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綜述

2021-12-02 09:37:20王銘玉鄒昊平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研究

王銘玉,鄒昊平

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綜述

王銘玉,鄒昊平

(天津外國語大學 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院;天津外國語大學 歐洲語言文化學院)

根據學界關于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現有成果,本文分別從研究方法、研究視角、研究目標、研究對象及內容等方面對其逐一解讀。筆者對“建黨準備階段”這一概念進行了闡釋與界定,概括分析了當前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史料搜集法、史料分析法,全面梳理了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的時空視角、學科視角,同時重點解析了現有成果中譯史重寫這一研究目標,系統探究了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研究對象及內容。最后,基于上述分析與考察,初步總結了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的現狀與不足,并就此提出了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與研究展望。

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史料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紀初以來,由中國共產黨人開展的翻譯活動已有百年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之際,對其百年翻譯史的系統研究成為當前學界的首要任務。“從史學視角來看,不管什么歷史活動,不可能一夜之間突然出現,必然會有一個前期醞釀和認識的過程。”(賈洪偉,2019)因此,開展中國共產黨百年翻譯史的體系探究不可忽視對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追溯考察。本文從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現有成果出發,對其研究方法、研究視角、研究目標、研究對象及內容進行分析解讀,以期為當下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的譯史研究提供參考,更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譯史探析奠定基礎。

二、概念界定

自辛亥革命爆發至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前身”在這一階段出現、形成,因此我們便將該階段定義為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1942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學習組指導學習研究中共黨史時明確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只從1921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恐怕要有前面這部分的材料說明共產黨的前身。這前面的部分扯遠了嫌太長,從辛亥革命說起差不多,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不說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對于共產黨的成立和以后的歷史,也就不能說得清楚。”(毛澤東,1993)因此,本文的建黨準備階段以辛亥革命為起點,在時間范疇上具體明確為1911-1921年。

三、研究的總體概況

筆者選取“中國共產黨早期翻譯史”、“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譯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翻譯與傳播”等關鍵詞,以2021年1月為截止時間,借助中國知網(CNKI)數據平臺,累計檢索得出132篇相關文獻。經過進一步研讀與篩選,最終確定符合“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這一主題的相關文獻共計82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46篇,占比56%;高校優秀碩博論文9篇,占比11%。在筆者選取的一系列文獻中,核心期刊論文與優秀碩博論文的學術權威性較強,研究價值較高,保證了本文研究的科學性與理據性。

1 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運用是歸結史論的重要前提,也是史學研究中的關鍵步驟。“一個翻譯史研究課題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翻譯史料之運用;而成功運用翻譯史料的前提與關鍵則是能搜集到足夠多的、系統化的翻譯史料。”(鄭錦懷、岳峰,2011)因此,既往治史者對于史料搜集與分析的方法選擇尤為值得我們關注。經過對上述現有成果研究方法的剖析研讀,筆者現就其中的史料搜集法、史料分析法展開如下闡釋。

1.1 多渠道、多形式的史料搜集

就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史料來源豐富,搜集方式多樣。例如,李永春和席云鵬的《蔡和森翻譯和傳播<共產黨宣言>考析》一文,其關于蔡和森與譯作《共產黨宣言》的史料搜集主要借助于蕭三、陳毅、李立三等人的回憶錄,以及1920年蔡和森致毛澤東書信等資料的加工整合。《查找建黨前后張西曼翻譯的<俄國共產黨黨綱>的經過》一文中,張小曼通過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央檔案館、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法國里昂市立圖書館等處的實地走訪和互聯網在線檢索,對張西曼有關《俄國共產黨黨綱》翻譯活動的相關史料展開搜集。陳祥有在《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一文中主要依托對陳致道個人回憶、1981年受訪資料以及朱順佐和寧樹藩等人文獻記錄的篩選梳理來獲取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有關史料。在《陳望道講述翻譯<共產黨宣言>前后的故事》一文中,談其以對《上海盟訊》相關報道的資料查閱,最終得以挖掘陳望道在1961年民盟市委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4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這一史料。在《毛澤東初讀<共產黨宣言>的版本及翻譯史實考辨——兼與陳家新研究館員商榷》一文中,為考證毛澤東初讀《共產黨宣言》的版本,楊德勇主要通過《毛澤東早期文稿》、《回憶新民學會》等文獻與《毛澤東早年心路歷程》、《早年毛澤東》、《毛澤東早期哲學思想探源》、《毛澤東傳》等著作的研讀分析實現史料的積累與整理。《從北京大學圖書館<1919-1920年西文圖書登錄簿>看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引進與傳播》一文中,鄒新明、陳建龍主要借助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的線下查閱,完成《1919-1920年西文圖書登錄簿》一書的史料搜索。

