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冀源
干眼癥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淚液質或量出現異常,破壞淚腺的穩定狀態,眼表組織會出現不適或者呈現病變反應。中醫將干眼癥歸為“白澀癥”范疇,在進行針對性治療的同時結合疾病的證型進行對應的中醫辨證施護,能加速康復進程[1]。同時眼保健操能促進眼部疾病患者改善預后,但二者聯合的相關報道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中醫辨證施護聯合眼保健操對干眼癥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2月—2018年4月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接收的78例干眼癥病患,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20~78歲,平均年齡(49.01±2.12)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年,平均病程(2.33±0.05)年。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50.46±2.19)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年,平均病程(2.35±1.06)年。2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診斷與《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2]標準相符,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將其分為肝郁陰虛型、肺陰氣虛型與肝腎陰虛型;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結膜病變者;近期行眼部手術者;患腫瘤疾病者;患肝腎心等臟器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2組均向患者詳細講解致病原因、疾病表現、用藥說明等,加大干眼癥認知強度;針對因眼部灼熱、異物感等產生不良情緒,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負面情緒;定制健康食譜,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為主,禁辛辣油膩;遵醫囑規范用藥,嚴禁擅自增減及停藥;調節溫濕度于合理范圍,于室內增加綠葉植物、加濕器,保證適度的通風與采光。對照組進行中醫辨證施護,包括:(1)肝郁陰虛型:①情志調節。采用中醫情志調護的方法來提升喜悅感,緩解抑郁情緒。以患者性格、教育層次、個人愛好為基礎選擇舒緩類的音樂來疏導負面情緒,然后播放歡樂曲目,30~45 min/次,1次/d,愉悅情志;介紹治療的成功經驗,增強康復信心值。②飲食指導。要求其以核桃、木耳、芝麻等滋陰養肝的食物為主輔助陳皮調節肝氣,多食梨、香蕉等水果,日常飲食清淡,忌燥熱、辛辣食物。(2)肺陰氣虛型:①健康教育。應指導好發的中青年患者注重眼部衛生情況并且在日常工作時保持科學的坐姿。用眼過度者要使眼睛與屏幕保持超過6 cm的直線距離,雙目平視或略微往下注視屏幕;長期開車者要限定開車時長,利用車窗保護眼部免受風沙刺激;保持充足的睡眠,且在用眼1 h后休息5~10 min。②飲食指導。以老鱉、魚肉、雞鴨、精瘦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輔助、赤小豆、冬瓜、綠豆等除燥利濕的食物,忌肥膩燥熱、辛辣油炸食物,忌煙、酒,日常多飲菊花、百合茶,滋陰除濕。(3)肝陰腎虛型:①生活護理。養成健康的作息及鍛煉習慣,禁止熬夜,早睡早起,避免傷腎;適當的有氧、無氧運動,達到發汗排毒、增強機體抵抗力的目的。②飲食指導。可以用何首烏、白術、枸杞子、黨參、紅棗等補腎健脾的中藥材入湯,忌寒性生冷的食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眼保健操,具體如下:雙手大拇指按雙眼眉頭下上眶角處,其余四指分開彎曲成弓狀,支于前額進行按揉天應穴;大拇指按向下按鼻根處,再向上擠按晴明穴;雙手食指與中指放于近鼻翼側處,在下顴骨凹陷處放下大拇指及中指,面頰中央處按揉四白穴;雙手大拇指按壓太陽穴,第2節食指內側面對眼眶分別進行眉頭、眉梢、眼角、外眼角輪刮。2組均于干預3個月結束時評估護理效果。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參考《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2]判斷患者干預后的效果:治愈:患者眼部干澀、異物感以及燒灼感、癢感、畏光、視物模糊、易視疲勞、黏絲狀分泌物等相關癥狀完全消失,淚液分泌正常,淚液滲透壓正常,淚膜恢復穩定;好轉:患者上述癥狀明顯緩解,淚液分泌及滲透液基本恢復正常,淚膜處于較為穩定狀態;無效:患者上述癥狀未緩解甚至加重,淚液分泌不足,淚液滲透液升高,淚膜不穩定。總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癥狀積分:利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評估2組干預前后臨床癥狀積分。(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評估,包括軀體、心理、社會、物質4個部分,分值越大,生活質量水平越好[4]。

2.1 臨床療效干預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臨床癥狀積分干預后,觀察組臨床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對比 (例,
2.3 生活質量評分干預后,觀察組軀體、心理、社會及物質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干眼癥又稱角結膜干燥癥,是一種臨床常發的眼部疾病。該病的常見癥狀包括雙目疲態明顯、怕光畏風、澀感、異物感、較為嚴重的刺激感。干眼癥發展到后期眼部會有血液充盈造成眼周組織紅腫、角膜組織穿孔,呈現角結膜病變反應,嚴重損害視力,影響其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質量。有關研究指出,在干眼癥患者治療期輔助有效的干預,能有效改善預后[5]。
當前,中醫辨證理念正被廣泛應用于疾病的臨床護理中,且中醫學認為,陰精虧虛,虛火內盛、內燥陰虛、氣血兩虧、情志失去平衡會導致氣瘀血滯誘發干眼癥。并且,干眼癥的復發率高,病患易產生抑郁情緒,進一步加劇病情。利用中醫進行辨證施護,依據不同證型進行臟腑、八綱、衛氣營血等辨證分析。利用中醫辨證施護中的借情、移情、疏導情志、以情勝情等辦法對情緒進行調節,疏導負性情緒,達到通達七情的干預目的;指導患者生活起居,且輔助飲食調護,遵循“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的原則,減少藥物損傷機體的同時,補精益氣,養成健康的飲食、作息、活動習慣,加速疾病康復進程[6,7]。另外,實施眼保健操對眼部四周主要的穴位包括天應穴、四白穴、晴明穴、太陽穴等進行按摩,幫助眼部更好地進行血液微循環、疏導組織經絡,使得氣血暢通,刺激眼部神經的活力值,減弱睫狀肌肉痙攣、緊張感[8]。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積分較對照組低,但生活質量水平較對照組高,表明把中醫辨證施護與眼保健操聯合用于干眼癥的臨床干預中,能減少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提升其生存質量水平,干預更為有效。
綜上所述,中醫辨證施護聯合眼保健操的干預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干眼癥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提升其生活質量,利于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