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龍 盧毅 李天滿 陳家廣 周任


摘要:目的:分析射頻消融術聯合術后肝動脈灌注化療治療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共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例,每組各25例患者,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實施射頻消融術+術后進行2次肝動脈灌注化療,對照組患者實施肝切除術+術后進行2次肝動脈灌注化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及對照組患者肝癌治愈率為100%(P>0.05);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射頻消融后的ALT及AST對比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較對照組平均住院費用更低,平均住院日更短(P<0.05);實驗組及對照組術后在1年、2年復發率及無瘤生存時間(DFS)相比無差異(P>0.05)。結論:射頻消融術聯合術后肝動脈灌注化療治療小肝癌與傳統開放手術療效相似,但前者創傷小,并發癥少,費用低,住院時間短。
關鍵詞:小肝癌;射頻消融術,肝切除術,肝動脈灌注化療
【中圖分類號】R735.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10--02
目前,我國的小肝癌(SHCC)標準單個癌結節最大直徑≤3cm,多個癌結節數目不超過2個,其最大直徑總和≤3cm[1]。研究表明,SHCC 多分化好,生物學行為相對溫和,一旦肝癌直徑大于3cm,其生物學行為發生顯著改變,具有明顯的侵襲性,容易發生轉移[2]。既往小肝癌主要通過肝切除獲得根治,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治療小肝癌成為新的治療手段,研究證據顯示單個且直徑≤2cm肝癌, 射頻消融療效類似或高于手術切除 ,但術后復發仍然是影響總生存的主要因素,本文就通過射頻消融術聯合術后肝動脈灌注化療治療小肝癌與傳統手術的臨床對比研究治療效果及復發率等,為小肝癌的治療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 入組及排除標準
入組標準:1.肝癌臨床診斷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條件,單個肝腫瘤直徑≤3cm或腫瘤個數≤2且最大直徑總和≤3cm,且最終經病理證實為肝細胞癌;2.肝功能A級;3.無門靜脈及肝靜脈侵犯;4.無肝外轉移;5.心肺功能無明顯絕對手術禁忌癥;6.白細胞、血小板及血色素符合手術要求。
排除標準:1.不符合小肝癌診斷標準的肝癌患者;2.合并門靜脈及肝靜脈癌栓的患者;3.肝外轉移的患者;4.肝功能B級或C級,包括嚴重黃疸、肝性腦病、大量腹水及肝腎綜合征等;5.無法糾正的凝 血功能障礙;6.嚴重的心肺心肺功能障礙。
1.2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年接收的小肝癌患者共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例,每組各25例患者,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男女構成比例為20:5,患者年齡在36到73歲,平均(55.20±11.65)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構成比例為19:6,患者年齡在35到74歲,平均(55.28±11.37)歲。所有入組的患者肝功能評估為A級;實驗組及對照組的患者年齡、男女比例,肝功能,腫瘤病灶個數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兩組患者對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3治療方法
實驗組:實施肝癌射頻消融術,采用美國ANGIO-RITA第五代射頻消融腫瘤治療系統(MODEL 1500X),采用多極電針,超聲引導下行肝腫瘤穿刺活檢+肝癌射頻消融,消融溫度為110℃,消融時間15分鐘,消融范圍距離腫瘤邊界1cm,病理均為肝細胞癌。術后1月肝臟增強CT評估消融療效,完全消融(CR)后術后第1及第3月行肝動脈灌注化療,方案為奧沙利鉑130mg/平方(2小時),亞葉酸鈣400mg/平方(2小時),奧沙利鉑及亞葉酸鈣同時應用,氟尿嘧啶400mg/平方(半小時),氟尿嘧啶2400mg/平方(維持46小時)。
對照組:實施開放肝切除術,病理均為肝細胞癌,術后第1及第3月實施2次肝動脈灌注化療,方案為FOLFOX-6,方案為奧沙利鉑130mg/M2(2小時),亞葉酸鈣400mg/ M2(2小時),奧沙利鉑及亞葉酸鈣同時應用,氟尿嘧啶400mg/平方(半小時),氟尿嘧啶2400mg/ M2(維持46小時)。
1.4療效評估
實驗組: 射頻消融療效評估采用RECIST1.1,小肝癌患者射頻消融術后1月復查肝臟增強CT評估療效:完全消融(CR),部分消融(PR),穩定(SD),進展(PD),肝臟增強CT提示肝癌病灶無強化且AFP降至正常為CR。
對照組:術后1月復查肝臟增強CT提示肝癌病灶全部切除及AFP術后2月內降至正常,視為根治性切除(R0切除)。
1.4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小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術前及術后1周谷草轉氨酶(AST)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變化,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變化,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費用及平均住院日的差異;
(2)完成術后隨訪2~3年,每3個月復查AFP及肝臟增強CT,記錄兩組患者1年、2年的復發率及無瘤生存時間(DFS)的差異。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生存分析用log-rank檢驗。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實驗組(RFA組)患者的完全消融(CR) 100%,對照組(手術組)R0切除率100%,兩組療效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見下圖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肝功能差異
