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國
淺談新農村景觀設計
劉延國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文章針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村景觀設計進行探究,希望可以為新農村的建設提供一些幫助,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景觀設計研究
新農村的建設不僅需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還需要提高鄉村的整體設計水平,在設計中融入當地的文化內容,這是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建設美麗新農村的需求,更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一個重要需求。所以,這就需要在新農村的建設和規劃過程中,相關部門一定要強化景觀設計內容,在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也要豐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促進農村產業的轉型,推行農村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農村規劃并沒有對景觀進行重視,所以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需求,就需要在新農村建設中強化這個方面的重視,并且融合一些文化以及特色內容,為鄉村振興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鄉村建設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也是給廣大的勞動人員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嘗試,而鄉村景觀設計則是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景觀的設計往往需要圍繞著生態宜居以及地域性等特點進行,這樣才可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1]。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鄉村的居民對于美好生活也有向往,在物質生活被滿足之后就開始追求精神滿足。所以,鄉村景觀的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也是村民豐富精神世界的需求。
鄉村景觀主要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人文景觀,這是當地文化的一種體現,也是當地文化傳承的一種體現,其包括各種古村落或者是古建筑,不同的地域其人文建筑的形式以及內涵都是不同的。比如說,我國西北地區的窯洞文化和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從本質上就不同。其次是自然景觀,這是由當地的氣候以及地質活動決定的,其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全自然景觀和半自然景觀。所謂的全自然景觀,簡單來講就是全部都是由動物、植物組成的景觀,比如說各種山林以及公園等;半自然景觀則是由人為進行制造的,比如說農田或者是農家樂等。再次是經濟景觀,這種景觀是集參觀性和發展性為一體的景觀,其實用性非常強。
我國的鄉村面貌在經濟的發展中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鄉村景觀的建設方面也開始有了發展。不過一些地區的建設往往是大拆大建,根本就不顧當地的實際情況,單一地追求村落的“城鎮化”,這嚴重了破壞了村落和自然的和諧性。還有就是在鄉村景觀建設的過程中,一些開發單位會對自然資源進行過度開采,使得鄉村自然資源的流失情況加重。同時,我國早期的鄉村景觀都是古村落,其中蘊含著文化的傳承和相關的民俗,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但是現在的建設中卻結構化比較嚴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理念也被打破了[2]。
對于一些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鄉村來講,鄉村景觀可以成為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甚至種植園以及林業、漁業等都可以成為鄉村景觀的一個部分,隨著這些農業以及養殖業效益的產出,人們的生活質量自然會提升很多。還有就是現在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山清水秀的環境,尤其是那種具有特色的鄉村會吸引很多游人前去,雖然不過在這個地方居住幾天,但是他們的相關心理需求會得到很好的滿足。自然地,村民在接待這些游客的過程中,也會得到豐厚的報酬,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生活質量。
美麗鄉村的建設形式有很多種,這其中就有產業轉型的形式,即將農業和旅游業進行結合,可以有效地推動服務業的出現,使得鄉村經濟發展的形式發生變化,不再依靠農業生產,而是以服務業為主。尤其是對于那種民俗村落,其傳統文化對于游客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而且當新農村景觀設計區域化之后,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會被帶動起來,同時也拓展了游客的游覽范圍[3]。當然,所有的內容都是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景觀設計上,畢竟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觀,就不會吸引到眾多游客,這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很不利。
我國工業化以及城鎮化的發展加大了鄉村的污染程度,所以在進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污染進行治理,這直接實現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還有就是很多鄉村的生態環境處于一種畸形的狀態,利用景觀設計可以將其矯正過來,這不但能促進了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還能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同時,鄉村文明的建設也不能落下,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吸收應用,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進而實現鄉村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景觀的建設中,同質化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因為這種模式的成本比較低,而且設計難度也比較小。但是這種模式卻使得鄉村失去了原有的韻味,并且忽視了鄉村本來的面貌,一味地追求時尚,也影響了鄉村風俗以及文化傳承。此外,一些地方甚至會對以前留下來的傳統建筑進行破壞,這是在摒棄當地的文化。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使得很多農村土地被開發,很多林地也被變為了耕地,甚至在很多地方還出現了大棚房,這不僅僅影響了村落的整齊度,而且也破壞了生態的平衡。
景觀設計一定要因地制宜,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求,因為不同的鄉村其文化風俗是不同的,而且地理環境也是不同的,在設計的過程中只有將景觀融入周圍環境中,才可以將景觀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如果一味地模塊化設計,那么產生的效果可能會具有反作用。
鄉村景觀的設計與建造需要對生態的承載能力進行調查,不能將自然資源作為置換條件,而是要將鄉村景觀融入自然資源中,這樣才可以營造一個宜居型的環境,使得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
鄉村景觀的治理相關方案需要行之有效,并且在進行治理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實際情況,不能只依靠相關的經驗就設計方案,這種設計的實用性很差,甚至會和當地的文化習俗格格不入。
社會的發展使得鄉村之間的交流頻繁了很多,大量的外來信息以及物品被帶入了鄉村,并且也帶來了相關的一些文化,這對于鄉村原先的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所以,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地域性文化進行保護,挖掘優秀文化,進行具有保護性的傳承。
農村的主要產業就是種植業。在進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尤其是對于單一產業占比較大的需要進行相應減少,然后扶持其他產業發展,這樣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比如在有湖泊的村子中,可以對湖泊進行利用,在進行養殖的過程中還可以組織農家樂,讓游客可以在湖泊的岸邊釣魚,甚至劃船進入湖中,這不但提升了湖泊的經濟效益情況,而且也改善了單一的產業結構情況,使得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了更多的渠道。
不同的村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所以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有針對性地提升這些文化特色,這樣才可以讓村落的游玩屬性增加,吸引更多的游客進入。比如說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小橋流水人家已經很普遍了,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利用食物、建筑以及特色技藝等吸引游客,這些內容會賦予村落文化屬性,提高村落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新農村的建設是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因此,不僅僅要做好,而且還需要保持可持續發展性,這樣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才會有本質的改變。比如對于處于半山腰森林中的村落,在進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周圍的森林,而對于在山頂的村落,則可以利用周圍的山峰作為景觀設計的嵌入點,這樣村落會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在提升美感的同時,也使得新農村的宜居性增強。而且對于這種靜中有鬧市的情景,很多城市中的人是非常羨慕的,有助于旅游業的開發。
總而言之,對于我國來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整個戰略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工程的系統性也非常強,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進行景觀設計,這樣才可以促進對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使得村民生活得到改善。畢竟景觀設計的原則中,宜居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符合村民的居住要求,那么新農村的景觀設計將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還會造成浪費。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調查內容進行鉆研,爭取做到一村一景,這樣不但可以增強當地文化的層次性和豐富性,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基礎,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1]牟磊.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景觀設計的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9,528(6):223.
[2]馮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莊景觀設計研究[J].東京文學,2019(11):54-55.
[3]毛小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設計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0,621(1):31-32.
[4]劉墨,周永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規劃與生態修復策略研究——以遼寧省前辛臺村為例[J].山西農經,2020,275(11):7-14,29.
TU982.29
A
2095-1205(2021)02-153-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