1.2 多譯本對比的史料分析

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中,以譯本為史料的現有成果主要采取一語多譯本、多語多譯本的對比分析法。一方面,關于一語多譯本的史料分析,陳家新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翻譯和版本研究》一文中,通過對《共產黨宣言》成舍我、譚平山、源泉、陳望道、劉秉麟、張聞天、李澤彰等人的多譯本對比探析,對《共產黨宣言》翻譯活動的諸要素展開了挖掘。借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源頭一瞥——從<共產黨宣言>重要語句的中文翻譯說開去》一文,楊金海將馬君武《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陳望道《共產黨宣言》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著作譯本進行對比,由此完成諸多譯文翻譯問題的探討。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過程中譯者的角色轉化——以<社會主義神髓>四個譯本的變遷為例》一文中,為進一步探究馬克思主義著作譯者的主體特征,汪越對《社會主義神髓》的四個譯本(達識譯社譯本、蜀魂譯本、創生譯本、高勞譯本)同樣采取了對照研究。另一方面,對于多語多譯本的史料分析,在《版本源流與底本甄別。陳望道<共產黨宣言>文本考辨》一文中,陳紅娟選取《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中譯本、賽米爾·穆爾英譯本、幸德秋水與堺利彥日譯本為研究史料,通過多語多譯本的對比分析實現相應主題的史學考證。在《譯本的歷史記憶: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解讀》一文中,為進行陳氏譯文特征的微觀探析,王東風、李寧采取了《共產黨宣言》中譯本(陳望道)、英譯本(賽米爾·穆爾)與日譯本(幸德秋水、堺利彥)的比較分析法。同樣,在《<共產黨宣言>的傳播·翻譯史概觀》一文中,為開展譯本史料的內部分析,大村泉對《共產黨宣言》的中、日、英譯本也同樣作了對比研究。

2 研究視角

從研究視角來看,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成果中主要涉及兩大類視角:時空視角、學科視角。

一方面,“傳統意義上的時空視角,這是翻譯史研究最常見的一種視角,可以研究一個國家的翻譯史,還可研究一定時期的翻譯史”(許鈞、朱玉彬,2007)。就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而言,其翻譯活動的研究視角既體現出不同階段的時間特征,同時也具有不同地域的空間特征。在具體的史學研究中,時空視角雖密不可分卻又各有側重。

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譯介要素分析:1899-1949》一文中,雷芳主要側重于時間視角,圍繞《共產黨宣言》在1899-1949年這一時期的譯介活動進行梳理。邱少明在其博士學位論文《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史(1912至1949年)》中,從時間視角實現民國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翻譯活動的內部窺探。在《<資本論>在中國的翻譯、傳播和接受:1899-2017》一文中,徐洋、林芳芳兩位學者重點運用時間視角,詳細介紹1899-2017年期間《資本論》在中國的翻譯過程。

除上述時間視角之外,空間視角也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得以廣泛運用。例如,在《從歐洲到溫州——我國翻譯、傳播<共產黨宣言>的故事》一文中,楊金海和范強鳴兩位學者主要基于跨地域的空間視角,著重探討有關《共產黨宣言》自歐洲到溫州的跨國別翻譯活動。張豹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日本渠道研究(1899-1921)》中,以空間視角為中心,深入探究馬克思主義由日本進入中國的譯介活動。在《俄國-蘇聯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傳入中國的歷史回顧》一文中,胡為雄重點借助空間視角,圍繞俄蘇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傳至中國的翻譯活動展開追溯。同樣,在其《赴日留學生與“日本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一文中,胡為雄側重以空間視角,就日本馬克思主義通過留學生傳入中國的翻譯活動詳細闡述。

