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甜

摘要:目的:選取神經內科癲癇持續狀態患者,患者為其實施綜合護理,探討護理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我院神經內科癲癇持續狀態患者86例,隨機分組,常規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綜合護理)各43例。組間展開對比。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對比,護理后,觀察組更高(P<0.05);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更低(P<0.05)。結論:神經內科癲癇持續狀態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值得推廣。
關鍵詞:神經內科;癲癇持續狀態;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10--01
癲癇疾病屬于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種類,導致該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大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引發暫時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在癲癇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實施護理干預,以期改善患者預后[1]。本研究選取86例神經內科癲癇持續狀態患者,分組實施護理,探討綜合護理的應用價值。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86例神經內科癲癇持續狀態患者,選取時間均為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隨機分組,各43例。常規組中,男女比例24:19,年齡14~76歲,平均(42.97±1.31)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3:20,年齡16~74歲,平均(43.21±1.11)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常規組:常規護理。采用神經內科常規護理方式,針對患者的飲食、用藥以及生活進行基礎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體征變化情況。
觀察組:綜合護理。
(1)發作期護理。 首先,呼吸護理,當患者癲癇發作時,應立即將患者的腰帶以及領口松開,并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同時,應在患者的上下臼齒之間放置纏有紗布的壓舌板,避免患者出現咬傷舌的現象,同時還應及時為患者清理口鼻的分泌液,確保患者呼吸通暢。其次,在患者服藥過程中,應當對患者的抽搐頻率、幅度大小進行詳細記錄,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以及瞳孔變化情況,排除患者可能出現腦疝已經腦水腫等病癥的風險。再次,應為患者實施高流量吸氧治療,控制吸氧速度為4~5L/min,最短時間內改善患者腦缺氧現象,如有必要,可為患者實施切開氣管處理。最后,針對存在高熱癥狀的患者,首先為其實施物理降溫,降低患者大腦耗氧量。
(2)發作后護理。癲癇癥狀得到有效控制之后,部分患者尚未完全恢復意識,真正意識不清楚或煩躁不安的患者,因為請安排專人隨時守候護理,同時還應加固床檔避免發生意外。針對昏迷患者,幫助患者翻身捶背,便于排出痰液。
(3)恢復期護理。恢復期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以及飲食護理患者得知自身患癲癇疾病是極易產生煩躁,恐懼,憂慮等負性情緒,而這些負性情緒極易導致癲癇疾病發作,因此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積極溝通,指導患者正視自身的病情,消除患者內心疑慮,使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接受治療。除此之外,真香恢復期患者一定要保證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忌生冷辛辣,戒煙限酒。
1.3 觀察指標
(1)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采用SASSDS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分值高低與患者負性情緒嚴重程度呈正比。(2)對比護理后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院內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分值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行t檢驗、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評分對比
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均有所降低,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常規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0.41±2.18)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8.46±1.63)分,組間對比差異顯著(X2=19.393,P=0.000)。
3 討論
神經內科屬于醫院重要組成科室,該科室中收治的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群體,且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導致神經內科發病人數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癲癇疾病發展迅速,如果不能及時為患者實施相應的治療建議,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患者造成無盡的痛苦,同時也會給患者家屬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2]。癲癇患者臨床主要癥狀為意識功能障礙、行動功能障礙以及精神狀態障礙等[3]。為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給予患者更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助于緩解患者疾病發作時的痛苦程度,在患者疾病恢復期為其實施心理護理與飲食護理,有效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好的心理狀況明顯更優,且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由此可以得出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對于癲癇持續狀態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為其實施綜合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治療自信心,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娜, 宋林燕. 綜合護理干預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焦慮的影響[J]. 徐州醫學院學報, 2019, 039(005):388-390.
[2]蔣燕萍, 曾玉萍, 楊蓉. 預見性護理對降低腦卒中后繼發性癲癇發作及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分析[J]. 四川醫學, 2020, 041(003):313-316.
[3]馬莉, 陳彩迪, 郭艷紅. 思維導圖引導康復流程護理對神經內科失禁患者壓瘡的預防作用[J]. 海南醫學, 2019, 030(024):3259-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