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劉麗媛,王春燕,周黎明,周 慧
(吐魯番市林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新疆吐魯番 838000)
葡萄酒產業是一種循環經濟和綠色產業,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富民產業[1]。吐魯番以葡萄聞名天下,享有“中國葡萄圣城”的美譽,是我國重要的葡萄酒產區之一。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使吐魯番具備了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先天優勢。近年來,吐魯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學謀劃葡萄酒產業發展,按照打造吐魯番現代特色農業“精品版”的戰略要求,以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發展葡萄酒莊為突破口,以葡萄酒品牌和技術創新為支撐,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以著力打造百億元葡萄酒產業為目標,進一步做大做強吐魯番葡萄酒產業。
葡萄酒產業融合了一二三產業,從葡萄的種植,到葡萄酒的加工和銷售,再到葡萄酒園區的觀光旅游,極大地帶動了多個環節配套產業的發展。發展葡萄酒產業是滿足消費升級的迫切需求,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力舉措,也是增加地方財力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介紹了葡萄酒產業對吐魯番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產業發展優勢、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等內容,提出了吐魯番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布局,以期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支持,為吐魯番葡萄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葡萄酒產業有力地促進了吐魯番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發展葡萄酒產業,解決了吐魯番農民長久以來葡萄只能鮮食銷售、賣不出去就晾葡萄干的問題。同時,貧困人口不離鄉就能成為產業工人,土地入股流轉就能成為股東并參與分紅,以葡萄酒產業為基礎融合農村三產,衍生出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有效地解決了當地貧困農戶的就業創業難、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難等問題,葡萄酒產業在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成效突出,成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模范產業,為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葡萄酒產業和農業、工業、旅游業關聯度高,與其他產業融合的滲透力大,其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延伸能力強的特點,極易形成成長快、效益高、競爭力強、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葡萄酒旅游、葡萄酒養生健康、葡萄酒體驗休閑等新的產業業態[2]。吐魯番把發展葡萄酒產業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中,并與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擦亮“葡萄圣城”的金字招牌。
吐魯番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北緯41°12'~43°40′之間,具備種植優質釀酒葡萄最適宜的地理條件,與位于北緯44°11'~45°35′之間的法國波爾多產區、美國加州納帕山谷同處于釀酒葡萄黃金種植帶。同時,吐魯番還是連接內地、中亞地區及南北疆的交通樞紐。312、314 國道以及吐烏大高等級公路全線貫穿,距離烏魯木齊市僅有180 km。境內蘭新鐵路、南疆鐵路在吐魯番交匯,蘭新高鐵已開通運營。吐魯番機場已成為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的主備降機場,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網,地理位置優越,便捷的交通是吐魯番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主要優勢之一。
吐魯番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溫帶荒漠氣候,光熱資源豐富,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積累,且病蟲害危害較小,適合綠色和有機葡萄種植。同時,氣候干燥可以有效減少農藥化肥使用,吐魯番葡萄及葡萄酒產品農藥殘留遠低于其他產區。
吐魯番土壤系灌耕土、灌淤土、風沙土、潮土和經過改良的棕色荒漠土,含有礫石、沙粒,土質粒徑較細,通透性良好,富含鉀、鈣、硒等礦物質。灌溉水質純凈,以天山冰雪融化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為主。吐魯番產區現有葡萄3.8 萬hm2,品種以‘無核白’葡萄為主,適宜進行蒸餾酒、起泡酒、干白葡萄酒、甜型葡萄酒、特色果酒基酒的生產釀造。