另一方面,多種學科視角是翻譯史研究跨學科性質的重要體現。“學科的交叉與融合,能整合優質資源,碰撞思想火花”(劉巧玲、許鈞,2021),這在翻譯史研究方法、研究視角中有著充分體現。穆雷和歐陽東峰(2015)在《史學研究方法對翻譯史研究的闡釋作用》一文中認為:“目前翻譯史研究方法可借鑒兩大類學科方法:一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二是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如計量學、心理學等。”相應地,翻譯史研究視角也與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相互觀照,最終構成歷史學、文獻學、考據學、翻譯學、文化學、政治學、統計學等諸多學科視角。

2.1 歷史學視角

在《恩格斯著作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歷史考察》一文中,于艷艷主要借助歷史學視角,整體考察20世紀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的譯介情況。胡為雄在《俄國-蘇聯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傳入中國的歷史回顧》一文中通過史學視角詳細回顧了1920-1990年俄蘇馬列主義的譯入活動。王寧在其《翻譯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歷史作用及未來前景》一文中,運用歷史學的研究視角,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翻譯活動對于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啟示。

在《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周會會以史學視角為側重,對陳氏《共產黨宣言》的翻譯活動展開梳理。周霞和曾長秋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初傳播者——介紹陳望道之前中國學者對<共產黨宣言>的翻譯活動》一文中,同樣依托歷史學視角,圍繞1920年之前的《共產黨宣言》翻譯活動進行全面剖析。

2.2 文獻學、考據學視角

在《<共產黨宣言>漢譯歷史與譯本演變》一文中,譚淵借助文獻的搜集與考證,梳理了《共產黨宣言》譯作版本。陳家新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翻譯和版本研究》一文中,同樣通過對《共產黨宣言》譯本史料的考析,探究了《共產黨宣言》的譯作翻譯與版本情況。在《<共產黨宣言>漢譯考》一文中,黃忠廉基于文獻考據視角對19世紀末至2008年間《共產黨宣言》的譯者、譯本、出版展開文獻搜集與史料考證。

在《<共產黨宣言>最早中文版翻譯及保存》一文中,趙立霞和素秋圍繞1920年陳氏《共產黨宣言》的翻譯背景、翻譯過程、印刷出版及歷史意義進行資料搜集與譯本考據。在《20世紀<共產黨宣言>漢語全譯本考錄》一文中,鄭錦懷以文獻學、考據學為視角深入挖掘《共產黨宣言》陳譯本的初版時間。在《從北京大學圖書館<1919-1920年西文圖書登錄簿>看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引進與傳播》一文中,鄒新明和陳建龍通過文獻學、考據學視角對《1919-1920年西文圖書登錄簿》這一史料予以詳盡解析。

2.3 翻譯學、語言學視角

在有關翻譯問題的微觀探析方面,陳紅娟在《版本源流與底本甄別:陳望道<共產黨宣言>文本考辨》一文中,借助翻譯學、語言學視角對不同譯本的術語譯法展開對比研究。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源頭一瞥——從<共產黨宣言>重要語句的中文翻譯說開去》一文中,楊金海也同樣將《共產黨宣言》的詞句譯法貫以翻譯學、語言學視角進行深入解讀。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初問題初探——以<共產黨宣言>文本翻譯為例》一文中,梁振寧以翻譯學為主要視角,全面闡釋《共產黨宣言》的文本翻譯問題。在《<共產黨宣言>的早期漢語節譯:基于翻譯視角的考察》一文中,張蝶以譯學視角針對《共產黨宣言》早期譯本的翻譯對象予以探析。李田心的《<共產黨宣言>首句翻譯探析》也優先選取翻譯學視角,圍繞陳氏《共產黨宣言》譯本首句的翻譯問題深入解析。

在有關翻譯活動的譯學分析方面,李百玲借助《從翻譯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一文,從翻譯學視角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翻譯活動的意義與價值詳細考察。王東風和李寧的《譯本的歷史記憶: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解讀》從譯學視角出發,以語言學視角為基礎,系統探析《共產黨宣言》譯作的語言特征。王錚在《陳望道——中文<共產黨宣言>全譯本第一人》一文中著重從翻譯學視角圍繞陳望道的翻譯活動及其譯學價值進行解讀。在《陳獨秀的譯事活動和譯學見解》一文中,韓虎林借助翻譯學的研究視角,對陳獨秀20世紀早期的翻譯活動展開內部考察。在《漢譯日文圖書在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的作用論析》一文中,金鑫榮和田雁采用翻譯學視角,就日譯本對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翻譯傳播的譯學價值進行深入挖掘。

