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東,劉明美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蘇淮安 223200)
1.1 鄉村振興戰略是飼料產業轉型發展的外在“導航” 鄉村振興戰略是城鄉多元經濟均衡發展的指明燈,它是從農業經濟角度解決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因此,鄉村振興戰略介入飼料產業轉型發展中始終圍繞智慧現代發展理念,以融合統籌的概念助力農村資源可再生的新型模式。鄉村振興戰略承擔了目前我國實現鄉村發展建設的主流經濟價值功能,其取向與當代飼料產業的轉型相契合——即最終發展目標都是解決某一產業今后發展道路遇到的障礙及產業鏈優化問題(張瑋哲等,2020)。飼料產業的轉型必須依靠鄉村振興戰略,并以此為導向,充分依據形成的科技載體,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促進專業化的經營主體發展。
1.2 飼料產業轉型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動力” 飼料產業的轉型期具有現代農產品賦予的深加工資源潛力。其聚合效應不但可以促進當地農民的增產增收,也有利于飼料行業間的資源流通,取得新的優化布局流動效應。因此,飼料產業轉型發展可以說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動力(相雅芳,2020)。鄉村振興戰略在廣大農村地區的開展及建設,必然要以當地某一農業產業鏈的提升為發展目標,經過動能改造,展示出產業興旺與治理的有效成果。鄉村振興戰略最終實現的是產業鏈新生附加值,它為飼料產業等其他領域的規劃、布局提供思考方向。
2.1 飼料產業品牌建設分析 目前某些國內中高端水平的老牌飼料企業的產品在多種產品支線都有所涉獵,且已具備了部分品牌維護意識。也有部分飼料企業的產品已獲得了國內、國際等多方認證,其質量達到了知名品牌的標準(劉朋虎等,2020)。但國內飼料企業的品牌建設仍有不均現象。通常,飼料企業的成效反映在產業發展模式中,呈現出產品加工、包裝等生產銷售全環節的參與化經營模式。企業以品牌為優勢,力求體現產銷共同化的現代生產環境,謀求飼料企業本身的最大利益。在此期間,品牌龍頭飼料企業與其他小規模飼料企業聯合形成配置層級豐富的合作發展構架,使其技術、質量等互為補充,產品更加擁有特色。
2.2 飼料產業發展機制分析 各地飼料產業逐步探索聯合訂單合作培養的品牌利益機制。這種合作關系能實現企業間的訂單訂購數量和產品互補,達到差異化經營,凸顯各自產業鏈條的優勢,以分攤風險。這種穩定的合作發展模式來源于飼料產業的集中劃分支付機制。通過主體間的聯合互補實現利益共享。此外,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穩定的供需關系,實現飼料產業的組織化、規模化。飼料企業的專業技術聯合經營模式壯大了飼料產業的發展勢頭。
2.3 飼料產業轉型模式分析 新時代飼料產業轉型模式呈現出試點融合的新局面。主要表現在農業生態與飼料產業的融匯共生,產業更多聚焦于產品鏈條的不斷升級優化。因此,拓寬和轉換飼料產業承載的營銷功能,使飼料產品與鄉村未來發展對接,實現其價值的多元化,滿足當前鄉村振興發展需求。其轉型模式主要包括電商技術型、融合拓展型及產業延伸型3種。其中電商技術型是指以信息技術為平臺進行線上飼料產品銷售模式;而融合拓展型是將飼料企業的傳統單一模式變成多樣化的分銷模式;產業延伸形式延展了飼料產業鏈條,實現銷售領域的更新(胡鈺等,2019)。
3.1 品牌經營能力方面
3.1.1 品牌營銷范圍和規模較小 飼料產業轉型發展中也存在一些阻礙因素。在品牌經營方面,品牌營銷是產業轉型的支撐點,其經營主體直接布局各飼料需求地域,且分布較為復雜。營銷范圍、知名度、交易市場等領域的效率和分配規模尚處于弱勢。同時,參與分銷的飼料產品經營商較少,導致飼料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中間環節效率降低,影響企業利潤程度,難以迅速建立起規模強大的飼料品牌營銷策略。
3.1.2 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較弱 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對飼料企業的整體產業鏈條影響巨大。但農業產業飼料集中供給的整體結構尚未搭建,因此,飼料品牌的知名度較弱。這直接導致了其應對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大小。如飼料產地與其合作關聯度不高,沒有形成集群化品牌經營規模效應。因此,飼料產業的主導產品在各地所占的銷售比例較少,并未真正達到經濟效益的領先水平。
3.1.3 品牌交易市場化程度較低 市場上的飼料企業在品牌化建設和交易中展現出建設設施和方式總量較為落后。其固有的市場交易模式使飼料產品的輻射帶動能力普遍存在融合程度較低的現象(何廣文和劉甜,2019)。與此同時,飼料企業的發展經營實力和規模正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因此,部分飼料品牌較為依賴配套的政策大環境,企業經營主體的品牌化建設理念較弱。這一薄弱環節的存在也導致了飼料企業在交易市場中長期缺少配套貸款,觸發融資難(閆春華,2019)。
