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照,黃發茂,陳紅玉,薛珠政,謝璟萍
(1.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龍巖 364000;2.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3;3.新羅區農業農村局,福建龍巖 364000)
芥菜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蕓薹屬(Brassia)重要的蔬菜品種,起源于中國,栽培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分為4大類16 個變種,栽培地域廣泛[1]。2019 年全國芥菜栽培面積100 萬hm2,產量達5 000 萬t 以上,鮮芥菜出口量達20 萬t 以上,創匯約2 億美元[2]。全國芥菜已經形成了以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為中心,逐漸向外延伸的區域特色明顯的產業布局,芥菜產業也已發展成多地市縣的主導產業,為助力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和發展現代農業發揮了重要作用[3-5]。
龍巖市地處福建省西南部,耕地面積17 萬hm2,屬于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福建省亞熱帶地區蔬菜生產區[6],市內中高海拔山區夏秋季氣候涼爽,低海拔地區冬季氣候暖和,全年可根據不同海拔氣候進行芥菜生產,發展芥菜產業的區位和氣候優勢明顯。本文從龍巖市芥菜產業發展現狀入手,根據實地產業調研數據,深入分析了當前芥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品種、種植技術、良種繁育、流通體系、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問題,并結合龍巖市區位、氣候優勢,從芥菜種業發展、良種良法、流通體系建設、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培育等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以促進龍巖市芥菜產業可持續、健康、綠色發展,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和農民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龍巖市芥菜栽培歷史悠久,種質資源豐富,既是消費者喜愛的鮮食蔬菜,也是閩西“八大干”永定大菜干、客家糟菜、泡菜的主要原材料。2019 年全市播種面積3 080 hm2,年產量為8.3 萬t[7],其中,上杭縣年播種面積最大,為890 hm2,其次是連城縣720 hm2,全市芥菜多用于鮮食,少量用于加工。
龍巖市芥菜主要栽培種類有兩個:一是葉用芥菜,代表品種為‘大坪埔包心芥菜’‘客家竹芥’等,四季均可栽培,以小株采收為主,主要用于鮮食;二是莖用芥菜,代表品種為‘龍芥1 號’‘龍芥2 號’等,膨大莖和嫩葉用于鮮食,老葉用于加工成菜干或糟菜。
龍巖市芥菜的品種研發最早是從龍巖地方品種‘牛尾芥’變異株中選育出莖用芥菜新品種‘龍芥1 號’,2017年后以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為主,收集保存芥菜種質資源157 份,開展了芥菜新品種選育研究,分別從華中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引進芥菜雄性不育系進行轉育,已選育了葉用芥菜不育系1 個用于育種,選育出6 個優良鮮食葉用芥菜一代雜交組合并在生產中示范推廣;通過系譜選育出的莖用芥菜新品種‘龍芥2 號’‘龍芥3號’已申請了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
目前龍巖市生產上應用的芥菜品種主要為常規品種,其中推廣應用面積最大的為‘大坪埔包心芥菜’和莖用芥菜‘龍芥1 號’。由于新品種選育研究滯后于生產,在龍巖市乃至全省生產上應用的雜交芥菜新品種極少,僅龍巖市農科所、福建省農科院作物所等單位選育的部分雜交葉用芥菜品種在生產上進行了小面積示范,莖用芥菜新品種‘龍芥2 號’已在龍巖市進行了示范推廣。
龍巖市芥菜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較少,除了常規秋冬季栽培外,在高山越夏栽培、無土栽培技術、密植栽培技術等方面推廣面積不大,制約了芥菜生產效益的提高,新品種配套技術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全市芥菜加工企業5 家,主要分布在新羅區、永定區、長汀縣,均為中小規模企業。新羅區大池蔬菜專業合作社年生產泡菜150 萬kg,永定區大菜干生產企業永定金谷土樓食品有限公司是生產“閩西八大干”之一“永定菜干”歷史最悠久的正宗老字號企業,年生產大菜干25萬kg。長汀縣福建力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芥菜加工規模最大,年生產泡菜250 萬kg。
龍巖市芥菜生產上主要使用地方常規品種,品種較單一,無法滿足當前不同生產季節及生產用途的需求,缺乏優質、高產、適合鮮食和加工的專用品種;腌制加工品種當作鮮食品種種植,而鮮食品種的副產品老葉用于加工,給芥菜產業向多元化縱深發展造成嚴重的障礙。另一方面,由于常規品種多為農戶自行留種,隔離條件差,造成品種混雜,品質不穩定,加大了品種與生產需求間的矛盾。