2.4 傳播學視角

在《從歐洲到溫州——我國翻譯、傳播<共產黨宣言>的故事》一文中,楊金海和范強鳴借助傳播學視角對《共產黨宣言》從歐洲到溫州的譯介與傳播進行探討。從嬌嬌在《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及其當代啟示》一文中以傳播學的研究視角,對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背景與意義深入挖掘。王剛的《<共產黨宣言>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點——以<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和傳播為視角》基于傳播學視角,結合《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傳播方式展開梳理。在《五四時期李大釗向青年學生群體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途徑研究》一文中,舒悅通過傳播學視角實現對李大釗關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路徑考察。

在《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及方式探析》一文中,張馨月基于傳播學的考察視角,對翻譯著作、興辦報刊、設立進步社團等馬克思主義傳播方式進行歸納。在《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路徑及其啟示》一文中,張磊以傳播學視角對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背景、過程與意義展開系統探析。

2.5 譯介學

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譯介要素分析:1899-1949》一文中,雷芳主要運用譯介學視角,圍繞1899-1949年《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譯介對象、方式等特征展開研究。在《陳望道譯本之前的<共產黨宣言>譯介及其政治目的分析》一文中,王新剛以譯介學為視角,對20世紀初至十月革命時期《共產黨宣言》譯介的主體、過程、問題及價值進行解讀。

方紅在《20世紀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譯介傳播》一文中從譯介學研究視角對五四運動前馬克思主義的譯介背景、譯介方式等深入闡釋,在其另一篇文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譯介源頭探析》中,同樣以譯介學的研究視角,詳細探析馬克思在中國初期譯介的來源、背景、方式及效果等要素。張殿清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出版印刷界的貢獻——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七十周年》一文側重譯介學視角,著重考察出版機構對于馬克思主義著作譯介的作用與影響。

2.6 政治學視角

在《李漢俊對早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貢獻及啟示》一文中,虞志堅和鐘聲借助政治學視角詳細探究李漢俊早期馬克思主義翻譯活動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聯系。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作用研究——以<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為例》一文中,高淑玲運用傳播學的研究視角,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共產黨宣言》翻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間的深層關系展開剖析。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馬列主義著作的翻譯及傳播研究》一文中,辛旭基于政治學視角圍繞馬克思主義譯介活動對于中國革命的指導過程進行解讀。閆子玲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一文同樣從政治學視角深入挖掘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于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價值與意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一文中,李偉和馬靜通過政治學視角全面考察馬恩著作翻譯活動對于中國革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與意義。

除了上述6個主要學科視角外,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現有成果中關于其他學科視角的體現相對較少。例如,在碩士學位論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日本渠道研究(1899-1921)》中,張豹選用統計學視角,針對1899-1921年期間日本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譯作刊發情況進行計量分析。王東風和李寧在《譯本的歷史記憶: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解讀》一文中,以文化學視角為參照,圍繞陳氏《共產黨宣言》的譯文翻譯與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文化語境展開探討。

3 研究目標

通過史料的搜集、甄別與分析歸納得出科學、全面的譯史史論是譯史研究的重要任務。對既有史論去偽求真,空缺譯史開展填補,即譯史重寫成為譯史研究的必需環節,也是譯史學家們的主要研究目標之一。一方面,關于譯史重寫中既有史論的去偽求真,謝天振(2019)教授曾在《百年五四與今天的重寫翻譯史——對重寫翻譯史的幾點思考》一文中作出以下解讀:“對于一些被譯界普遍接受的觀點,諸如對嚴復“信、達、雅”的認識、對林譯價值的認識等,也應該站在今天的理論認識高度,進行新的闡釋和分析。”另一方面,譯史重寫過程中還要求治史者對以往學界鮮有提及或尚無關注的空缺譯史開展填補研究。就本文的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而言,體現譯史重寫這一研究目標的現有成果占比較小,共計5篇。

