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坤
(河北省邯鄲市畜產品質量檢驗監測站 056001)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雖然國家加大了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2008 年的“三鹿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2011 年3 月15 日曝光的“雙匯集團瘦肉精” 事件和2021 年3 月15 日曝光的“瘦肉精” 羊肉事件,直接給國內畜產品消費帶來強烈的負面影響,給畜牧業發展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搞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已成為保民生、促安全的大事。而抽樣工作作為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其目的就是為了排除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畜產品抽樣工作有著較強的嚴肅性和合法性,是確保檢測結果科學、準確、有效的重要基礎。實施科學規范的抽樣工作非常重要,不僅能提高畜產品檢測的效率,還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抽取的畜產品樣品是否按照有關抽檢文件的規定要求抽取,是否具有代表性,抽取方法、封裝情況、保存條件、運輸要求是否符合標準等等,這些都直接關系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關系著人民群眾對畜產品的食用安全。
要開展抽樣工作,必須先明確監測類型,監測類型不同,抽檢要求也不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包括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風險監測是為了掌握畜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和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而進行的活動。抽樣地點主要涵蓋規模養殖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屠宰場、生鮮乳收購站和小農戶等全部產地環節和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監督抽查是為了監督畜產品質量安全,依法對畜產品進行抽樣檢測的活動。
抽樣單記錄了重要的樣品信息,是樣品溯源的關鍵。但是有些地方在填寫抽樣單時不按規定填寫。一是有些基本信息填寫不全或者有些內容空著。比如抽樣基數、保存情況有時不填寫等。二是抽樣單有時隨意涂改,填寫的字跡不清楚,潦草。有的寫得歪歪扭扭或者左右結構的一個字卻分成了兩個字,有的根本就認不出來,導致登記困難,影響工作效率。三是樣品編號不規范,沒有體現出動物品種代碼、樣品種類代碼或者代碼錯誤。比如雞蛋是C/E 表示,寫成了C/M;羊肉是O/M 表示,寫成了P/M。四是受檢單位名稱填寫成諧音字或者簡寫,受檢養殖戶只填寫了養殖者的名字。五是聯系電話填寫錯誤,導致因由進行核查時無法及時溝通[1]。
比如抽取的樣品重量不符合要求,采集方式不符合規定;樣品沒有按照規定要求留樣、分裝、封存,如3 份樣品都送到檢測單位,被抽樣單位沒有留樣,檢驗結果出現爭議時,可能會出現扯皮現象、難以追溯等問題。
有的地方實施風險監測抽樣,抽樣人員到農貿市場抽樣就會面臨一些困難。由于有些商戶文化水平有限,不了解抽檢的意義,存有擔心害怕的心理,從而抵觸抽樣,如受檢人不配合、拒絕簽字,或者把要賣的畜產品收起來、關門拒絕抽樣,這樣就擾亂了抽檢工作地正常開展,造成不好的影響。
抽樣工作看起來簡單,但要求卻是嚴謹和專業,這就需要抽樣人員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不但要對畜產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抽樣步驟熟練掌握,還要有較好地與被檢單位溝通的能力,只有專業知識儲備豐富,才能在抽樣過程中方法得當,保證樣品的代表性。而有些地方的抽樣人員較少,專業知識較為薄弱,掌握也不熟練,造成了所抽取的樣品不符合要求,比如重量和數量不足,取樣沒有代表性,或者樣品的分裝、封條不夠規范,又或者保存方式不正確,運輸條件不達標等,最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要進一步加強對抽樣人員的業務培訓:一是日常要組織抽樣人員加強業務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領會掌握畜產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資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 《抽樣檢測技術操作要點》 等,及時進行補充更新,使其更多的熟悉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理論知識。二是開展抽樣前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掌握與抽樣產品有關知識和產品標準,抽樣單準確、客觀、完整填寫,樣品抽取方法和抽樣量,抽樣封裝注意事項,樣品處理、保存和運輸環節要求等,以便保證抽樣工作有序開展[2]。
抽樣工作的開展首先要結合上級監測計劃和本地畜產品生產實際和風險狀況,科學制定監測方案,并根據監測方案落實抽樣方案,包括時間、人員、地點、抽樣方式、產品品種、數量等內容。其次有針對性地做好抽樣前準備工作,如準備好抽樣文件、抽樣單、工作證等材料,符合規定的紙箱、抽樣瓶、抽樣袋、標簽條、封條、簽字筆等必備用具和安全的交通工作及樣品費用等。最后就方案內容、要求、注意關鍵點對抽樣人員進行培訓,以確保抽樣工作地扎實開展[3]。
抽檢單位不僅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更要嚴格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 和有關農產品風險監測、監督抽查操作要點要求,嚴格抽樣工作程序,確保檢測工作質量。同時,受檢部門要建立和及時更新監測數據庫,嚴格按照“雙隨機” 要求,認真組織抽樣工作,所抽樣品應能代表當地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覆蓋轄區各類生產主體,杜絕放心單位多次抽樣現象,做到“真抽樣” “抽真樣”。
一是監督抽查抽檢分離。抽樣工作由當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抽樣工作由執法機構具體實施,檢測工作由檢測機構具體承擔。二是改善抽樣方式。實施縣(市、區)之間交叉抽樣或者減少基層送樣,執法部門派人直接到現場抽樣。三是由提前通知抽檢為主轉為飛行抽檢為主,增加抽樣的隨機性。四是重點環節抽樣。強化對執法監管弱化環節、可能出現問題的場點、安全隱患風險較大的畜產品的抽檢,這樣能較好地排查畜產品安全隱患。五是做好現場抽樣過程的拍照或影像錄制,作為證據予以保管。
畜產品抽樣是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手段,抽取樣品的代表性和檢測結果的科學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監管部門的科學決策。有關部門應相互配合,進一步提升人員整體素質,完善工作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同時強化輿論監督,為逐步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