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培元
我叫樊培元,今年89歲,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的一名離休干部。我1984年離休時,可謂百病纏身。一方面,早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住了三年多潮濕的防空洞,得了類風濕關節炎,雙手指早已變形,還有氣管炎、胃炎等多種慢性疾病。另外,離休前又患上了嚴重的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不到一年時間里,就多次犯病住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書。當時,我一米七六的個子,體重不到一百斤了。吃不好,睡不好,做什么事都力不從心。經過慎重考慮,最終向組織提出離休的申請報告。
離休后,老伴鼓勵我說:“我們在朝鮮戰場上,美國佬的飛機大炮都不怕,這些疾病算啥!”于是,我重新調整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這時,老干部局領導組織幾位離休的同志,先后去鄭州兩次,參加了河南省老年體協開辦的氣功輔導員培訓班。回來后,成立了氣功協會,我擔任了秘書長。這期間,我除了認真練氣功外,陸續收教了不少學員。我的體質也明顯改觀了,但早搏并沒有消除。不久,老干局領導去省里開會,又帶回了在老干部中開展門球活動的任務,并把這一工作交給我來執行。
讓我料想不到的是,小小門球,妙趣橫生,一打就入迷。很多老同志到門球場,早來晚歸,附近群眾風趣地說:“這些老頭子,比上班還及時。”我打門球后,早搏時不舒服的感覺漸漸沒有了。到醫院一檢查,心電圖顯示-切正常。醫生問我是怎么調理的,我爽快地回答:“打門球。”“打門球能打好?”我笑著把打門球的情況告訴醫生后,他思考后告訴我說:“精力集中,全身都活動了,對調節植物神經有一定的作用。再加上沒有壓力,身體增強了免疫力,戰勝疾病會起到想不到的效果。”
因為打門球,沒想到我這個曾經的病簍子,竟然在縣城成了新聞人物。漯河市電視臺采訪報道過我打門球的事跡,時不時有患心律失常的機關干部,甚至農村的老農民,也來登門拜訪取經。心律失常消失后,不僅全家人高興,更讓我對門球產生了更大的興趣。老干部局領導三次派我參加省老體協舉辦的門球教練員培訓班。回來后,我先后深入到縣所屬的十八個鄉鎮,言傳身教,宣傳發動老同志,走出家門投入到門球活動中來,再加上各級領導關懷重視,全縣轟轟烈烈的門球運動就這樣開展起來了。我們縣曾多次代表漯河市參加省門球賽,被評為全省“百隊門球縣”,這個榮譽稱號全省僅有兩個。
我打門球,從1984年開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了,基本上再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心律失常現象。
我今年89歲,我老伴88歲,進入90歲行列的球友還有三位,分別是92歲,93歲和94歲。為什么我們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天天還能活躍在門球場上,-句話:“祛病健身打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