3.1 史論的去偽求真

在由陶柏康譯、石川禎浩的《關于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一文中,作者對日本出現的《共產黨宣言》出版物、手抄本等史料深入挖掘,最終得出陳望道譯本以《共產黨宣言》日譯本為參照這一史論,推翻既往學界陳氏譯本以英日譯本為參照藍本的錯誤觀點。借助《20世紀<共產黨宣言>漢語全譯本考錄》一文,鄭錦懷運用文獻學、考據學方法,對《共產黨宣言》陳譯本的出版時間進行挖掘,得出《共產黨宣言》陳譯本于1920年8月由又新印刷廠印刷面世的客觀史論,糾正既往學界《共產黨宣言》陳譯本于1920年4月在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的錯誤結論。

在《毛澤東初讀<共產黨宣言>的版本及翻譯史實考辨——兼與陳家新研究館員商榷》一文中,楊德勇通過對報紙、文獻、刊物等大量的史料分析,充分證實毛澤東初讀的《共產黨宣言》為羅章龍譯本這一史論存在偏頗,并得出1921年11月前羅譯本并不存在,《共產黨向宣言》劉仁靜譯本并不存在及毛澤東初讀的《共產黨宣言》為陳譯本的最新史論。

3.2 譯史的空白填補

《查找建黨前后張西曼翻譯的<俄國共產黨黨綱>的經過》一文中,為彌補張西曼遺著委員會解散導致的譯史空缺,張小曼通過對張西曼《俄國共產黨黨綱》譯作版本的全面搜集,填補了學界關于張西曼翻譯活動的譯史空白。邱少明在其博士學位論文《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史(1912至1949年)》中,對1912-1949年期間(包括建黨準備階段)學界少有提及的《列寧的婦女解放論》(1921)、《俄羅斯的新青年問題》(1920)等馬克思主義非經典譯作進行挖掘,填補了譯史的空白。

四、研究的主要問題

筆者從現有成果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展開探討,以期對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研究的重點問題全面把握。一般而言,翻譯史的研究對象涉獵廣泛,層次豐富。許鈞和朱玉彬(2007)兩位學者在《中國翻譯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評五卷本<中國翻譯通史>》一文中指出:“翻譯史作為一門學科史,它的研究對象可以說是過去和現在發生的種種翻譯現象,重點包括翻譯活動、翻譯事件、翻譯人物、翻譯機構、翻譯流派等。”關于譯史研究對象的探討,穆雷和歐陽東峰(2015)也有類似闡述:“翻譯史研究有不同的描寫對象和敘述結構,如翻譯家、翻譯機構、翻譯思想、翻譯理論、翻譯作品、翻譯運動等。”參照上述定義,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解讀,根據其思想內容的導向側重,筆者就當前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研究對象進行如下劃分:翻譯人物、翻譯作品、翻譯理論、翻譯活動、出版機構。

1 以翻譯人物為導向

此類研究成果共計17篇,其中身份考證類2篇,教育、工作經歷類5篇,思想立場類6篇,翻譯目的與動機類5篇,譯者構成類2篇,譯者風格類2篇(文獻分類數據存在重復,下文同)。由于文章篇幅所限,筆者在下文只擇取相關的部分成果予以介紹。

關于譯者身份的考證,周國長《<十月革命給了我們什么>的翻譯與傳入》在一文中對建黨前《十月革命給了我們什么》的譯文作者展開追溯。在《蜀魂是我國最早全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的人》一文中,黃國秋和田伏對1907年《共產黨宣言》的最早譯者“蜀魂”的身份深入挖掘。

對于譯者教育背景與人生經歷的探討,在《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一文中,陳祥有圍繞陳望道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進行詳細梳理。許黎英和朱順佐在《簡論陳望道早期宣傳馬克思主義與建黨活動》中對《共產黨宣言》譯者陳望道參與、組織上海共產黨等相關生平事跡予以探究。

在譯者的思想立場方面,陳德用和張瑞娥在《楊明齋的翻譯活動探微》一文中就譯者素養、文化態度等方面深入探析。在《從翻譯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一文中,李百玲以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著作譯者的政治立場為對象展開相關闡述。許黎英和朱順佐在《簡論陳望道早期宣傳馬克思主義與建黨活動》一文中對陳望道自身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培養與塑造進行介紹。

