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華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信陽 464000)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為了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加強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從目前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來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對農村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同時也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阻礙,所以,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大政府部門對農村環境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新”是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主要特點,如果想要在農村進行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就應該在原來的經濟和環境的基礎上尋找更長遠、更持續的發展方向,而不是以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這不僅能夠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還能夠為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根本的保障,為農村的發展尋求到更加長遠的發展方向。
從近年來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來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還是非常嚴重的,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農民沒有環境保護的意識,在農業生產中就會造成一些環境污染問題。例如:在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過程中習慣性地在河道中清洗工具,造成河水的污染;為了提高產量,農民可能會過量地使用化肥,造成不必要的土地污染。
(2)村民的生活垃圾沒有合理的處理地點。村民日常習慣將生活垃圾倒入河溝里,以往村民的生活垃圾以可生物降解的垃圾為主,但是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的不斷發達,村民生活垃圾逐漸多樣化,有很多無法生物降解的垃圾存在,造成環境污染。
(3)農民秸稈燃燒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現在國家已經倡導秸稈攪碎深埋,但是深埋的秸稈無法及時在地里腐爛,尤其是東北地區,冬季過于寒冷,需要燃燒秸稈取暖,所以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目前,很多農村環境保護所必需的基礎設施較差,主要體現在村民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排放兩個方面。雖然有些農村已經建造了沼氣池,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很多沼氣池的各種標準化設施還不到位,從而導致養殖家畜的糞便沒有辦法得到及時的處理。再有,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很多鄉鎮企業引進造紙廠或者紡織廠等,這些工廠一般都會建立在城市的邊緣地區,接近農村的地方,在建設初期沒有基礎的環保設施,污水不能夠及時得到處理就隨意排放,對農村的周邊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
目前,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用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比例非常少,農村原有的環境保護設施非常有限,但又需要建設很多環境保護的設施。在企業引進方面,很多企業的負責人比較重視經濟效益,缺乏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所以對環境保護技術設施的資金投入不高[1]。除此之外,政府機構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也不夠重視,導致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并不高。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政府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管理不到位,給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政府方面沒有設定有關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職能部門,導致政府及相關的社會組織缺乏對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管理;有關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文件不夠完善,導致一些企業的負責人沒有自覺地進行對農村環境的保護;相關部門之間在工作協調方面也許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環境保護部門和農業生產部門,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業務,日常工作缺乏溝通,更沒有相互配合;政府部門的監督力度不夠,對于不進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企業沒有明確的懲罰制度,不能起到嚴格的監督作用。
增強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政府應該做好有關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讓農民充分意識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其自身的利益是緊密相關的,提升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其次,政府還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向村民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2],如廣播、電視、短視頻等傳播媒介。再次,要鼓勵發展生態農業,將農業的科學技術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技術手段對農村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例如:指導農民合理地使用化肥和農藥,并通過先進的技術對農業垃圾進行生物降解,或者進行回收再利用,以達到持續有效的發展。最后,應該提高農業水資源的管理水平。在進行農作物灌溉時,要盡量減少耗水量,開展農業節水工作,從而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改觀,達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就要加強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污染問題是一定存在的,那么進行污染問題的科學處理,以及做好土壤修復等工作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必然要求。政府應該支持和鼓勵企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避免因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處理不到位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另外,相關部門也應該引進農村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一些有礦區的農村,相關部門更應該重視農村生態環境的修復和管理。礦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能夠科學地進行污水處理,那將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所以污水處理廠的建造是必須的。通過建立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等對農村的污水及生活垃圾進行處理,以滿足新型城鎮化的要求,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政府和企業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投入的資金是有限的,導致不能夠及時進行農村污染問題的處理。要徹底解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政府和企業必須要加大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尤其是政府部門,應該在政府年度的財政預算中,安排一項具體的預算資金用于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增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基金的金額,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具體資金的投入應主要應用到以下幾個方面。制定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激勵政策,通過資金補助、資金獎勵等形式對無條件支持環保工作的企業進行激勵,做好相關的優化措施,以保證企業能夠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起到帶頭作用。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來確保環保設施的正常投入使用和順利運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污水排放以及生活垃圾處理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在原有生態環境基礎上,吸引社會各方資源參與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中,設計好公益項目,吸引到民營企業投資,要先富群體再富個人,集合各個方面的力量來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
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政府部門更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職能作用,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力度。政府部門應該確立明確的管理職能部門,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進行細致的管理,同時也應該設立相應的監管部門,時刻對環境污染問題的處理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使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得到有利的監管[4]。
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關的部門,進行環保專職人員的行政編制配套,對鄉鎮的環保部門的建立情況及工作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這樣才能更好地監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與此同時,鄉鎮政府也應該組織基層的人民群眾積極地進行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做好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和管理,不斷完善各種環境保護的相關體系,強化環境質量的考核,對于在農村生態環境中表現優異、起到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對于環境保護工作不積極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追究責任。政府在開展生態環境和保護工作的過程中,要綜合考量各種潛在的因素,以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為參考,制定環境保護策略,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5]。
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新型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也是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政府部門應該正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加強對環保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并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確保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性。農村生態環境中的污染問題,不僅會對農民生產的農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對農村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