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繼芳
高血壓病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多發于中老年人。近些年,由于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人們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改變,且加上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重,導致該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嚴重降低人們生活質量[1]。在中醫學上,高血壓病被納入“眩暈”與“頭痛”等范疇,而肝陽上亢癥則是高血壓病最為常見的證型。多數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礙,若不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還會降低其生活質量[2]。本研究選擇2018年8月—2019年8月滕州市中醫醫院收治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77例患者臨床資料予以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患者77例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56~77歲,平均(65.73±3.54)歲;病程1~18年,平均(8.57±4.18)年。研究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55~78歲,平均(66.06±3.12)歲;病程1~19年,平均(8.41±4.35)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確診為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疾病者;合并精神心理疾病者;中途退出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基礎護理。研究組使用中醫護理干預,具體如下:科室建立中醫護理小組,了解患者基本情況,采用討論方式為其制定針對性中醫護理方案,并實施;由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多存在發怒、煩躁等不良情緒,其血壓會不斷上升,因此小組成員需主動向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真實想法。若發現患者存在不良情緒,鼓勵其訴說內心真實想法,并根據患者不良情緒發生原因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不僅需堅持用藥,還需管理其自身飲食,因此,小組成員需根據患者飲食喜好和習慣,給予其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可進食水果、蔬菜、脫脂奶等獲取所需營養,禁食油脂過高食物,以此控制患者血壓。若存在睡眠障礙,睡前,患者可飲用適量溫牛奶、泡腳。若有必要可給予中藥足浴,藥物組成:龜甲20 g,熟地黃20 g,枸杞子20 g,墨旱蓮20 g,首烏藤20 g,龍骨20 g,碎磁石20 g,石決明40 g。將以上藥物浸泡10~20 min,煮沸10 min,留取湯汁,將其晾至40 ℃時方可泡足,由此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教會患者自我按摩,按揉其安眠、神門、三陰交、肩井、風池等,每晚1次,15 min/次;運動指導:進行適量運動不僅能增強患者身體素質,還能有效控制其血壓,因此,小組成員需根據患者身體素質情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鍛煉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調整和改善,并嚴格監督患者。
1.4 觀察指標根據抑郁自評表(SDS)、焦慮自評表(SAS)評價患者心理狀態,得分值愈高負面心態愈重;使用滕州市中醫醫院自擬睡眠質量量表評價2組睡眠質量,0~50分,分值愈高睡眠質量愈差;使用院內自擬護理調查表調查2組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態度、住院環境、護理質量等,分非常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60~90分)、不滿意(小于60分)[3,4]。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4.87%,比對照組76.32%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研究組護理后SAS(32.23±3.11)分、SDS(33.58±4.41)分比對照組(43.15±4.64)分、(42.61±5.77)分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研究組護理后睡眠質量(10.11±2.75)分比對照組(13.61±3.13)分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例,
2.4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研究組非常滿意48.72%,對照組非常滿意36.84%,研究組患者總滿意度94.87%高于對照組76.32%(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高血壓病是心內科一種常見慢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多發于老年人。該疾病在中醫學屬“眩暈”與“頭痛”等范疇,其中以肝陽上亢證為常見證型。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同時加上人口老齡化加劇,使得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發病率明顯呈上升趨勢[5,6]。為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效果及心理狀態的影響,本研究對騰州市中醫醫院收治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患者77例臨床資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顯示結果中:研究組顯效53.85%,對照組顯效36.84%,研究組臨床總有效94.87%比對照組76.32%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研究組護理后SAS、SDS評分比對照組低;研究組護理后睡眠質量為(10.11±2.75)分低于對照組(13.61±3.13)分,結果與劉磊等[7]研究結果[試驗組睡眠質量(6.07±3.22)分,低于對照組(9.52±2.4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相符,表明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改善其睡眠質量,還能有效提升其臨床滿意度,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分析原因考慮為:以往,護理人員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患者多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該護理雖具有一定護理效果,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由于該護理內容較單一,無法滿足患者基本要求,導致其臨床依從性和滿意度較低,影響患者護理效果[8,9]。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將中醫護理干預應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患者中,通過建立中醫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基本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多數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易出現發怒、煩躁等負面情緒,可導致其血壓上升,因此,護理人員需及時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10]。此外,給予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可進食水果、蔬菜、脫脂奶等獲取所需營養,禁食油脂過高食物,進而有效控制其血壓水平;若患者伴有睡眠障礙,指導患者睡前飲用適量溫牛奶或泡腳,若有必要給予中藥足浴[11],同時,教會患者自我按摩,對其安眠、神門、三陰交、肩井、風池等進行按揉,改善其睡眠質量;根據患者身體素質制定科學、合理鍛煉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給予調整和改善,并嚴格監督患者。同時,本研究結果還發現,研究組非常滿意48.72%,對照組非常滿意36.84%,研究組患者滿意度94.87%高于對照組76.32%,差異具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證實中醫護理干預應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患者[12,13],能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滿意度,從而降低護患糾紛發生。受外部環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影響,中醫護理干預應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對生活質量影響,有待臨床研究分析。
綜上所述,將中醫護理干預應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患者中,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還能進一步提升其臨床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