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新
(湖南省鳳凰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162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牛產品需求量不斷上升,導致牛養殖場的規模不斷攀升,但飼養管理水平還相對落后,導致牛出現消化道疾病,給養牛場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所以,養殖場應提升飼養管理水平,確保牛健康。
瘤胃鼓氣多是由于春季放牧牛采食了過多的青綠多汁飼草,攝入大量纖維素性物質而引發的瘤胃鼓氣[1]。牛飼養過程中如果過量飼喂含有蛋白質較高的飼料也容易引發瘤胃鼓氣。這些飼草主要有豆科植物及苜蓿等。瘤胃鼓氣常見于牛在采食過程中采食到一些發霉變質的青草飼料或帶有露水的青草飼料。有些養殖場給牛飼喂尿素后讓其立即大量飲水也可能會引發牛瘤胃鼓氣。
發生牛瘤胃鼓氣的病牛通常是在采食后或在采食過程中開始發病,最初表現為食欲減退,反芻和噯氣次數減少。而后隨著病程延長,病牛表現為食欲完全廢絕及反芻和噯氣完全停止。病牛表現為眼球突出,站立不穩,腹痛,腹脹等癥狀,常會回頭望腹,并以后肢踢腹、弓背的情況。嚴重時病牛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加快,如果此時沒有及時對病牛進行治療,會出現心臟麻痹和窒息而導致病牛死亡。瘤胃鼓氣通常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其發病后還可以引起病牛腹瀉或便秘等。
防治本病要加強飼養管理,飼養中要少量飼喂容易引起發酵的飼料和發霉變質的飼料。春季放牧時也要減少牛采食大量青綠多汁的飼料。本病治療可以將木棍涂上松節油后放入牛的口中,促進其咀嚼和噯氣,也可以給病牛灌服一些輕瀉藥,如硫酸鎂、人工鹽、魚石脂等,如果瘤胃鼓氣過于嚴重,威脅到病牛呼吸,可以通過穿刺的方法進行排氣。穿刺時用套管針垂直穿入瘤胃內進行放氣,放氣后要給病牛注射生理鹽水,口服萊菔子、大蒜等健藥物,抑制瘤胃發酵。當瘤胃鼓氣消失后可給牛服用一些輕泄的藥物,促進瘤胃內容物的排空。
瘤胃積食,牛在采食一些難于消化的飼料后,導致食物在瘤胃內不斷蓄積而引起積食。其次是當牛發生創傷性網胃炎及瓣胃阻塞等疾病時,牛胃消化功能下降,也容易繼發瘤胃積食[2]。
發生瘤胃積食的病牛表現為食欲下降,采食量不斷減少,反芻和噯氣次數減少。當發病嚴重時,食欲完全廢絕,反芻和噯氣次數停止,而瘤胃蠕動音減弱,甚至是完全消失,心跳和脈搏次數增加。病牛不斷呻吟。在發病初期,病牛表現為便秘,隨著病程的延長逐漸發展為腹瀉和腹部觸摸僵硬等。
瘤胃積食的病牛可以灌服液狀石蠟、硫酸鎂和魚石脂混合液。使用劑量分別為1000ml,500g 和30g,通常病牛灌服一次即可痊愈,但對病情較為嚴重的病牛灌服無效。此時需要將牛的瘤胃切開,取出內容物。再對瘤胃進行縫合手術。這樣能最徹底解決瘤胃積食問題。在飼養管理中,不宜飼喂過多的飼料或突然更換飼料,這樣容易導致牛采食過多,采食的飼料在瘤胃內不能及時排除,從而引起瘤胃積食。因此,需要加強飼養管理,避免牛群出現瘤胃積食情況。
前胃遲緩是由于在飼養管理過程中造成飼養不良及勞役過度等因素導致前胃神經興奮性降低肌肉收縮力減弱,瘤胃內容物運轉緩慢,微生物失調,產生大量發酵和腐敗物質的一種疾病[3],本病多發生于舍飼牛。
