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福建省福安市開始種植葡萄。目前葡萄種植面積達3 333 hm2,年產鮮果7.0 萬t,年產值達7.1 億元,葡萄種植已成為福安市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福安市被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譽為“中國特色巨峰葡萄之鄉”。
福安葡萄產業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綠色”上下功夫,建立示范園,推廣葡萄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即采用避雨設施、科學修剪、疏花疏果、自然生草、果穗套袋、土水肥管理、綠色防控、套種農作物、農膜回收等集成技術,實現調節生產、增強樹勢、提高著果率、防止病蟲害發生和減輕農藥農膜污染,促進葡萄高效優質生產。
示范園為福建省福安市曉陽鎮金橋園區,面積4.67 hm2,位于北緯27°7′~ 27°14′、東經119°22′40″~119°32′10″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833 mm。海拔660 m 以上,年均氣溫15.4~19.3 ℃,年平均無霜期276 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 905.8 h,晝夜溫差大,夏天無酷熱,四季分明。示范園土壤為沙壤土,土層較深厚,通透性良好,耕性柔軟,微酸性,pH 值4.6~5.7,堿解氮92.7 mg/kg,有效磷11.98 mg/kg,有效鉀53.54 mg/kg,有機質21.19~15.97 g/kg,土壤肥力中等偏低。
2.1 搭建鍍鋅鋼管結構避雨大棚 棚架盡量為南北向。大棚結構材料:選用邊長10 cm,高270 cm 的鋼筋混凝土立柱;或選用外徑6.7 cm、管壁厚0.2 cm、長270 cm 的熱鍍鋅鋼管。大棚結構:單棟棚棚頂呈圓弧形,寬5.2 m、長30 m,肩高2.2 m、頂高3.5 m;熱鍍鋅鋼管做棚拱桿,規格為外徑22 mm、管壁厚1.2 mm、長6 m;縱向立柱間距3 m,拱桿間距0.8 m。棚架橫梁:用外徑47 mm 的熱鍍鋅鋼管連接縱向立柱頂端而成,每隔0.8 m 固定鋼釵,鋼釵套接拱桿。固定立柱:棚內立柱之間用直徑4 mm 的鋼絲繩進行橫向固定,并用地錨拉緊固定,提高抗風強度。
2.2 科學修剪 冬季進行中梢修剪,每667 m2留結果母枝約2 500 枝,留芽量4 000~5 000個,時間在1 月。夏季適時進行抹芽、疏枝、摘心。3 月下旬,葡萄已經萌芽,除要留下的健康芽外,對多余芽、副芽、位置不當芽及時抹除。4 月中下旬,葡萄已經抽出新梢,長出花穗,要進行疏枝和摘心。以單位面積(m2)葡萄架留新梢5~7條、結果枝與營養枝比例約3∶1 為標準進行疏枝;對結果枝進行摘心,花序上留4~5 片葉,其上部予以摘除。
2.3 合理疏花疏果 通過疏花疏果,確定每株葡萄單位面積最佳的掛果量,以確保葡萄品質。葡萄開花前一周內進行疏花,疏剪掉密度高、病弱小花穗。按留強疏弱的原則,強壯枝條留2 個花穗、中庸的留1 個花穗,弱枝不留,以單位面積(m2)葡萄架上留8~10 穗,其余花穗去除。花穗修整,去除副穗,掐除較長的穗尖。生理落果之前進行疏果,以單位面積(m2)葡萄架果穗不超過6 穗,每667 m2留3 000~3 200 果穗,每穗留35~40 粒。過密果、無核果、畸形果、病蟲果一律去除。
2.4 自然生草 葡萄園不使用除草劑。冬季種植綠肥植物紫云英,春季紫云英盛花時,用割草機割下覆蓋于畦面上。夏季采取自然生草,在雜草生長至40~50 cm 時,用機械割草,以有效提高園內的土壤有機質。
2.5 果穗套袋 葡萄果穗套袋可以降低農藥殘留,減少風吹雨打、鳥禽啄食等物理損壞,也能減少病蟲侵害,提高葡萄外觀,還可以控制果實的甜熟程度。套袋時間在6 月初至6 月中旬,每667 m2約需水果專用袋3 000 個。套袋時,應避開雨水及高溫天氣。
2.6 土肥水管理 ①土壤管理。一是春季增施有機肥改土,有利于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和肥力提升。2 月在定植溝兩側或定植穴四周,開寬30 cm、深40 cm、長度100~200 cm 不等的長形或弧形改土溝,逐年輪換;溝底層鋪上10~15 cm厚的秸稈、稻草、雜草、綠肥等,撒少量尿素或石灰促進腐熟,再覆土5~10 cm;中間層每667 m2放入腐熟的禽畜糞便或商品有機肥1 000~2 000 kg,45%硫酸鉀復合肥30~50 kg、鈣鎂磷肥50~100 kg,再加入適量火燒土或草炭土混勻施入后覆土。二是冬季深翻,熟化土壤。將園內枯枝落葉、雜草翻埋,翻出地下害蟲,以清潔果園,減少越冬病蟲源,減輕地下害蟲危害,提高通透性,促進土壤熟化。要求在樹干周圍50 cm內淺翻,深度5~10 cm,外圍深翻20~25 cm。②水分管理。葡萄萌芽前灌透水,果實迅速膨大期灌中水,花期和采摘期適當控水。7 月至8 月高溫天氣要噴灌,結合進行降溫。施肥前后及采果后,保持土壤濕潤。③肥料管理。6 月上旬葡萄轉色期追施一次。每667 m2施硫酸鉀15~20 kg、45%硫酸鉀復合肥10~15 kg。
2.7 綠色防控 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運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以最少的農藥用量,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一是統一用藥時間,減少用藥量。福安市葡萄病害以灰霉病、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為主。如果不同葡萄園施藥時間不統一,容易造成多次施藥的浪費,而且防治效果不佳。示范區實施統防統治,購置彌霧機等高工效低容量精準施藥器械,組建植保服務隊統一時間、統一區域、統一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減少了葡萄噴藥次數和藥劑使用量。項目實施一年來,基地葡萄園用藥控制在8 次以內,有的園區只用藥5 次。二是進行物理防治。在示范區安裝太陽能智能網式殺蟲燈,有效殺滅蟲害,達到綠色防控的目的。
2.8 套種農作物 基地套種紫云英、油菜花,部分套種羊肚菌、黑木耳,還有部分套種洋芋、地瓜、毛豆等作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果農經濟收入。
2.9 回收農膜 農膜無法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農藥包裝物殘留造成土壤、地下水、農作物受到污染。實施葡萄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來,配套建設歸集池,帶標識牌(長2.5 m×寬2.2 m×高1.2 m)。定期組織人員進行農膜、農藥包裝物的無害化處理。引導果農收集園區農膜、農藥包裝物、肥料袋,引進外地客商對避雨設施薄膜進行回收利用,改善了基地果園環境。
通過以上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在提高葡萄產量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葡萄的品質,提高了果農的收益,為地方發展觀光農業和現代農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應加大示范推廣力度,提高果農進行綠色種植的積極性,減少化肥和農藥等的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葡萄品質和效益,促進當地葡萄產業綠色、健康、生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