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新彩 王文怡 趙夢麗
(吉首大學商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將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是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表現。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戰略,明確指出金融機構要全力支持電子商務進農村,實行金融機構與電商融合的創新模式。我國村鎮銀行金融機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通過積極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多方合作等方式全力支持農村金融發展[1]。
目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湘西州”)農村電子商務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湘西州致力于打造一條具有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之路。近些年,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看準了農村電商平臺的發展前景,紛紛構想農村電商發展新藍圖,加快了電商進村的步伐。2015年11月,淘寶特色中國·湘西館上線,這個電子商務銷售公共平臺使湘西的特產搭乘“電商快車”輸送到全國各地,積極推廣了湘西的特色農產品。同時,湘西州越來越多的縣市開始利用公眾號、直播帶貨等方式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截至目前,湘西州已經與包括淘寶、京東等知名電商企業在內的數十家電商平臺展開合作。據實地調研,湘西州累計注冊鄉村電子商務企業和電商服務點均在200個以上。與此同時,2021年湘西州開始加快5G的推廣試用,努力追上省先進地區的通信水平,為電子商務的進一步茁壯發展提供沃土。
為推進電子商務發展,湘西州人民政府鼓勵村鎮銀行金融機構為電子商務企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將金融扶貧站、便利取款點和農村電商服務點進行一體化共建[2];將電子商務企業信貸納入縣市政府與村鎮銀行合作內容,達到一定信貸規模的,由地方政府給予獎勵。同時,湘西供銷合作社攜手村鎮銀行聯合建立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了鄉村惠農金融服務站,向網點和農戶專業合作社及時發放貸款。目前,湘西州電子商務經營情況良好,村鎮銀行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農村電商還存在不少問題。電商如何更好地利用村鎮銀行進駐農村是相關人員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
從湘西州村鎮銀行金融機構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現狀來看,村鎮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投放較為謹慎,辦理的農村電商信貸業務數量有限,針對農村電商發放的特色專項貸款較少,還無法滿足當前農村電子商務大力發展的現實需求。盡管村鎮銀行金融機構均在打造自己的電商平臺,但是部分村鎮銀行還未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其運作模式依舊采用傳統的金融機構管理方式,加之農戶貸款范圍廣、數量大、村鎮銀行信貸工作人員少、交通工具有限等,導致信貸員服務半徑小、管理經驗欠缺、服務管理質量差,影響了其服務工作的積極性,進而導致管理效率低下、農村電商交易量較小、貸款工作更加艱辛,與市場上成熟的電商平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3]。同時,當地政府和監管機構未出臺和落實激勵村鎮銀行扶持電商發展的配套政策,使村鎮銀行金融機構在助力電商上有心無力。
首先,在傳統信貸模式下貸款時,通常只注重抵押而輕視信用。農村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戶的土地所有權歸屬除法律規定以外,屬于集體所有,不可抵押,而住房又是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不能抵押。因此,農村電商在提供有效抵押物方面極其困難。所以,農戶進行大額貸款時存在著擔保難和抵押難的問題。因此,不動產抵押擔保資產不足造成農村電商承貸能力和資金不足,制約了電商產業發展。其次,在傳統信貸模式下,村鎮銀行金融機構與農村電商企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由于大部分農村電商企業處于創業初期階段,自身規模較小、資金較少、擔保較弱且風險難以把控,村鎮銀行金融機構很難精確掌握這些農村電商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對于其收益也難以精確評估。因此,村鎮銀行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更趨謹慎,融資效果受到一定影響。最后,由于當前農村組織性較差、相互監督的社會條件逐步解體,身邊的不誠信現象對農民產生消極影響,使農民的誠信意識下降,出現相互袒護和集體逃債的現象,加大了聯保體的清收難度,抑制了村鎮銀行金融機構發放聯保貸款的積極性,使得農村電商聯保空間不大。
首先,農村金融環境欠佳、創新基礎不夠。一些農村地區社會信用意識較為淡薄,逃避金融債券現象較為突出,部分村鎮銀行機構基于風險控制考慮,更注重傳統存貸款業務的發展,不愿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其次,村鎮銀行金融機構的權利、能力和水平有限,風險管理機制和創新機制還未有效協調運行,提供差別化金融產品的積極性較低;最后,村鎮銀行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人才缺失,特別是對專業素質要求較高的創新型人才匱乏,直接導致目前金融產品仍處于較低層次。
政府應當在扶持農村電商發展工作中發揮好自身的主導作用,積極制定扶持政策,使農村電商發展與村鎮銀行金融機構盈利性目標相匹配[4]。首先,政府應加大專項財政投入力度,擴大貸款信貸規模。其次,政府應積極設立農村電商擔保和風險補償專項基金,投入一定的財政資金,引入社會資金。最后,政府應加強對農村電商的規劃,引導投資機構確定正確的投資方向,打造特色農產品。同時,村鎮銀行金融機構應當充分用好政府出臺的電商產業發展政策,充分了解和主動對接農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全心全意為農戶服務。
首先,村鎮銀行金融機構應針對農業市場不同的應用場景,完善用足央行再貸款和延期支持工具,通過當地融資平臺,建立全面覆蓋的融資體系,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和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緩解農村電商企業信貸需求緊張的局面,引入除傳統金融機構貸款外的其他融資渠道,擴大村鎮銀行信貸規模,有效解決農村電商企業融資擔保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其次,村鎮銀行金融機構應當不斷完善網絡信貸管理系統,健全貸款審核審批機制,加強對網絡貸款業務的全程管理,從而降低網絡貸款風險。同時,要加強對村鎮銀行專業人員的培訓,堅守金融機構定位,不斷提升金融機構的管理、服務水平,在服務“三農”方面發揮作用。
首先,村鎮銀行金融機構應當充分利用好政府出臺的電商產業發展政策,利用好互聯網技術,針對農村電商的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趨勢,融入新理念、新元素,引入新技術、打造新的業務流程和業務模式,發揮金融科技在重效率、強安全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其次,村鎮銀行金融機構應當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宣傳“網上申貸”服務,協調好線上和線下的服務方式,優化業務流程[5]。最后,村鎮銀行金融機構應當根據農戶的現實情況及個人喜好,設計豐富多樣的新型農產品電商技術操作及運營等相關培訓課程,落實好示范性培訓工作。例如,村鎮銀行金融機構可通過開展電子商務進村專題公益講座等活動,現場宣傳金融科技知識、講解金融政策和金融產品。
全面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只有充分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村鎮銀行金融機構的有利契機,才能更好地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支撐,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