本病發生后通常可分為急性前胃遲緩和慢性前胃遲緩。急性前胃遲緩表現為食欲下降,飲水量減少,有時表現為食欲廢絕,反芻次數減少及反芻無力,嚴重時停止。瘤胃蠕動音消失或減弱。發病牛還表現為糞便堅硬,在糞便上覆蓋有黏液,顏色變暗。當牛繼發腸炎時可以排出水樣或粥樣糞便,顏色為棕褐色。而慢性前胃遲緩的臨床癥狀與急性較為相似。但病牛病程較長,出現精神沉郁,鼻鏡干燥,甚至偏食和異食等癥狀,有時病牛還會出現磨牙,反芻和噯氣次數減少甚至消失等情況。病牛噯氣時噯出的氣體會帶有明顯的惡臭味。瘤胃蠕動音消失,瘤胃內容物柔軟,排出的糞便干燥,糞便變硬顏色較深。有時排出的糞便也帶有明顯惡臭味,糞便呈黑色泥糊狀。
本病預防需要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搭配飼料。禁止給牛群飼喂發霉或冰凍的飼料。在飼喂過程中,避免突然更換飼料。使役牛應合理安排使役強度和次數。
病牛在發病初期應停止喂食1~2d,但要提供充足的飲水。而后飼喂易消化的飼料和干草。在飼喂過程中可以對病牛飼喂酒石酸銻鉀,劑量為6~10g。還可以采用皮下注射新斯的明的方式進行治療,使用劑量為0.02~0.06g。同時靜脈注射氯化鈉溶液,濃度為10%,劑量為250~500ml。安鈉鉀注射液,濃度為10%,劑量為20~40ml。以此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腹瀉多發生于肉牛,其發病率較高,且病因復雜,通常細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蟲都會引起肉牛腹瀉,而當牛采食發霉變質的飼料及飲水量過大時均可能出現腹瀉癥狀。當牛飼養管理不良時,牛容易受到病原體侵襲,從而引發腹瀉。
由病毒感染引發的腹瀉較為常見,發病后病情較為嚴重,通常表現為嚴重腹瀉,且糞便帶有惡臭味,甚至并由糞便呈水樣。隨著病程延長,病牛表現為脫水和體溫升高。長期腹瀉的病牛,其消化道和口腔黏膜出現不同程度的糜爛。體重下降,病程較長時會出現昏迷和死亡情況。
本病預防主要是通過加強環境衛生,定期對牛舍內外進行消毒,及時將牛舍糞便及其他污染物清理出去,同時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加強飼養管理,如飲水控制。給牛群飲用地下水。減少或停止飼喂青綠多汁的飼料和容易發酵的精飼料。可以改飼喂一些青干草柔軟易消化的青干草。對細菌性腹瀉可以通過抗生素進行治療。常用的抗生素為慶大霉素和土霉素等。病毒性腹瀉尚無有效治療和免疫方法,只有加強護理和對癥療法,增強機體抵抗力,以促進病牛恢復,減少繼發感染。
胃腸炎的發生多是由于胃腸黏膜組織炎性病變。通常胃和腸的炎癥同時發生或相繼發生。本病多是由于牛采食發霉變質的飼料,或者是飼料加工調制不當,突然給牛群更換飼料等。
并由發病后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甚至廢絕,飲欲增加,體溫上升,呼吸脈搏加深加快,反芻停止,瘤胃蠕動音減弱,并有可視黏膜黃染的癥狀。病牛口腔內干燥,舌面皺縮,并有惡臭氣味,有腹痛癥狀,排出糞便多為水樣,間或混有黏液或尚未消化的飼料。糞便有惡臭味。嚴重時出現排便失禁等癥狀,病程較長的病牛表現為脫水和眼球下陷。如未及時治療,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防治本病要加強環境衛生和飼養管理,注意飼料營養搭配,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可用硫酸鎂或硫酸鈉等輕瀉劑清理腸道。當胃腸內容物排空時應當止瀉,常用鞣酸蛋白和堿式硝酸鉍。還可以用磺胺脒對胃腸炎進行消炎,同時內服碳酸氫鈉調節酸堿平衡,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