近年來,吐魯番產區立足打造優質高端葡萄酒產業鏈,不斷加大生產技術引進和研發力度。以龍頭企業為依托,與國內葡萄酒研究機構和相關高校合作,聘請知名釀酒師,引進先進釀酒裝備,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積極研發充分體現吐魯番產區特色的葡萄酒產品。吐魯番產區的釀酒師一直秉持著對自然風土的尊重和對釀酒工藝的一貫堅持,使區域釀造的葡萄酒在色度、抗氧化物含量、酒精度、干浸出物、酯類物質等主要指標上普遍高于國內其他產區,產品品質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所產葡萄酒品質優良,個性鮮明,極具地方特色,得到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贊譽,被稱為“最具潛力的中國葡萄酒產區”之一。
吐魯番是我國較早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地區之一,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以樓蘭酒莊、駝鈴酒莊、新葡王酒業、零海拔酒莊等為代表的產業布局,目前特色鮮明、獨具風格的葡萄酒莊有42 家,具備SC 生產認證的酒莊有23 家。2015 年12 月“吐魯番葡萄酒”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9 年榮獲“世界特色美酒產區”榮譽稱號[4]。為進一步推進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吐魯番市林業和草原局制定出臺了《吐魯番葡萄酒》《釀酒葡萄栽培技術規范》等地方標準和《吐魯番葡萄酒技術標準體系》,科學規范葡萄酒產區建設。在吐魯番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各葡萄酒酒莊生產能力逐步提升,產能規模3.84萬t/年,產品主要涵蓋干紅、干白、甜型酒、起泡酒、葡萄烈酒、特色果酒等六大系列250 多個品種。近年通過舉辦或參加各類展銷會、推介會、品鑒會等,吐魯番產區葡萄酒品牌得到了行業專家和廣大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先后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得100 多個獎項,吐魯番產區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使吐魯番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聚地,形成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3]。目前,吐魯番已開發國家5A級景區1 處、4A 級景區5 處、3A 級景區5 處;有世界文化遺產2 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 處。豐富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為打造區域特色酒莊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吐魯番市依托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積極促進葡萄酒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葡萄酒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促進特色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美食文化與葡萄酒產業有機結合。通過大力發展葡萄酒文化旅游,形成產業聯動和協調發展,實現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價值突破,帶動吐魯番產區經濟和產業多元化發展。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費潛在市場,葡萄酒在飲料酒總產量中僅占1.5%左右,產業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4]。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文化的普及以及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的重視,我國葡萄酒在酒類消費中的比重持續增長,已成為世界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新疆社會穩定紅利持續釋放,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重大決策部署加快實施,都為吐魯番葡萄酒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5]。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為進一步做好新疆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6]。隨著國家、自治區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步伐加快,對口援疆工作進一步深化,對外交流、交往及合作持續擴大,吐魯番葡萄酒產業迎來了巨大發展機遇。
隨著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逐步推進,吐魯番相關單位充分利用交通、地域和旅游資源等優勢,促進了葡萄酒產業在生態觀光游、休閑度假游、親子體驗游、葡萄酒文化鑒賞等方面與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特色酒莊旅游,做好“葡萄酒+旅游”文章。如高昌區葡萄酒莊園區建設面積約408 hm2,通過規劃設計,打造了以葡萄酒文化為主題,集旅游、住宿、休閑、餐飲、養生、品酒、購物為一體的旅游休閑場所。鄯善縣立足葡萄酒產業多元化發展,在縣城新城東路和園藝場路之間,建設了一個集酒莊、休閑購物、旅游觀光服務于一體的葡萄酒文化風情街。
目前,吐魯番已經培育了“樓蘭”“駝鈴”“新葡王”“車師”“零海拔”“天露”“高昌郡”“億茂”“德源”“恒氿”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場認知度和影響力的葡萄酒品牌,獲得“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等認證,被評為“新疆名牌”“新疆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等。通過舉辦、參加各類展銷會、推介會、品鑒會,葡萄酒產品質量得到了行業專家和廣大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多款葡萄酒產品在國內外比賽上獲大獎,吐魯番葡萄酒產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
