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 閔青 胡孝成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濃度一氧化氮(NO)吸入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PPHN)的療效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PPHN患兒2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和C組。三組患兒均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A組給予低濃度(10~40ppm)NO吸入治療,B組給予中濃度(15~50ppm)NO吸入治療,C組給予高濃度(20~60ppm)NO吸入治療。比較三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血流動力學及凝血功能指標。結果 ?三組患兒治療4h后血氧飽和度(SaO2)、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肺動脈壓力(P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低于B組、C組,血小板計數(PLT)高于B組、C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組、C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濃度NO吸入應用于PPHN中效果差異不明顯,但高濃度NO可增加出血風險,建議采取低濃度NO治療。
關鍵詞:不同濃度;一氧化氮;吸入;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血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974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10--02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PPHN)是新生兒常見危重癥之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1]。目前,臨床上針對PPHN多采取機械通氣、血管活性藥物、肺表面活性物質及一氧化氮(NO)吸入等方式,其中NO吸入已被證實可作為該病的標準治療[2]。NO是一種高選擇性的肺血管擴張劑,可有效舒張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動脈壓力,在我國臨床已應用20多年[3];但國內外對于NO吸入濃度尚存在較多爭議[4]。鑒于此,本研究針對PPHN患兒采用不同濃度NO吸入,探討其臨床效果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PPHN患兒2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和C組。納入標準:符合《新生兒肺動脈高壓診治專家共識》[5]中PPHN的診斷標準;予機械通氣后仍然表現為呼吸不佳;胎齡>34周;患兒家屬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四聯癥等,先天性肺發育不良,先天性膈疝;合并氣胸、中樞性呼吸暫停等;住院不足24h放棄或死亡。三組患兒一般情況見表1。三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組患兒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保暖、心電監測、鎮靜、機械通氣、糾正酸中毒、維持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等。在此基礎上,A組給予低濃度NO吸入治療,濃度從10ppm開始,15~30min后檢測患兒血氧飽和度(SaO2),如無改善則增加5ppm,每15~30min后反復上述操作,直至40ppm仍無效者停用;B組給予中濃度NO吸入治療,濃度從15ppm開始,15~30min后檢測患兒SaO2,如無改善則增加5ppm,每15~30min后反復上述操作,直至50ppm仍無效者停用;C組給予高濃度NO吸入治療,濃度從20ppm開始,15~30min后檢測患兒SaO2,如無改善則增加5ppm,每15~30min后反復上述操作,直至60ppm仍無效者停用。NO吸入6h后若氧合穩定,將吸入濃度每30min降低5ppm,保持SaO2下降低于原來的15%,直到吸入濃度降至3~5ppm,維持治療2~5d。
1.3 ?觀察指標 ?(1)血氣分析:比較三組患兒治療前、治療4h后的血氣分析指標,包括SaO2、血氧分壓(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2)比較三組患兒治療前、治療4h后的血流動力學指標,主要為肺動脈壓力(PA)。(3)凝血功能:比較三組患兒治療前、治療24h后的凝血功能指標,包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PLT)。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兒治療前、治療4h后血氣指標及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三組患兒治療前SaO2、PaO2、PaCO2、P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兒治療4h后SaO2、PaO2高于本組治療前,PaCO2、PA、PVR、SVR低于本組治療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三組患兒治療前、治療24h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三組患兒治療前PT、APTT、PL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兒治療24h后APTT、PLT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后PT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C組PT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后PT、APTT低于B組、C組,PLT高于B組、C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組、C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NO屬動物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是一種內皮衍生舒張因子,具有強烈的舒張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和單核細胞黏附等作用[6]。它有高度選擇性,能特異性作用于肺動脈并起到舒張作用[7]。研究表明,NO主要通過NO-cGMP信號通路發揮作用,而急性或慢性缺氧均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內源性NO減少,造成肺動脈高壓[8]。由此可見,NO合成減少在PPHN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大量臨床試驗證實,NO對PPHN是有良好治療效果的肺血管擴張劑,吸入NO治療PPHN患兒能有效增加肺循環NO濃度,使肺血管舒張,降低肺循環壓力,且不影響體循環血壓[9]。但目前關于其吸入濃度尚存在較多爭議。有學者認為,NO吸入治療效果與吸入濃度呈一定相關性[10]。另有文獻報道,低濃度與高濃度NO相比,臨床效果并無顯著差異,但低濃度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11]。
鑒于此,本研究針對PPHN患兒分別采用低濃度(10~40ppm)、中濃度(15~50ppm)、高濃度(20~60ppm)NO吸入,結果顯示三組患兒治療4h后SaO2、PaO2、PaCO2和P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同濃度效果差異不明顯,這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研究發現,A組治療后PT、APTT低于B組、C組,PLT高于B組、C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NO可能破壞內源性凝血因子,干擾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從而造成出血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不同濃度NO吸入應用于PPHN中效果差異不明顯,但高濃度NO可增加出血風險,建議采取低濃度NO治療。
參考文獻:
[1]楊 勇,阮敏儀,蘇錦珍.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危險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20,41(4):344-247.
[2]王六超,農紹漢.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的診治進展[J].吉林醫學,2021,42(1):207-210.
[3]張夢瑩,劉漢楚.外源性一氧化氮吸人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0,20(41):132-133.
[4]雷巧玲,巨 容.吸入不同濃度一氧化氮聯合西地那非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療效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6(6):533-538.
[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新生兒肺動脈高壓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17,55(3):163-168.
[6]楊 麗,陳燕華,徐鳳玲.吸入一氧化氮聯合高頻震蕩通氣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8,39(9):1038-1042.
[7]張佳磊.新生兒NO治療肺動脈高壓療效分析[J].系統醫學,2018,3(6):85-88.
[8]簡秋萍,蘇麗君,姜世成,等.NO吸入聯合小劑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靜脈滴注治療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8,58(6):69-71.
[9]全守東,于亞杰,梁志霞.一氧化氮吸入聯合米力農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療效及對血流動力學、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19(1):89-91.
[10]李振光.吸入不同濃度一氧化氮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4):832-835.
[11]燕 超,李振光.吸入不同濃度一氧化氮治療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4):8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