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蕊 向晴可

摘要:目的:探究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臨床檢驗的效果分析及預防。方法: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急性腹瀉患兒,對患兒的大便標本進行采集,對標本中的病原微生物進行臨床檢測,找出導致嬰幼兒急性腹瀉的原因,并探究相應預防措施。結果:對60例患兒的大便標本進行分析,其中陽性占比為61.67%(37/60),引起嬰幼兒腹瀉的原因主要為輪狀病毒、腺病毒、志賀菌屬、沙門菌屬、大腸埃希菌、其他。結論:臨床上加強對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的檢驗技術,可以為疾病診治提供科學依據,做到對癥下藥;在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可使嬰幼兒患病的幾率降低,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臨床檢驗;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10--01
嬰幼兒急性腹瀉是臨床上兒科的常見病癥,因患兒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相對成人而言,胃腸道免疫力較低,病原微生物易侵入嬰幼兒胃腸道,導致嬰幼兒出現急性腹瀉,若長時間腹瀉,易造成脫水等不良癥狀,影響嬰幼兒身體健康[1]。本文就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臨床檢驗的效果分析及預防做出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急性腹瀉患兒。男女比例為38:22,年齡分布為0.5~2歲,平均年齡為(1.06±0.51)歲。
1.2方法
1.2.1檢測方法
在急性腹瀉嬰幼兒入院治療時,將患兒排出的新鮮大便進行采集,采用一次性吸管,一次收集3ml,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大便標本送進檢驗室進行檢驗操作。
在實驗中,選用SS瓊脂和蛋白凍水作為樣本的培養基,選用天地人試劑為鑒定試劑,對患兒大便標本中的致病病原菌進行檢驗,對其中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菌采用血清凝結的方法進行檢測,對輪狀病毒采用輪狀病毒抗體檢測盒作為檢測的試劑,對輪狀病毒進行檢測和分析。
1.2.2預防方法
嬰幼兒的抵抗力較低,應給予適當的保護,保證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具體預防措施如下:①注意飲食衛生:對嬰幼兒的飲食、飲水的衛生進行嚴格控制,對嬰幼兒的餐具及水杯進行定期消毒。②母乳喂養:嬰幼兒應堅持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嬰幼兒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可以提高其機體的抵抗力,抵抗病毒入侵。③合理使用抗生素:對于嬰幼兒患者,盡量不要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時,應根據患兒的疾病情況合理選擇抗生素的種類和劑量,不得出現濫用或不合理使用的情況,抗生素可導致嬰幼兒胃腸道菌群失調,從而引起患兒腹瀉。④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急性腹瀉具有流行性和傳播性,在醫院進行治療時應避免交叉感染,對嬰幼兒及其家屬可以接觸到的地方進行定期消毒,對患兒之間進行相互隔離,避免疾病的傳播[2]。⑤避免嬰幼兒與成年人接觸:嬰幼兒抵抗力較低,在嬰幼兒的生長環境中,無論成人是否患病,都應避免嬰幼兒與其接觸。拒絕使用成人的水杯、餐具等生活用品,避免病原微生物傳染。
1.3觀察指標
對標本中的病原微生物進行臨床檢測,檢測病原菌陽性率,以及找出導致嬰幼兒急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
2結果
2.1對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病原菌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對60例患兒的大便標本進行分析,其中陽性總占比為61.67%(37/6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菌分布情況
對60例急性腹瀉患兒大便標本進行病原菌分析可知,引起嬰幼兒腹瀉的原因及占比如下:輪狀病毒53.33%(32/60)、腺病毒16.67%(10/60)、志賀菌屬1.67%(1/60)、沙門菌屬10.00%(6/60)、大腸埃希菌6.67%(4/60)、其他11.67%(7/60)。由結果可知,導致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為輪狀病毒,其次為腺病毒、沙門菌屬。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嬰幼兒急性腹瀉是兒科中常見的多發病,嬰幼兒在患病期間大便頻繁,食欲不振,不僅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嚴重時可導致患兒脫水死亡。因嬰幼兒年齡較小,語言表達能力不佳,因此,臨床上對嬰幼兒腹瀉的誤診率居高不下。導致嬰幼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真菌、細菌、病毒的感染都可能導致嬰幼兒患病。在臨床治療中,對患兒的大便標本進行分析,可以詳細了解導致嬰幼兒治病的原因,為疾病的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由本次研究可知,對60例患兒的大便標本進行分析,其中陽性占比為61.67%(37/60),引起嬰幼兒腹瀉的原因為輪狀病毒、腺病毒、志賀菌屬、沙門菌屬、大腸埃希菌、其他。在對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的分析中,發現輪狀病毒是導致嬰幼兒患病的主要原因,患兒的細胞絨毛被輪狀病毒感染后,輪狀病毒在胞漿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的搬運機制受到破壞,對水分、葡萄糖、鹽吸收障礙從而引起腹瀉[3]。
綜上所述,加強對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的檢驗技術,可以為疾病診治提供科學依據,在臨床上進行合理用藥。嬰幼兒的抵抗力較低,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好預防措施,降低嬰幼兒患病的幾率,為嬰幼兒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宋麗華.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臨床檢驗的效果分析及預防的相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84-85.
[2]韓亞紅.分析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的臨床檢驗結果及預防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1):92+145.
[3]鄭國榮.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臨床檢驗120例效果分析及預防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3):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