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寧
摘要:目的:探究循證護理策略對于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治療滿意度的影響。明確循證護理的方法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方法:選擇進行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觀察,參與此次調查研究的病人合計100例。其中,50名病人采取常規護理的方法,作為對照組A組。另外,50名病人采取循證護理的策略,作為實驗組B組。護理一段時間之后,對比兩組患者病發率的發病情況、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B組病人中有47人對護理結果滿意,護理滿意度可達94%。A組患者只有32人對護理結果滿意,護理滿意度為64%,二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同時,A組患者病發率的發病情況也高于B組患者。結論:循證護理的策略可以顯著提升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10--01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加大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尤其是肺癌患者的人數越來越多,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是常見的肺部癌癥治療方法,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下面主要針對該項治療措施的護理方法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最近一段時間在我院應用過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一共100名,平均隨機分成A組和B組,每組各50人。A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的方法,B組病人應用循證護理措施。參與此次調查研究的病人符合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不存在任何精神病和合并其他惡性腫瘤。A組患者男性24人,女性26人,平均年齡為51.35歲。B組患者男性23人,女性27人,平均年齡為50.38歲。
1.2方法
從術前就指導患者戒煙2周,指導腹式呼吸、縮唇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呼吸韻律操、爬樓梯、吹氣球等進行有氧鍛煉等,提高肺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后除了呼吸道護理指導外,還要協助患者進行扣背護理、機械輔助排痰,功能鍛煉分上肢功能鍛煉和踝泵運動。術后當日開始進行功能鍛煉時間不易過長循序漸進。本文則對A組和B組所開展的護理工作進行簡要分析,如下所示:
(1)A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常規的藥物護理、生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護理人員要及時跟蹤患者的恢復情況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及時發現患者的生理問題,并與主治醫生進行溝通。
(2)B組患者在A組常規護理措施之下,采取循證護理措施。做好B組護理人員在上崗之前培訓工作,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計劃,以患者為本開展各項護理措施,并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規范、護理策略以及護理理念的認識。其次,還需要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良好的語言和行為,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病人恢復病情的信心,消除患者恐懼擔憂的情緒。同時,做好與患者家屬的交流,癌癥患者家屬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心理容易崩潰,這也對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護理人員要站在家屬的立場之上,為家屬考慮,學會換位思考,通過溫和的語言以及有效的交流活躍病房的氛圍,緩解家屬的心理壓力。另外,B組護理人員還需要幫助患者和家屬對肺癌疾病做出正確的認知,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康復的信心,激發起患者的主動性和求生欲望,并加強對肺部并發癥的防治,指導患者積極進行自我康復訓練,以改善病人肺部的功能,起到良好的護理干預效果。
1.3觀察指標
對比A組患者和B組患者在護理一段時間之后的心理狀態、并發癥發病率以及對護理結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B組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人數為5人,并發癥發病率為10%;A組患者并發癥人數為11人,發病率達到22%。B組患者并發癥發病情況要顯著優于A組患者。經過調查問卷顯示,A組患者對護理結果滿意人數為32人,護理滿意度64%,B組患者有47人滿意護理,結果護理滿意度為94%。由此可見,B組患者整體的恢復情況要優于A組患者,滿意度相對較高。
3討論
癌癥迄今為止已經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最為嚴重的疾病。同時,隨著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工作壓力的加大,癌癥發病率逐年上升。雖然我國已經廣泛推廣起肺癌篩查工作,但是肺癌對人們身體和心理的威脅仍然十分嚴重。在肺癌治療中,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是最為常用的干預手段,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直接關系著病人的康復情況,良好的護理策略能夠幫助病人縮短康復進程,提高康復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對于病人及其家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護理理念的改革與更新,循證護理理念在術后護理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對于傳統護理模式來說,循證護理更加重視對患者自身能動性的激發,注重與患者和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能夠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案和護理策略,為患者順利康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手術之后的病人由于疼痛和行動不便,往往存在焦慮、緊張的心理,情緒不穩定,壓力較大,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康復。常規的護理措施只注重對于患者身體狀況的監控,缺乏與患者的溝通,難以及時發現患者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影響患者的正常康復。循證護理措施的廣泛應用可以結合病人和家屬的實際需求,為患者提供成本低廉、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同時,護理人員通過循證護理的措施,還可以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方面的壓力,提高病人的疼痛閾值,減輕患者的痛苦,有效避免了護患矛盾問題的發生,促進形成和諧穩定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信任度與滿意度,營造健康、可靠、專業的康復氛圍。
術后持續陣痛(鎮痛泵48h)護士根據患者面部表情及語言描述,評估患者疼痛度給予藥物減輕疼痛,采用深呼吸腹式呼吸,改善病人肌松采用“濕、翻、扣、咳”綜合措施,分散患者注意力(如聽音樂等)咳嗽時按壓傷口以減輕咳嗽引起的疼痛,同時關注傷口情況,盡早拔除尿管尿管留置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感染,妨礙活動。其中,拔除胸引管胸管留置時間越長就會刺激胸膜漏出更多液體,增加感染的幾率,隨著呼吸運動刺激肺臟層神經末梢,使病人為避免疼痛和不適而減少,減小呼吸運動幅度。
在此次調查研究中,通過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的分組護理對比可以發現,循證護理措施能夠從患者實際出發進行一系列的護理工作,可以顯著提高病人對護理結果的滿意度,減少手術之后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常規護理措施相對來說,患者滿意度偏低,并發癥發病率較高,住院時間也更長。由此可見,在臨床上推廣循證護理的干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強對循證護理的了解和重視,明確循證護理的策略和方案,通過循證護理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推動我國醫療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 張偉.整體護理干預對胸腔鏡下肺癌手術病人的效果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8,27(3):364-366.
[2] 滕英.循證護理在 GP 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9,32(25):5384-5385.
[3] 姚舒洋,張毅.基于循證醫學的非小細胞肺癌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9,5(18):5412-5415.
[4] 許愛麗.循證護理干預對胸腔鏡手術治療肺大泡患者的綜合效果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8,7(2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