關于譯者的翻譯目的與動機,方紅和王克非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一文中針對1920年前《共產黨宣言》譯者翻譯動機的變化全面解讀。汪越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過程中譯者的角色轉化——以<社會主義神髓>四個譯本的變遷為例》一文中就《社會主義神髓》四個譯者的翻譯目的展開逐一剖析。

至于譯者的構成問題,胡為雄在《赴日留學生與“日本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一文中對20世紀初日本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譯者構成(摩漢、李鳳亭等日本留學生,陳獨秀、施存統、王右木等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以及范壽康、陳溥賢等在日學者、媒體界人士)實現系統梳理。在譯者風格方面,程運麒在《李季<社會主義史>馬克思章的譯介問題研究》一文中圍繞李季《社會主義史》偏于白話的翻譯風格進行解析。

2 以翻譯作品為導向

此類研究成果共計37篇,其中譯作出版類12篇,譯作版本類9篇,譯作語言與內容類11篇,譯作傳播類5篇。

關于譯作出版,張小曼《查找建黨前后張西曼翻譯的<俄國共產黨黨綱>的經過》一文中對于《俄國共產黨黨綱》的出版信息展開追溯。在《陳望道最早翻譯<共產黨宣言>》一文中,楊金海和胡永欽就《共產黨宣言》陳氏譯作的出版背景予以探究。鄭錦懷在《20世紀<共產黨宣言>漢語全譯本考錄》中對陳氏《共產黨宣言》譯本的出版時間進行系統考證。

關于譯作版本,張小曼在《查找建黨前后張西曼翻譯的<俄國共產黨黨綱>的經過》一文中對《俄國共產黨黨綱》的現存譯本展開系統搜集。在《版本源流與底本甄別:陳望道<共產黨宣言>文本考辨》一文中,陳紅娟主要對陳氏《共產黨宣言》的譯本分布及其參照底本詳細探究。

對于譯作的語言與內容,王東風和李寧在《譯本的歷史記憶: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解讀》一文中圍繞陳氏譯作中的語言文體、修辭色彩深入解析。張蝶在《<共產黨宣言>的早期漢語節譯:基于翻譯視角的考察》一文中也就《共產黨宣言》早期漢譯本的語體問題系統考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初問題初探——以《共產黨宣言》文本翻譯為例》一文中,梁振寧以馬克思主義譯作中的精神內涵、意識形態等內容展開詳細探討。

對于譯作傳播,陳紅娟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中著重圍繞《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傳播的受眾群體予以解讀。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點——以<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和傳播為視角》一文中,王剛對《共產黨宣言》譯作的多路徑、多梯次等傳播模式進行系統歸納。

3 以翻譯理論為導向

此類研究成果共計11篇,其中翻譯方法與策略類9篇,翻譯思想與理論類2篇。

關于翻譯方法與策略的探討,李田心在《<共產黨宣言>首句翻譯探析》一文中就陳氏中譯本首句spectre一詞的翻譯方法展開重點闡述。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一文中,方紅和王克非對于《共產黨宣言》翻譯中的譯名擬定與譯法規范進行深入探討。在《20世紀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譯介傳播》一文中,方紅以五四運動前關于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譯策略為對象進行系統研究。

對于翻譯思想與理論的解讀,在《陳獨秀的譯事活動和譯學見解》一文中,韓虎林對陳獨秀的“翻譯為革命、政治服務”和“翻譯即為求真”等譯學思想開展全面解析。在《李季<社會主義史>馬克思章的譯介問題研究》一文中,程運麒就李季翻譯中的譯詞選擇、歸化理論分別予以探究。

4 以翻譯活動為導向

此類研究成果共計33篇,其中翻譯與譯介類27篇,翻譯活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類6篇。