兩組患者在術前的ALT及AST對比無明顯差異,而實驗組患者在術后的ALT及AST變化對比明顯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及對照組在術后PT延長、胸腔積液、肺部炎癥、膽漏等并發癥發生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5對比兩組手術平均住院費用及平均住院日
兩組在平均住院費方面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在平均住院日方面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2.5對比兩組治療后肝癌復發及生存情況
實驗組患者術后1年、2年內復發率為4%、20%,最短11個月復發,最長39個月復發,平均無瘤生存時間(DFS)28±5.9個月,中位DFS為30個月;對照組患者術后1年、2年內復發率為8%、24%,最短10月復發,最長38月復發,平均無瘤生存時間(DFS)27±6.6個月,中位DFS為27個月;兩組在1年、2年術后復發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見表5。兩組DFS比較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圖1。
3.討論
原發性肝癌在我國發病率高及死亡率高[3],預后差,小肝癌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釓塞酸二鈉(普美顯)增強MRI廣泛應用于肝癌的術前影像學評估,小肝癌的診出率明顯提高[4]。既往小肝癌主要根治手段是手術切除、消融及肝移植[5],由于肝供體缺乏及費用貴昂肝移植無法廣泛應用。手術治療切除術小肝癌存在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及恢復慢等諸多缺點,盡管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具有微創優勢,但肝功能差、高齡等限制腹腔鏡肝切除的實施[6]。研究表明,經皮射頻消融治療小肝癌的療效與手術切除相當,對于位于中心型小肝癌,建議首選射頻消融治療[7]。小肝癌射頻消融術后復發仍然是影響遠期療效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小肝癌射頻消融術輔助術后肝動脈化療栓塞可明顯改善預后[8]。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在療效、復發率及無瘤生存時間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實驗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肝功能對比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平均住院費用更低,平均住院日更短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射頻消融術聯合術后肝動脈灌注化療治療小肝癌同時兼顧了微創與療效。王瑜等研究報道,在早期肝細胞癌實施RFA+TACE治療,1年、3年無瘤生存率為75.4%、47.3%,1年、3年總生存率為96.5%、78.7%[9],此研究大體走向與本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經皮射頻消融術聯合術后肝動脈灌注化療治療小肝癌,與傳統肝切除術聯合肝動脈灌注化療相比,療效相同,但前者具有微創、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費用低及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20(11): 929-946.
[2] 叢文銘,步宏,等.原發性肝癌規范化病理診斷指南(2015年版)[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5, 40(11): 865-872.
[3] Sung H,Ferlay J,Siegel RL,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4] 趙錦洪, 彭德新,等.普美顯和馬根維顯MRI增強對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診斷的對比研究[J]. 江西醫藥,2021,56(07):915-918.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年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20(02):112-128.
[6] 商福超,王孟龍.小肝癌根治性治療的現狀及進展 [J]. 肝癌電子雜志,2020,7(04):9-12.
[7] Vogl T J, Farshid P, Naguib N, et al. Ablation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Ablation[J],2015.
[8] 李祺熠,侯培勇,蘇奕明.射頻消融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與單純射頻消融治療小肝癌療效比較[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3):1717-1718.
[9] 王瑜,馬寬生,等.RFA聯合TACE治療合并肝硬化的早期肝細胞肝癌的療效研究[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5,3:273-276.
通訊作者:鄧劍龍 郵箱387651171@qq.com,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碩士。
科研項目:玉林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自籌),項目編號:玉市科201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