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春
(桂平康管家眼科醫院,廣西 桂平,537200)
近視屬于臨床最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其主要指平行光線經眼球系統折射后、焦點落于視網膜前的屈光狀態;本病發生與遺傳、發育、生活習慣及環境等多種因素相關,容易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需及時進行有效矯正,提高視力水平[1-2]。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近視兒童中年齡在12 歲以下的患兒已超過200 萬人,本病正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3]。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以預防青少年近視的發生及發展成為當前研究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
本文對近幾年臨床使用硬性角膜接觸鏡控制近視患者視力進展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為今后臨床醫師合理選擇視力矯正方案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既往臨床針對近視患者最常用的矯正視力方式為配戴框架眼鏡,但臨床實際配置過程中可能存在鏡片度數偏高的問題,易出現像差、成像大小改變及畸變等情況,從而對患者視覺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最終無法有效矯正視力[4-5]。此外,還有部分患者習慣用降低矯正度數的方式以提高戴鏡舒適度,甚至直接放棄矯正,患者長期處于視力不佳狀態容易對其日常生活造成一定限制,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角膜塑形鏡主要通過對角膜產生機械按摩及液壓作用,使角膜中心產生變化,增加角膜中周區域厚度,使上皮區域變薄,以提高患兒眼部視力,長期配戴可有效控制近視進展[6]。角膜接觸鏡主要優勢為攜帶便捷、美觀度高,具體可分為軟性角膜接觸鏡(SCL)與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觸鏡(RGPCL),近年來,隨著這兩種角膜塑形鏡的配戴數量增加,臨床對其安全性也予以重點關注。患者長期配戴角膜接觸鏡可能會引起諸多并發癥(如角膜色素沉著、淚膜層穩定性下降及角膜感光度低下等),對患者眼表健康產生一定影響,而停止配戴后,上述癥狀均能夠有效改善[7];但患者受損的眼部角膜不可再生,故需要探索最為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案。
相關研究指出,SCL 可能對患者角膜中心厚度產生一定影響,還可導致角膜發生功能性改變(如內皮多形性改變、角膜內皮細胞密度降低等),而RGPCL 配戴過程中能夠為角膜提供充足氧氣,且對角膜影響小、眼部不良改變較少[8]。劉惠東、張先楠、柯建林[9]等人研究報告指出,對需要配戴角膜塑形鏡的近視患兒(12 周歲以下)分別采用SCL 與RGPCL;結果發現,SCL 組患者戴鏡3 個月及6 個月的角膜厚度、內皮六角形細胞比例、內皮細胞密度均顯著低于RGPCL 組,內皮細胞變異系數明顯升高。
RGP 制作多選用具有高透氧作用、且穩定性良好的硅、氟等材質,進入患者眼表后能夠與其淚膜完美彌合,獲得良好的光學系統,有助于角膜前表面重塑,實現高質量光學矯正,從而達到良好的矯正作用,并產生高視覺質量;且抗沉淀性及生物相容性均較好,對患者角膜健康起到一定維護作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RGP 能夠對青少年近視患者眼軸延長起到延緩作用、從而達到控制近視發展的目的。RGP 選擇硬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淚液透鏡效果,患者戴用RGP 后,淚液透鏡作用可在矯正其角膜散光的同時,對患者眼的衍射、散射及其他像差效應起到良好改善作用,以獲得較高的成像質量;RGP 能夠對患者周邊遠視性離焦進行矯正,大幅度減少周邊遠視性離焦,使周邊屈光更偏于近視性離焦;且周邊偏離角度逐漸增大后,離焦量也隨之增大,這種近視性離焦狀態下,患者眼軸增長幅度較小[10]。沈降、忻丹麗、郁琪華[11]等人分別應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與RGP,發現二者均可顯著延緩近視性散光青少年的近視進展,兩組患者近視屈光度及眼軸長度均有所增加、散光屈光度也均有所減少;不過,RGP 配戴難度較大,要求患兒具備良好的依從性以及適應性。
(1)接觸鏡能夠使棱鏡效應、像差等現象消除,促使其對比敏感度及視敏度提高,幫助患者獲得最佳光學成像,且保持寬闊視野,視力恢復效果顯著。(2)RGP 利用虹吸式原理覆蓋于眼表,不會對眼角膜造成直接磨損,能夠減輕對角膜的損傷,適合長時間進行配戴。費璇[12]報道中顯示,A 組(應用RGP)高度近視患者最佳矯正視力顯著高于應用普通框架眼鏡矯正的B組,且眼軸參數值上升幅度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接觸鏡佩戴后具有一定刺激性,容易引發患兒角膜直覺遲鈍、敏感性降低及神經末梢受損等情況,具體表現為干眼癥狀。針對這一情況,臨床學者又提出,應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玻璃酸鈉滴眼液以改善患者長期佩戴接觸鏡所引起的不適。本藥品成份以透明質酸鈉為主,這種線性黏多糖能夠通過極性基因及羥基以產生吸附水分的作用,有效延長患者淚膜破裂時間,并促使其淚膜厚度增加[13]。
綜上所述,硬性角膜接觸鏡能夠對青少年患者近視的進展起到有效延緩作用,且安全性較高,針對出現的相關干眼癥狀,積極應用玻璃酸鈉滴眼液可有效改善眼部不適,適合長期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