對于翻譯與譯介的多元考察,王輝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往事》一文中以陳望道《共產黨宣言》翻譯活動的背景、過程及價值為對象進行系統梳理。1998年《光明日報》刊登的《<共產黨宣言>已有六種少數民族文字翻譯文本》一文圍繞朝鮮族早期共產主義者李東輝關于朝文版《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活動展開探討。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譯介》一文中,羅列對于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活動中的理論旅行、意識形態操控、概念建構等問題予以深入闡釋。雷芳的《<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譯介要素分析:1899-1949》一文借助譯介學的研究視角,對1899-1949年期間中國關于《共產黨宣言》譯介活動的內容、途徑、受眾與效果進行全面考察。在《20世紀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譯介傳播》一文中,方紅對20世紀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譯介的載體、背景與意義等要素開展深入解析。

對于翻譯活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多維探析,虞志堅和鐘聲在其《李漢俊對早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貢獻及啟示》一文中運用政治學視角,從李漢俊關于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譯出版活動中歸納得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源動力、基本前提等。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一文中,閆子玲就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翻譯活動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作用與啟示予以深度挖掘。

5 以出版機構為導向

此類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共計3篇。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日本渠道研究(1899-1921)》一文中,張豹對1899-1921年馬克思主義譯作(日本傳入中國)的刊發情況、出版機構以及地域分布進行梳理。王東風和趙嘏在《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一文中圍繞《晨報》、《每周評論》、《新潮》、《新青年》、《國民》等翻譯出版機構展開介紹。張殿清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出版印刷界的貢獻——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七十周年》一文對出版機構在馬克思著作譯介傳播中的作用予以深入探析。

五、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從研究方法來看,學界現有的史料搜集法以線下館藏、線上網絡的新型模式為主,而對于調查走訪歷史親歷者或其親屬的傳統模式有所忽視。一般而言,通過后者獲取的史料價值與可信度往往優于前者。以現有成果來看,大部分譯史學家均采用整理回憶錄、查閱館藏文獻、閱讀書信報紙以及篩選網絡數據庫等史料搜集法,只有陳祥有、張小曼等少數研究者通過譯史事件當事者或其親信實現更高價值的史料獲取。

從研究視角來看,在歷史學、文獻學、考據學的基礎之上,本文現有成果多以翻譯學、語言學為研究視角,對于傳播學、譯介學、政治學,尤其是統計學視角的運用相對不足。就現有成果而言,傳播學視角多限于譯作傳播背景、傳播方式、傳播價值等基本要素的探討,政治學視角目前僅集中于翻譯活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解讀,而統計學視角僅在譯作印刷版次、譯本數量研究中有簡單體現。

從研究目標來看,現有研究成果對重寫譯史這一治史目標關注較少。譯史研究者們普遍專注于對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的順向挖掘,缺少對既有史論的反向考證和對譯史空白的查漏填補。在現有成果中,僅有邱少明、張小曼、楊德勇、鄭錦懷等學者進行既有史論的求真考證、空缺譯史的及時填補。

從研究對象及內容來看,對于翻譯人物主體風格、翻譯作品傳播、翻譯思想與理論的研究成果較少,關于翻譯機構、翻譯流派的研究也有待補充。研究者主要圍繞譯者的思想立場、翻譯動機展開闡述,對譯者構成、譯者風格等要素少有提及。譯作傳播研究的內容多局限于傳播模式、傳播特點的解析。當前學者對于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中的譯學思想與理論還尚未進行全面、系統地梳理歸納。學界關于建黨準備階段翻譯機構、翻譯流派等其他對象的研究稍顯滯后。

鑒于上述問題與不足,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重視對歷史事件親歷者或其親屬的史料獲取。一方面,重視從歷史當事者處獲得史料。“在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往往當事人自己的記述價值比較高。”(樓飛燕,2011)而對于譯史研究中因歷史當事者離世而造成的史料錯失,穆雷(2000)曾遺憾表示:“對于已故翻譯家的研究,只能依賴留存在世的譯著譯論和其他文字材料,如能搶在他們過世之前,與活生生的翻譯家對話,則能更加深刻而生動地了解他們的翻譯思想和心理狀態,使翻譯家研究更具權威性。”由此,當下譯史學家們應加快研究進程,努力在最短時間內向歷史當事者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一手史料。另一方面,重視對歷史當事者親屬的史料獲取。相較于歷史當事者,與其關系密切的親屬也是治史者獲取寶貴史料的來源之一。使用學界現有史料搜集法獲取的史料,其價值則稍顯遜色。當前,譯史研究者們普遍通過博物館、檔案館、文化館等線下實地考察,抑或借助文獻庫、資料庫、數據庫等線上網絡索引進行史料搜集。相比之下,針對譯史事件親歷者或其親信開展探尋走訪,往往能獲得預期更好、價值更高的珍貴史料。例如,陳祥有在《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一文中通過對陳望道胞弟陳致道的問詢走訪,獲得了關于陳氏翻譯活動的寶貴史料。又如,張小曼借助對譯史事件當事人——其父張西曼遺存譯作的整理,為后續張西曼翻譯活動的研究展開提供了可信度更高的一手史料。因此,學界應在沿用現有史料搜集法的同時,大力加強對譯史事件當事者或其親屬的史料挖掘,提高譯史研究的整體水平。

