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中醫醫院 王 川
膝骨關節炎(KOA)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臨床癥狀為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活動受限、關節畸形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治療是眾多患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對此,《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專家共識(2018年版)》提出了基礎治療、藥物治療、修復性治療和重建治療4層次的金字塔型的階梯治療策略。
基礎治療即對患者進行科學的相關醫療科普教育、中醫康健調理、肌肉鍛煉和適宜活動指導。
科普教育:患者要了解膝骨關節炎的發生發展過程,知曉積極治療可爭取良好的預后,從而消除其思想負擔;了解所用藥品的用法和不良反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中醫康健調理:按摩、熱療、水療、針灸、推拿等中醫治療方法可以減輕疼痛癥狀和緩解關節僵直。
肌肉鍛煉: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于保持關節功能;膝關節在非負重狀態下做屈伸活動,以保持關節活動度;進行有關肌肉或肌群的鍛煉以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如下肢股四頭肌等長伸縮鍛煉等。
活動指導:避免對本病治療不利的各種因素,如避免長途疲勞奔走、爬山、上下高層樓梯以及各種不良體位姿式;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可戴保護關節的彈性套;避免穿高跟鞋,穿比較軟、有彈性的“運動鞋”,用適合的鞋墊;發作期可使用手杖、助步器等協助活動。
治療膝骨關節炎藥物按使用途徑可分為外用藥物、口服藥物、肛門栓劑、靜脈藥物、關節腔內注射類藥物。
局部外用藥物:適用于早期膝骨關節炎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或基礎疾病較多的患者,常用藥物有氟比洛芬凝膠貼膏、中藥膏劑等。
口服藥物:①NSAIDs類藥物是治療膝骨關節炎最常用的藥物,常用的有塞來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等。②緩解關節疼痛、炎癥性腫脹的慢作用藥物,如地奧司明、氨基葡萄糖、雙醋瑞因等。③阿片類鎮痛藥物,包括弱阿片類鎮痛藥及強阿片類鎮痛藥,多用于對NSAIDs類藥治療無效或存在禁忌證的患者,但應注意其不良反應及成癮性。④抗焦慮藥,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等精神改變,增加中樞神經的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統功能。⑤中成藥,如仙靈骨葆膠囊、金烏骨通膠囊、壯骨關節膠囊等,與西藥合用可改善關節功能、減輕疼痛。
肛門栓劑:具有吸收快、起效快的特點。常用的是NSAIDs類藥物,用于不便口服藥物的患者。
靜脈輸入:僅限于醫療機構內使用,多用于圍手術期。常用的有NSAIDs類藥物(如帕瑞昔布鈉)、氟比洛芬酯、阿片類藥物等。
關節腔內注射藥物:常用的注射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幾丁糖、玻璃酸鈉等,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但該方法是侵入性治療,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必須嚴格無菌操作及規范操作。
臨床常用方法有關節鏡清理術、關節軟骨修復術及生物治療、膝關節周圍截骨術。關節鏡清理主要針對伴有機械交鎖或半月板撕裂等癥狀的患者;關節軟骨修復術及生物治療用于透明軟骨存在病損的患者;膝關節周圍截骨術適合膝關節力線不佳的單間室骨關節炎患者。
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關節置換術。膝關節單間室骨關節炎,如果不伴有嚴重力線異常,且交叉韌帶功能良好,可以實施單間室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預后良好。嚴重的膝關節多間室骨關節炎,尤其伴有各種嚴重畸形時,可選擇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該方法也是膝骨關節炎晚期的終極有效治療方法。無法通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得到理想療效時,則要選擇膝關節融合術甚至截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