龍巖市芥菜種植的機械化水平較低,除起壟整畦外,芥菜育苗、移栽和采收等環節基本依靠人工作業;芥菜施肥管理不科學,無法做到高效精準。當地種植戶全憑經驗操作,芥菜專用配方肥料使用不多,雖然施用專用肥料后芥菜的產量更高、品質更優,但芥菜專用肥價格稍高,限制了菜農的選擇。無土栽培、越夏栽培、密植栽培推廣應用少,缺乏統一的芥菜標準化栽培技術,導致芥菜產量和品質不穩定。
芥菜秋冬季種植在龍巖市十分普遍,已初步形成規模化產品生產基地,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生產上應用的品種為常規品種,生產用種多為自留種,導致當地無專業化標準化良種繁育基地,從而導致供芥菜商品化生產基地的用種質量難以保證,如遇不良氣候條件影響,常造成生產用種數量不足,限制了芥菜種植規模的擴大。
龍巖市芥菜銷售主要靠農民、個體戶收購調運,其他單位、實體銷售不多,規模較大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尚未形成。許多鄉村中,全鄉沒有一個專業的營銷隊伍,造成信息不對稱,銷售價格低、賣菜難等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芥菜種植戶的收益。
龍巖市缺乏芥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和加工企業,現有的芥菜類加工企業只有5 家,全是中小型企業,部分加工企業還是合作社小作坊,生產規模小,采用傳統工藝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產品多為初級品或半成品,技術含量低,企業的區域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芥菜在閩西種植歷史悠久,具有葉用型、莖用型、薹用型等多種類型,各縣市及鄉鎮都具有不同類型的芥菜地方品種,種質資源極為豐富,是極其珍貴的農業遺產與自然資源,但受地理生態區域性的影響,遺傳基礎較狹窄,同類型之間自然變異的不多[8]。針對龍巖市芥菜種質資源豐富、遺傳基礎較狹窄,在全省及全國秋冬氣候相似地區廣泛收集芥菜地方品種資源,特別是莖用芥中的筍子芥、鮮食寬柄葉用芥等,并開展資源的鑒定與評價利用研究,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芥菜品種資源鑒定評價體系和芥菜種質資源庫,為新品種選育研究奠定遺傳基礎。
芥菜屬常異花授粉作物,長期的自交必將導致種性的退化[8];同時芥菜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客觀上要求不同類型及特性的優良品種。而外來的品種往往因適應性不強在生產上出現先期抽薹等現象,給生產造成重大損失[9-10]。針對龍巖市芥菜產業中存在的品種問題,應依托芥菜育種資源,選育鮮食葉用芥菜不育系和莖葉兩用筍子芥不育系,進一步開展適合當地種植的不同利用類型的新品種選育,如鮮食葉用型優質芥菜雜交種、鮮食加工兼用型葉用芥菜雜交新品種、莖葉兩用型莖用芥菜雜交新品種、菜干加工專用型雜交新品種等,為芥菜產業的發展提供品種支撐。同時結合龍巖市芥菜的新品種選育建立芥菜高山繁育基地,加快芥菜育種進程,構建并完善芥菜育種技術平臺。
種子生產技術是開展芥菜大規模生產和保障良種質量的技術關鍵,也是促進龍巖市芥菜良種應用的基礎[11]。根據龍巖市氣候條件,應從制種田選擇、制種去雜、定植管理、花期調控等方面進行標準化制種技術研究,制定芥菜種子生產技術規范,建立南方芥菜標準化專業化種子生產基地,進行規模化種子生產。
良種需與良法配套,因此,應對龍巖市選育的芥菜雜交新品種進行肥料、密度、播期試驗,開展檳榔芋后作、百香果后作、芥菜輕簡化栽培、專用肥的引進與應用、一次性施肥技術、機械化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標準化研究,組裝集成高產栽培標準化技術,制定芥菜栽培技術規范并在生產上大面積使用,提高芥菜栽培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針對龍巖市的具體現狀,引導農民建立專業的銷售隊伍,發揮農業部門引導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宣傳,拓展直銷、外銷等各類市場,采取與外地客商合作聯營、代購代銷等銷售方式,發展產地直銷、網絡銷售等渠道模式。鼓勵企業樹立品牌經營理念,靠品牌搶市場、增效益,發揮品牌整合效應和影響力,用品牌促進流通體系建設。
芥菜加工是芥菜產業鏈的重點[12],龍巖市芥菜加工產品主要有三個,即永定菜干、客家糟菜、酸菜泡菜。從生產企業目前的生產方式來看,多以經驗型為主,在原材料的要求、加工工藝的各個流程都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應開展芥菜加工產品的精深工藝研究,細化加工工藝每個環節,制定企業生產工藝標準,開發適合多元化消費需求的芥菜加工新產品和不同消費需求的包裝產品,以滿足市場多元化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龍巖市目前沒有一家芥菜加工龍頭企業,各級黨政及有關部門要把發展芥菜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產業來抓,同時要在項目資金安排上適當傾斜。要按照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切實抓好芥菜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注重培植龍頭企業,真正做到在政府扶持下,依靠有關部門和經濟實體的力量,為芥菜加工企業在新建、技改方面給予財政支持,在土地、信貸、稅收等方面予以優先照顧和落實,以加工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