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句容市供電分公司 劉小荷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鎮江供電分公司 笪 濤 許冠亞 朱江渝
配網自動化技術就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將配網實時信息、離線信息、用戶信息、電網結構參數、地理信息進行集成,構成完整的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配電系統正常運行及事故情況下的監測、保護、控制和配電管理。它是實時的配電自動化與配電管理系統集成為一體的系統。配網自動化是運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及新的高性能的配電設備等技術手段,對配電網進行離線與在線的智能化監控管理,使配電網始終處于安全、可靠、優質、經濟、高效的最優運行狀態。
配網自化技術與現代計算機技術和數據信息處理技術的高度融合是能夠很好的實現無人自動化控制的,與以往的配網技術相比計算機程序出錯的概率比人工出錯的概率要小的多,處理信息數據也比人工要快的多,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配網的工作效率,并保證了其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無人自動運行的目標,也節省了用人的人工成本。在配網的過程中配電輸送的環節非常難,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使用配網自動化技術以后,能夠發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同時也提高了其他環節的工作效率,這樣也就使得整個電網系統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其次就是在配網工作中出現失誤以及事故的概率變小了,在很多安全事故以及工作事故中,人往往是造成事故出現的主體,人的不安全行為所造成的事故不在少數,使用自動化技術以后,計算機網絡代替了人工,從而降低了人為失誤所引起的工作事故概率。有時在進行施工的時候會碰到較為惡劣的天氣,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無疑會增加發生事故的概率,從而威脅到員工的生命安全。使用自動化技術以后非常明顯的就是在工作上極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強度、工作量也變少了,有時甚至不用出門只需要在電腦上操作一下就能夠完成工作,這就使得員工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最后就是對于相關故障能夠做到迅速的判斷,以往發生故障的時候需要員工根據經驗進行排查,現在發生故障的時候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夠迅速做出判斷故障,很好的避免了故障繼續擴大,并減少電力系統的有關損失,從而提高電力輸送的效率。
樹狀與放射性接線方式、這兩種接線方式的優缺點都非常的相似,優點就是接線方式簡單、非常的實用、所需要的建設周期短,并且資金量也較少。缺點就是供電上的可靠性較低,當線路或者是有開關故障的時候就會使得整條線路都停電。樹狀網絡的接線方式一般用于農村用戶或者是對于負荷要求較低的供電地區,可以在主干線路上裝上分段的開關,將主線路進行分段以此來減少事故和檢修時的停電范圍。還可以在其他的分支線路上裝上分支開關,減少支線發生故障時不會對主干線造成影響。放射形的接線只使用于城市中一般用戶的供電,這主要是因為線路發生事故的時候該線路所帶負荷就會中斷,所以可以采用雙回路供電來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手拉手”型接線方式,這種接線方式是我國近幾年以來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是在放射形方式的基礎上經過改造而成的雙電源供電方式,使用聯絡開關將兩條線路連通起來,正常運行時聯絡開關打開,減少環流與短路電流的出現。當線路失去一端電源的時候,可以合上聯絡開關,從另一端電源對失去電源線路上的柱上變壓器和高壓用戶供電。這種連接方式的優點是投資相對較少,并且可靠性還是非常的高的。
在很多供電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在配電網的功能上,而忽視了內部的核心價值,這就使得在配網供電的時候往往缺少了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規劃設計上的不合理進而就會讓配電網的供電質量不能夠達標。而配網自動化技術的加入使得配網供電得到了科學的設計規劃,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以此來提高供電的質量與可靠性[1]。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生產上的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供電企業來說供電上的安全性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以往的配網運行過程中供電的安全性一直是最難解決的問題,而在使用配網自動化技術以后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當供電企業在沒有使用該技術之前很多的相關設備安裝都是在室外進行的,長期在外經受風吹雨打和日曬會加速設備的損壞程度。使用配網自動化技術以后將配電網實現了封閉化的管理,這就很好的減少了設備和外界環境的接觸,從源頭減少設備所受到的損傷。配電網的自動化投入后,對有關設備運行數據會進行記錄與儲存,并對相關的運行設備進行實時的監測,一旦發現問題就會發出警報通知有關人員進行處理,在正式使用前需要對該技術進行一系列的檢測與試運行,當確保結果合理以后才會正式的投入使用。