利用吐魯番產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在傳統干型葡萄酒釀造技術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具有吐魯番風土特色的葡萄酒種研發工作,其中,5 項特色果酒生產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種桑葚酒釀造工藝獲得自治區發明專利三等獎。積極開展以‘無核白’為原料進行甜型、半甜型、干型、半干型、白蘭地、起泡酒、葡萄蒸餾酒的釀造技術研究,并利用‘無核白’葡萄與桑葚、紅棗、杏等林果產品進行混釀技術的研究。在風干葡萄酒、利口酒、加強型葡萄酒釀造技術的研發上,取得了獨具特色的產品優勢,產品投入市場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葡萄酒產業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上,通過生產加工銷售葡萄酒可以增加地方稅收;各葡萄酒莊企業計劃不斷開發酒莊旅游功能,綜合產值將不斷提高,未來稅收潛力很大。預計將來可實現年接待人數300 萬人次以上,成為吐魯番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社會效益上,投產葡萄酒莊每年雇傭、帶動吐魯番當地農民2 000 余人。隨著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壯大,將會為周邊農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生態效益上,葡萄酒產業具有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農業發展的關聯效應。葡萄根系發達、耐干旱、耐貧瘠、適應性強,不僅能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還能夠盤活貧瘠和閑置的土地資源[5]。
面對關稅降低,大量進口酒遞增式地涌入國內葡萄酒市場,全國各產區葡萄酒生產企業逐漸增多[6],再加上營銷手段局限、高昂廣告費投入以及代理商無限加大銷售成本,使吐魯番葡萄酒產品市場占有率不高。2021 年春季成都第104 屆全國糖酒會上,葡萄酒及國際烈酒展區有900 多家企業參展,云集法國、意大利、德國、阿根廷、智利、西班牙、加州等國家和地區展團及長城、中糧名莊蕓、天津王朝等知名國產品牌,呈現競爭激烈的市場趨勢[7]。吐魯番產區葡萄酒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市場占有率是制約吐魯番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先天在原料,后天在工藝”“原料基地是企業第一車間”,由此可見釀酒葡萄原料的重要性[8]。吐魯番酒莊企業在實際生產中沒有真正將葡萄原料基地建設作為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性的核心工程對待,沒有在市場經營收益與基地建設投入之間建立起循環發展機制,造成優質特色葡萄原料少、品種結構簡單,以‘無核白’‘赤霞珠’‘霞多麗’等大眾品種為主,缺少‘黑比諾’‘西拉’‘馬瑟蘭’‘長相思’等特色品種。
目前吐魯番大多數葡萄酒加工企業在葡萄酒生產上以干型葡萄酒為主,產品的口感、風味、特點同其他產區葡萄酒相同,沒有獨特的風格和特色。特別是近年來,企業在高利潤、高附加值產品上投入較多,忽視了面廣、量大的大眾化中低端產品市場[9]。很多企業將產品定位在高端干紅葡萄酒上。有些企業購買高檔橡木桶,將原酒陳釀2~3 年,提升了產品品質和價格。吐魯番有桑椹、紅棗、杏子、哈密瓜等特色瓜果資源,但缺少對企業在特色果酒、甜型葡萄酒、低醇葡萄酒、加強型葡萄酒研發和產品生產上的引導,造成產品個性風格缺失,競爭優勢不大。
吐魯番目前缺乏選育、種植和栽培釀酒葡萄的科技人才與葡萄酒釀造工藝研發、檢驗檢測、營銷策劃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有待加強[10]。現有技術人員專業培訓不足,果農缺乏技術指導,葡萄園管理不到位。入冬埋土、機械化程度低等增加種植和生產成本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吐魯番葡萄酒產業需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葡萄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規范行業投資行為,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實施品牌戰略,延伸葡萄酒產業鏈,加強葡萄酒文化構建,促進葡萄酒行業創新、高質量發展[11]。
5.1.1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做好產業規劃,制定行業標準和扶持政策,推進公共服務和規范市場秩序,為吐魯番葡萄酒產業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導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不斷提升吐魯番葡萄酒產業適應國內國際消費需求的能力。
5.1.2 基地建設,集約發展
把釀酒葡萄種植基地標準化建設作為產區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根基,加大原料的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推動葡萄酒產業向原料種植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區域聚集。
5.1.3 科技創新,提高品質
加大葡萄酒產業科技研發的投入和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支持產學研合作,加強葡萄栽培與種植、葡萄酒釀造和生產等各環節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著力提高產品品質。加強葡萄酒產區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和宣傳營銷力度,選準領軍企業,創出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5.1.4 文化引領,產業融合