3.2 產業合作層次方面
3.2.1 產業管理機制僵化,缺乏規劃 飼料產業轉型發展體現在產業合作層次方面,包括產業管理機制上涉及到多產業融合及規避風險的情況。這些復雜的情勢使產業合作面臨更多的抉擇。飼料產業機制的僵化還表現在發展缺乏整體的統籌、調度,在藍圖展示上存在缺位,對飼料產業的合作共贏及先導性業務融合造成阻力(鄧想和曾紹倫,2019)。行業從自身角度研發的飼料產品管理方案效率較低,若以此為行動指南進行企業間合作會失去功能開發需要的有機力量。
3.2.2 產業模型結構松弛,輕視內容 產業模型結構是飼料產業訂單與消費者之間結成有利價格,維護生產企業權益的規范性方式。但這種形式目前存在需要商榷之處。如一些地方的財務賬目和利益結構網絡在建設中不重視內容審核,同時在訂單審查環節也缺少必要的監管,這使飼料產業的價格在前期財務推演時無法依據優良的結構模型去完整展示實際的利益波動結果,弱化了飼料產業的市場輻射聯動能力(朱明等,2019)。
3.2.3 產業鏈條層級單一,形式簡單 我國各地區飼料產品深加工的深層產業價值沒有更好的挖掘,尚存融合和凝練的功能空間,以便體現出飼料產品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簡單的結構推進可促使農村地區在使用飼料產品時的價格與市場之間的波動變化發生聯動。由此可見,其波動情況受市場影響過大,風險呈剪刀差趨勢增加。這種風險鏈條層級的不規范性容易使飼料生產、銷售等層級質量流失,忽視管理、服務等,在利益聯盟中無法統一合作形式,導致飼料企業的利潤下降。
3.3 產業轉型渠道方面
3.3.1 缺少產業轉型的政策環境 從產業轉型渠道方面講,近年來,飼料產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經營者的主體管理步伐與增長速度呈現出不規律的現象。這些情況顯示出飼料產業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轉型急需政策扶持。然而,飼料企業之間,以及飼料行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競爭使其管理制度的相關國家政策規范較少,且呈現出各地區的不均等化。這樣使飼料企業的積極性不夠,缺乏政策的優惠和支持,擾亂了產業本身轉型所需的環境。
3.3.2 缺少產業轉型的融資條件 飼料產業受到需求與供給的限制,某些地區的規劃方案在利用飼料原材料加工、收集方面無法得到當地足夠的資源支撐,形成了產業轉型需要解決的一類因素。由于受到資金方面的限制,各飼料企業紛紛排查資金需求缺口,尋找相對應的補助和扶持。其資金缺口是否具備融資條件也影響飼料產業后期的轉型及鏈條的多方延展和輻射效果。因此,融資條件不能解決是擺在飼料產業轉型中的一道“加強題”。
3.3.3 缺少產業轉型的科技支撐 科技是現代飼料產業建設的生力軍,這支力量是飼料產業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飼料產業轉型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撐。但飼料產業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利用效率較低,各地區的科學技術素質和研究進展也有較大的差別。如對科技研發和科技“落地”轉化的環節機制不夠重視;科技領域介入飼料產品生產各環節的滲透度不高等。這些都在鄉村振興中無法對飼料產品轉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4.1 強化“知名品牌”,提升飼料產業核心競爭力 首先,規劃品牌戰略,積極提升產品品牌質量,樹立一批在全國范圍有影響力的飼料產品商標品牌;其次,以發展終端智慧型飼料企業為導向,使用集中或分散的標準管理模式,提供現代化飼料生產質量體系安全認證,全方位強化品牌知名度,提升產業競爭力。
4.2 建立“縱橫網絡”,保障飼料產業的拓展延伸 綜合飼料產品的生產、加工等鏈條,通過縱向或橫向的延伸整合發展,以保障其產業向鄉村振興戰略支持的現代化農業產業方式轉型。即由傳統的粗加工方式和消耗資源方式向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調整飼料產業結構,加強產業聚合,積極推進規模化效應等方式轉變。改善飼料產業在不同地區間的縱向和橫向的規模化水平。統籌飼料產業經營管理,強化轉型期的組織優勢,以提供專業性強的創新業態。
4.3 完善“城鄉一體”,打造飼料產業轉型示范區 在鄉村振興全面助力農業相關經濟實體發展時期,飼料產業也應迎難而上,完善鄉村和周邊城市間的板塊,打破產業基地和設施界限,塑造飼料產業的轉型示范集合點。以現代飼料產業品牌化基地為先導,全面提高飼料企業在招商引資、解決資金和剩余勞動力問題,延展產業銷售渠道,拓寬銷售鏈條和抵抗風險能力的適應性。在飼料產業轉型的特色地區重視科技實力的提升,夯實基地飼料產品內容,從市場發展途徑挖掘產業的功能特點。培養飼料資源的植入模式,將現代化生態保護的概念融入城鄉發展,樹立起典型的示范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