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飛

摘要:目的:艾滋病預防控制中予以行為干預的意義與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本疾控中心在2020.5月-2021.5月所調查的吸毒者、孕婦、娛樂場所工作者、流動人口等人口100例,并應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全體人員分為研究組、常規組,每組50例,常規組不接受行為干預,而研究組接受行為干預,一年后完成對上述人員的回訪,比較兩組對艾滋病知識的掌握程度。結果:研究組中的人員在艾滋病預防措施認知、傳播突進認知以及表現認知上均優于常規組中的人員,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行為干預對艾滋病預防控制而言,其效果不可言喻,會直接提高患者的艾滋病知識掌握程度,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行為干預;艾滋病;預防控制;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512.9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10--01
艾滋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HIV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會直接損壞患者的免疫系統,以此讓其出現免疫系統疾病,存在一定的傳染性[1]。艾滋病屬于一種嚴重的疾病,目前在全球還未形成有效的治療方法,且患者無論怎樣治療都無法痊愈。所以,調查艾滋病邊緣人口尤為關鍵,以此讓疾病預防控制效果顯著提升[2]。為了探索出行為干預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效果,疾病中心故在2020.5月-2021.5月展開人口艾滋病知識調查,具體的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疾控中心在2020.5月-2021.5月所調查的吸毒者、孕婦、娛樂場所工作者、流動人口等人口100例,全體患者被分為兩組,分組方法是隨機,一組為研究組,患者例數為50例,用行為干預,一組為常規組,患者例數為50例,不予以行為干預。兩組文化程度、性別資料為:研究組中男32例,女18例,文化程度為初中學歷的有24例、小學及以下有11例、高中學歷有10例、大學學歷有5例,常規組男33例,女17例,文化程度為初中學歷的有26例、小學及以下有9例、高中學歷有9例、大學學歷有6例。經過組間比較患者的性別資料、文化程度資料,結果表明了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其存在可比較的價值。
1.2方法
常規組,不接受行為干預。
研究組,予以行為干預,具體的內容如以下:首先,積極開展座談會,讓該組的人口知曉艾滋病預防與控制的相關措施,然后了解避免艾滋病感染的方法。其次,對人口進行免費的心理咨詢,回答他們的私密問題,并具有針對性的解決人口的疑惑。此外,講解艾滋病的傳播路徑,使大家知曉艾滋病傳播途徑包括母嬰傳播、性傳播、血液傳播,告知大家如果染上了艾滋病,需自身此類疾病,及時到疾病防控中心,并積極面對生活,避免自身感染到其他人,也不要存在惡意傳染他人的行為。除了上述內容,公共娛樂場所中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年齡比較小,且文化程度不是說很高,所以應加強對其的行為干預,主要內容便是強調性行為發生時運用安全套。最后,母嬰傳播屬于艾滋病傳播的關鍵一環,而且此種傳播是能夠提前阻斷的。對此,行為干預過程中應為人員講解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相關知識,并建議廣大孕婦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然后講解母嬰傳播度的根本危害。而對于未感染的孕婦來講,需加強疾病預防的力度,使其安全意識顯著提高。
1.3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研究組、常規組人口一年后要接受相應的隨訪調查,并分析統計兩組調查后的疾病傳播途徑認知、艾滋病知識掌握以及預防措施認知等內容。
1.4統計和分析
數據處理為SPSS20.0軟件納入研究數據,t值檢驗,通過()表示;X2值檢驗,通過率(%)表示,判定統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2.1比較兩組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
兩組比較上得出,研究組人員的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當今社會,艾滋病治療可謂是世界難題,也是臨床醫學研究的關鍵課題。截止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發出有效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所以艾滋病患者苦不堪言。因為該疾病存在感染性,所以艾滋病邊緣人員很容易感染上這一疾病[3]。面對這樣的情況,應積極展開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可采用行為干預的手段,為大家講述艾滋病傳播途徑以及預防措施,以此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根據相應的數據表明,處于娛樂場所的工作人員、吸毒人員、流動人口都屬于艾滋病感染的邊緣人物,需對此類人群展開行為干預,以此預防控制艾滋病的發生[4]。
此次研究中,予以了行為控制的研究組,該組患者的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要明顯高于尚未接受行為干預的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行為干預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的運用,其效果十分顯著,會直接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知識的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發生,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曾蘇粦,李正添,張奕南,等. 行為干預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23):183-184.
[2]朱晗. 淺談艾滋病預防控制措施中高危人群的行為干預[J]. 心理醫生,2017,23(10):263.
[3]金新. 行為干預在艾滋病預防控制的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8,13(7):181-182.
[4]劉曉麗. 基層干預管理在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 藥店周刊,2021,3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