依托豐富的特色旅游和文化資源優勢,大力弘揚吐魯番葡萄酒文化,將葡萄酒產業發展與酒莊園區建設相結合,規劃建設葡萄酒莊園區,在品牌宣傳和營銷方式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進葡萄酒產業與文化旅游業深度融合。
5.1.5 質量保障,綠色發展
加強行業管理,完善標準規范,落實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提升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抓好葡萄酒綠色產區建設,改善產區生態環境,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積極推進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加快副產物綜合利用,實現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
5.2.1 高標準打造優質基地
鼓勵和引導現有葡萄基地資源整合和提質增效,優先支持優勢產區建設種植基地,鞏固現有面積,穩步擴大面積,確保基地建設與企業、產業發展相匹配,促進現有基地健康發展,逐步實現全市種植基地良種化、品種布局科學和產區酒種差異化[12]。提高釀酒葡萄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水平,科學布局釀酒葡萄品種區劃,加強葡萄種苗引進和種植管理,引進、篩選適合吐魯番不同區域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品種。在適宜產區逐步推廣嫁接苗技術,加大種植技術研究和推廣力度,推進產區葡萄品種差異化發展。在釀酒葡萄產區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提高機械化水平,建設一批符合國際標準的精品葡萄園,有效提升原料質量。
5.2.2 加大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力度
加快實施品牌培育工程,建設吐魯番葡萄酒品牌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打造吐魯番產區葡萄酒統一品牌,建設一批具有吐魯番特色的葡萄酒館,利用統一的品牌優勢,增強吐魯番葡萄酒的市場知名度。鼓勵和支持在主要消費市場持續組織開展吐魯番產區公共品牌推介活動,舉辦葡萄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邀請國內外葡萄酒知名專家參與專題討論,進一步擴大吐魯番葡萄酒的品牌影響力[13]。突出展會帶動作用,組織葡萄酒企業參加國內外重要展會活動。充分發揮國家、省級媒體和互聯網傳播的積極作用,深入挖掘吐魯番區域和葡萄酒的特色和優勢,全方位宣傳產品和品牌。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活動,進一步提高“吐魯番葡萄酒”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5.2.3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從種植、生產、加工、營銷等環節入手,學習借鑒國際和國內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成功經驗,著力培育當地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葡萄酒龍頭企業,支持企業兼并重組,盤活存量,實現優勢互補[14]。積極引進外資、援疆項目,鼓勵酒莊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援疆省市龍頭企業合作,增強產業持續發展動力。
5.2.4 增強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加大對葡萄品種選育、葡萄酒等相關科研項目的支持,充分利用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推動葡萄酒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區域與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企業+專家團隊”協作機制,在全產業鏈推動科技研發、技術推廣和生產應用。加強技術攻關,在品種選育與區域化、節水及水肥一體化、防寒越冬、機械化、病蟲害防治、防災減災、釀酒工藝、產區葡萄酒風土特性等方面進行重點攻關,全面提升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制的質量效益。注重引進國內外先進種植和生產技術,持續提升產業創新發展能力。鼓勵和支持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5.2.5 積極開發“葡萄酒+旅游”項目
緊盯烏魯木齊都市圈和疆內外旅游市場,著力在旅游產品開發、加強與旅行社合作上下功夫,把葡萄園觀光、葡萄酒品鑒、旅游住宿、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等產業融為一體,為吐魯番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植入新的元素,形成新的業態。
把發展葡萄酒產業同加強生態文明有效結合起來,著力擴大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發展壯大葡萄酒莊,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建立和完善銷售網絡,擴大市場占有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是吐魯番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葡萄酒產業將成為吐魯番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高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