員可以將患病雞嘴部掰開,并將其呼吸道中的堵塞物取出,緩解因呼吸困難而導致的窒息死亡。
總而言之,預防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產生是目前養殖戶和科研團隊的重中之重,只有養殖場各項系統設施達標才能有效抑制該傳染病的發生,從而減少養殖戶及企業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可以使我國畜牧市場經濟得以提升,并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