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杰
(山東省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 256600)
牛產品在我國受到廣泛歡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牛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但育肥牛養殖過程中陸續出現一些問題,極大影響了我國養殖業的發展。因此,分析育肥牛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改進策略十分必要。
當前從事育肥牛養殖的人員主要為各地區農戶,以家庭為單位對育肥牛進行管理。育肥牛養殖農戶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足夠的管理意識,且人力有限,無法構成完善的管理體系。另外農戶可能會因為對育肥牛市場的信息變動無法及時了解,不能針對性調整育肥牛養殖計劃或養殖技術,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由于養殖資金和成本控制等問題無法保障養殖設備設施的充分提供,打擊了農戶進行育肥牛養殖的熱情。
育肥牛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疾病癥狀如沒有在早期處理,將會發展成傳染病,造成巨大的損失。農戶在進行育肥牛養殖時,沒有對養殖進行系統化處理,缺少牛疾病預防和管制手段,他們對育肥牛養殖中疾病診斷及治療往往是憑借經驗。因此,救治育肥牛的成功率并不高,導致早期疾病發展成大病,造成死亡。這種情況增加了肥牛的死亡率,降低了牛肉品質。
在多數微型、小型養牛場中,農戶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學習、培訓,依靠多年養殖經驗進行養殖。在養殖過程中缺乏科學的養殖知識,對優化養殖效率、養殖資金周轉沒有足夠的認識,僅僅利用經驗進行管理,出現許多錯誤,影響育肥牛的品質和養成率。農戶素質不齊,實施的各項養殖措施不到位,提高育肥牛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了育肥牛的養殖風險[1]。
隨著育肥牛養殖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牛產品的品質要求逐漸提升。因此,農戶們需要進行育肥牛選育工作,提高育肥牛品質,提高牛肉品質和產量。但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農戶缺少對育肥牛品質改良的意識和資金,導致牛肉品質逐漸下降,養殖效率下降,不能滿足當前消費者的需求,阻礙了育肥牛養殖行業整體生產性能的提升。
優良的飼料、科學的飼喂方法有助于育肥牛的優質養殖。良好的飼料將為育肥牛提供足夠的營養,保證育肥牛健康成長。但在育肥過程中,由于秸稈、青草等飼料低廉且易獲取,農戶往往將其作為育肥牛的主要飼料,以此降低飼料成本。這導致育肥牛無法獲取足夠的營養,發育不良,品質一般,不滿足市場需求,使育肥牛養殖的經濟效益下降。
在現有的育肥牛養殖管理機制基礎上,建立完善的養殖管理結構。針對不同區域及不同規模的養殖場進行考察和分析,制定專門的管理改善方案。對育肥牛養殖者提供多種培訓,指導科學的養殖方法和管理方法,促進育肥牛養殖管理者對養殖責任的認知和理解,增強養殖者科學管理意識,提高養殖者管理水平。在養殖過程中,農戶可將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不斷完善養殖管理制度。在提高養殖管理者專業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育肥牛養殖效益。
2.2.1 加大防疫宣傳力度
有關部門應加強防疫知識普及工作,加深養殖者對疫情防控的認知,提高養殖者的防疫水平,減少養殖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降低養殖風險。
2.2.2 建立科學的防疫體系
防疫制度一般分為消毒管理制度、防疫監督制度、清洗消毒制度和免疫管理制度等幾個方面。有關部門應主動對微型、小型育肥牛養殖場提供協助,制定完善的防疫制度。另外,養殖者應建立完整、嚴格的防疫體系,秉承先防后治的理念,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防止疫情傳播。對于突發疫情應第一時間將病牛隔離,對癥下藥;如果育肥牛的病情嚴重、傳染性強,應及時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如焚燒、深埋等,防止疾病傳播;在育肥牛采取救治措施后,需要確認病情痊愈才能放回飼養[2]。
2.2.3 規范疫苗的使用
接種疫苗能有效控制育肥牛疫情的傳播。基于疫苗的特殊性,嚴格管控是必要的。養殖者在購買和使用時應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忌違規使用,做好防疫部門指導的統一防疫工作。
2.2.4 消除防疫誤區
僅對育肥牛使用藥物和疫苗并不能完全預防疾病帶來的不良影響。對飼養環境的管理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因素,不良的衛生環境將為病原體傳播提供支持,盡管疫苗接種和藥物使用可以控制疾病的傳播和感染,但在得到治療前,疾病將會降低育肥牛的抵抗力,導致疾病傳播及并發癥的出現,降低育肥牛養殖效益。因此,對疾病的先防后治十分重要。
通過專業的系統培訓可以提高育肥牛養殖者的養殖能力,傳達科學育肥方式,從而推動育肥牛養殖行業良性發展,提高育肥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和養殖品質。農技站應到村莊開展技術宣講,介紹育肥牛養殖知識要點,推廣先進育肥牛養殖技術,育肥牛養殖者應主動向農技站等部門提出培訓申請,經過審批后參與課程培訓和實踐,逐漸形成標準化的養殖管理模式。
改善育肥牛養殖種類少和品質差的現狀,有引進新品種和雜交選育兩種方法。
2.4.1 引進優質育肥牛品種
農戶應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引進優質育肥牛品種,并對其進行本土化改良,擴展育肥牛的種類,提高育肥牛的養殖收益,促進當地育肥牛養殖發展。
2.4.2 開展科學雜交選育
育肥牛的科學、合理選育方法有經濟雜交法、輪回雜交法及育成雜交法3 種。經濟雜交法利用公牛和母牛配種,將后代作為育肥牛;輪回選育法是選擇兩個不同品種的公牛,令母牛先與一只公牛進行交配,然后讓產下的后代與另一只公牛進行交配,最終的后代作為育肥牛;育成雜交法是通過最少兩次雜交經驗產生全新的牛品種,保障雜交質量[3]。
利用科學試驗來比較用高品質飼料和用普通飼料飼喂的育肥牛的牛肉品質,從經濟、重量、肉質等方面對育肥牛養殖者進行市場培訓,提高養殖者對飼料配制的認識,調整飼料方案。在育肥牛飼喂管理期間,養殖者應為育肥牛提供足夠的飼料和水,保證育肥期間牛的營養供給。這樣就可以切實保證育肥牛的營養,提高育肥牛的牛肉質量,促進育肥牛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育肥牛養殖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建議行業工作者建立養殖管理體系、加大防疫的宣傳力度、建立科學防疫體系、規范疫苗使用、消除防疫誤區、加大養殖人員的培養力度、優化養殖品種的選育、合理配制飼料,推動育肥牛養殖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