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杰敏 莫貽娟 蘇子梅 梁忠梅 何為
(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廣西 欽州,535000)
隨著病程持續進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進入增殖期后患者血-視網膜屏障受到的損害也日漸加重,視網膜長期處于脫離狀態會缺血、缺氧,從而導致感光細胞凋亡,進而造成視網膜變薄或發生萎縮,對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產生嚴重不良影響[1-2]。PDR 晚期眼底多合并玻璃體積血和(或)視網膜脫離等表現,并伴隨不同程度的白內障,治療難度大。故臨床針對本病通常采取早期玻璃體切除術或光凝療法,而科學有效治療方案開展的同時優質護理服務必不可少。研究指出,飲食對于DR 病程進展存在較大的影響,甚至有部分糖尿病DR 患者可因膳食搭配不合理而進入增殖期[3]。本文針對近些年臨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增殖期患者采取的飲食指導相關研究進行綜述,為今后護士選擇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方案提供一定參考意見。
每日飲食需包含蛋奶豆乳類、薯類、蔬菜水果類及少量油脂類食物,以確保膳食均衡;合理分配每日3 餐進食的熱量,注意嚴格控制總攝入量。告知患者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如胡蘿卜)以及鈣、磷、鋅、鉻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及補益肝腎的食物,從而對患者視力起到保護作用,延緩DR 病情進展。針對戒糖困難患者可考慮選擇木糖醇進行替代;針對肥胖型PDR 患者,需嚴重控制每日熱量攝入,忌食動物脂肪、辛辣油膩及糖分過高的食物;針對PDR 眼壓過高患者,注意控制飲水量(1 次<300ml),并多食用西瓜、赤小豆等利尿食物,以預防患者眼壓升高。吳敏娟、翁澤華、蔣海璇[4]等人研究指出,飲食指導可為有效控制病情,從而使DR 引發的視力障礙對患者造成身心痛苦減輕。
有研究指出,飲食自我管理、用藥自我管理、運動自我管理、監測自我血糖、足部護理均與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發生病變存在密切聯系[5],但這類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存在個體差異,導致常規飲食方案無法適用于所有患者。因此謝秋菊、劉曉紅、譚淑英[6]等學者提出,在常規飲食干預基礎上開展個體化指導,通過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及飲食情況,并參考其經濟條件、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PDR 專屬食譜;還需結合患者體重、身高及性別差異做出充分考慮,合理規劃每日總攝取熱量,再詳細分配至一日三餐,以確保患者體重得到有效控制。醫務工作人員還可從不同維度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進行分析,針對患者飲食管理較為薄弱的方面予以加強,從而有效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持續進展。徐曉燕、段榮華[7]等人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指導方案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18±0.53)mmol/L,餐后2h 血糖控制在(7.53±0.94)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在(6.46±1.02)mmol/L。
自我效能通常指人們面臨某種困難處境時,為成功達到目標或完成某種行為所展現出的一種能力與信念。近年來,有研究人員提出,科學合理的健康飲食宣教能夠促使PDR 患者自我效能顯著提升,增強其自身體質,有助于血糖水平合理控制[8]。
護士組織同期住院患者積極參與DR 飲食指導講座或觀看視頻,由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負責講解DR 機理、控制飲食必要性、飲食控制原則以及熱量計算方式等;鼓勵患者踴躍提出飲食方面存在的疑問,醫師做出詳細且準確的解答;講座開展時長大致為30min,1 次/5d;并設立有獎競答環節,表現良好者給予書本等物質小獎勵,從而提高其參與積極性[9]。后期血糖水平控制穩定后再由醫師進行飲食方案合理調整;護士常規巡視病房期間,可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及情緒進行針對性指導與勸說,囑咐患者1 周進行1 次飲食總結,并針對飲食方案開展期間出現的問題提出個體化指導。
研究發現,PDR 患者對護士飲食指導的依從性與其情緒反應密切相關,因此臨床又有歐春蓓[10]等人提出,護士應要求PDR患者每日對自身飲食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記錄,并根據記錄內容及時予以肯定及鼓勵;積極邀請家屬嚴格督促患者規范飲食,并為其提供情感支持及鼓勵。
還有學者研究中指出,通過幫助患者建立飲食計劃書,讓其提出自身存在的不良飲食習慣、計劃怎樣進行糾正、具體進度安排等內容,可有效提升PDR 患者飲食自我管理能力。護士適當給予指導,并對不合理計劃進行調整,囑患者每日睡前對當日飲食遵醫行為進行效果評價,若認為正在向健康計劃邁進則劃“√”,若未能執行計劃要積極尋找失敗原因并自我檢討。
最初,護士通過組織開展病友討論會,鼓勵病友間相互討論自身的飲食方案,交流PDR 帶來的困擾以及個人合理應對PDR的經驗等內容。而葉雪萍、李少枝、林小紅[11]等人通過微信等構建病友網上交流平臺以開展健康宣教,為患者提供中醫護理及飲食指導后取得良好效果。護士作為權威人士及旁觀者,及時糾正患者存在的錯誤飲食觀念,向其灌輸臨床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干錦華、劉利、范秋梅等學者中,通過營養師量身定做糖尿病飲食等多學科協作結合延續護理干預模式,PDR 患者遵醫用藥(88.33%)、糖尿病飲食(86.67%)、運動治療(91.67%)、自我檢測(85.00%)及定期復查情況(80.00%)優于對照組(55.00%、65.00%、63.33%、51.67%、31.67%)。
綜上所述,常規飲食指導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PDR 患者眼壓過高、視力低下癥狀,但其缺乏針對性;而通過個性化飲食指導、依據實際情況制定更符合患者特征的食譜能夠更加有效的控制血糖,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認知水平不足而未能遵從食譜合理進食;故臨床又通過開展全面的健康飲食宣教,以顯著提升患者認知水平、激發其主動性,確保飲食方案全面落實,從而有效延緩PDR 進展、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