整個配網供電系統所使用的設備數量是非常多的,所覆蓋的范圍也較為廣泛,使得在管理上有著一定的難度,合理的使用該技術以后在管理上得到了高度的統一,管理質量也隨之提升。配網自動化技術也延伸出了很多以往沒有的功能,例如故障處理功能和配網的監測功能,這些功能手段完全顛覆了以往的配網,使得配網的供電有了更好的條件,提升供電質量降低供電的成本。
在傳統的配網供電系統里一旦有故障的出現,往往就會投入大量的工作人員對故障逐一地進行排查。使用這種方式不僅會造成人力與物力上的浪費,還會降低檢查的效率,并使得恢復供電時間延遲,會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不便。通過使用配網自動化技術以后一旦線路出現了故障,系統就會及時的定位到出現故障的部位,相關的人員會根據系統的提示迅速到達故障發生的地點,對其進行檢修,爭取在最短的時間維修好。這樣無論在環境多么惡劣的條件下維修人員的檢修效率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保證了供電的質量和效率。
監測的對象多。配電自動化技術主要的監測對象是變電站、電能表、線路的開關以及線路等等,監測的時候需要對它們所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當監測的對象越多所收集的數據量也就越大,所需要確定的工作量也會隨之增加,大量的數據最終是需要終端設備來進行儲存與處理的,當終端設備種類與數量很多的時候,一旦因數據量的過多導致故障的出現,就會使得監測的及時性受到影響,同時還得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去進行維修。
終端設備的可靠性不足。目前我國的終端設備往往會有著些許質量上的問題,使得終端設備的運行可靠性不足。例如電磁的壽命較短、抗腐蝕的能力較差、抗震能力較差等。有時候終端設備會在室外進行安裝,當遇到暴雨、大雪、大風等極端天氣的時候會使得終端設備出現一定的損壞,從而導致設備運行狀態的不穩定,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的時候會引起自動化系統的癱瘓。除此之外用戶對于配電自動化系統所建設的終端設備不夠重視,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對于系統的維護是企業的職責與自己無關,當用戶發現一些問題不對其進行反映,導致終端有的隱患不能夠及時的發現與處理,增加了系統出現問題的風險。如果終端設備可靠性不足的話,對于整個系統的平穩運行以及運行效率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若不及時對其處理則會對企業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
強化相關管理措施。現在我國的電力企業已經使用上了配網自動化技術,但是有了技術以后還得有相應的管理制度與之配合才能使得效果最大化。有的企業雖然技術上跟上了,但是管理制度上并沒有進行相應改進,在對人員以及設備的管理上并沒有改進,所以需要健全配網自動化的相關管理機制,合理的分配各個部門以及個人的職責以及所需管理的設備。以此來調動部門與員工的積極性實現多樣化的調整,使得配網供電性能更加的可靠[2]。
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技術上得到升級以后對于人員上的使用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現有的員工已經熟悉了傳統配網系統的工作模式,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數據信息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儲備相對較少,也可說是完全的不知道。如果就以這樣的狀態讓員工上崗操作的話,則發生事故的幾率是會大幅度的增加。所以需要對有關人員進行崗前的技術培訓,傳授給他們專業的操作技術知識,并不定期的進行考試檢查或者是實地的操作,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減少人為故障的發生頻率。除了操作技術人員需要培訓以外,相關的檢修安裝人員也應該進行培訓,了解新老設備的不同之處,掌握新設備的內部結構,這樣才能在檢修或者是安裝的時候提高其效率。
優化自動化系統的結構。現如今部分電網結構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缺陷,這給配電網安全運行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配網供電的可靠性。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相關電力企業對原有的配網結構進行優化與升級,以此來提高運行的可靠性。相關企業還應該對主站運行的情況以及反饋控制點的具體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最大化的確保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一些較為分散的控制點也應該納入到配網系統中去實現自動化的管理控制,從而達到全面覆蓋的目的。自動化系統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日常的維護與系統更新,這些都需要一定量的資金來保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系統運行的穩定以及相關信息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