二是加強對譯史研究視角的運用與拓展。首先,強化建黨準備階段譯史既有研究視角的運用。例如,深度挖掘翻譯活動對于開展中國革命、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與意義,豐富政治學視域下的譯史研究。同時,對翻譯機構、出版機構、翻譯流派的構成與分布予以量化研究,以此凸顯譯史研究中的計量學視角。其次,拓展當前建黨準備階段譯史的研究視角。除了歷史學、文獻學、政治學等人文社會學科視角,譯史研究者們還可以借助語料庫語言學、心理學、計量學等自然學科視角。例如,基于語料庫語言學視角,譯史學家們可擇取“翻譯人物”、“翻譯主題”、“翻譯作品”、“譯事贊助方”等參數,嘗試設計構建“中國共產黨建黨準備階段翻譯史史料庫”。

三是注重對譯史研究對象與內容的豐富與補充。一方面,豐富譯史的既有研究內容。例如,學界應重視對于翻譯家個人翻譯風格的考察與把握,既為譯作語言特征的解讀奠定基礎,也為譯作傳播效果的分析提供參考。鑒于當前建黨準備階段翻譯思想與理論研究零星散亂,史學家們應在全面梳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系統化歸納。另一方面,填補譯史研究的空白版塊。例如,在文獻考據的基礎之上,學者們可借助定量分析法,對翻譯機構的地域分布、設立時間、刊物成果等指標進行統計考察。對于馬克思主義專題著作的譯者,學界可按照翻譯風格、教育背景、政治立場等要素,實現該專題譯者流派的初步劃分。

[1] 賈洪偉. 2019. 國內翻譯史研究的幾個問題[J]. 外國語文, (1): 118-127.

[2] 毛澤東. 1993. 毛澤東選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3] 樓飛燕. 2011. 基于史料分析與問題探討的“史證教育”探究[J]. 蘭臺世界, (5): 53-54.

[4] 劉巧玲, 許鈞. 2021. 如何拓展翻譯研究視野——許鈞教授訪談錄[J]. 中國翻譯, (2): 87-93.

[5] 穆雷. 2000. 重視譯史研究 推動譯學發展——中國翻譯史研究述評[J]. 中國翻譯, (1): 44-48.

[6] 穆雷, 歐陽東峰. 2015. 史學研究方法對翻譯史研究的闡釋作用[J]. 外國語文, (3): 115-122.

[7] 謝天振. 2019. 百年五四與今天的重寫翻譯史——對重寫翻譯史的幾點思考[J]. 外國語, (4): 4-6.

[8] 許鈞, 朱玉彬. 2007. 中國翻譯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評五卷本《中國翻譯通史》[J]. 外語教學與研究, (6): 451-455.

[9] 鄭錦懷, 岳峰. 2011. 翻譯史料問題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 (3): 445-452, 481.

H059

A

1008-665X(2021)6-0012-13

2021-09-27;

2021-11-16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項目“中央文獻核心語匯多語種詞典編纂和數據庫開發”(KYD 19027)

王銘玉,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語言符號學

鄒昊平,博士生,研究方向: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對外翻譯

(責任編輯:張新萌)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情侣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欧美啪啪网|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青青操国产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无码在线激情片|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 久久a级片| 热99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欧美国产中文|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五月婷婷精品|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人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一级爆乳无码av|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91啦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四虎综合网|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婷五月综合|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高清免费毛片|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欧美成人国产| 自拍偷拍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