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山
(山東省新泰市禹村鎮畜牧獸醫工作站 271213)
在養豬生產中,由于環境條件較差、飼養營養不平衡、感染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疾病等,均會導致豬群體質變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誘發豬群感染腹瀉性疾病。為了有效防治豬群發生腹瀉性疾病,現將生產中常見的豬腹瀉性疾病的發病原因與防治要點總結如下。
引起豬群發生腹瀉性疾病的原因相對復雜且種類繁多,根據發病因素分為傳染病病因和非傳染病病因,其中傳染病病因可以分為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和寄生蟲性腹瀉等。非傳染病病因引起的腹瀉有消化機能障礙、營養因子缺乏和應激因素等。豬群發生腹瀉性疾病一般不是由單純的一種病因引起的,尤其是仔豬發生腹瀉后往往因體質下降、抗病能力較差,會發生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不僅加重病情,還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
仔豬體質弱小、各個組織和器官發育不完善,沒有建立完善的微生態體系,自身抗病能力較差,對外界環境和病原微生物相對敏感。
哺乳期的仔豬經常發生傳染性的腹瀉,保育仔豬一般因為斷奶、飼料更換、溫度過低、轉群等應激因素而發生非傳染性的腹瀉,這兩種腹瀉通常是相互關聯的,能互相影響和互為因果的,在實際生產中仔豬發生腹瀉后往往會發生混合感染和多重感染,因病程短和難以治愈,引起較高的死亡率,這也是造成仔豬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1]。
隨著豬只日齡的增長,采食量和體重不斷增加,對外界環境和病菌的抵抗能力也越來越強,往往由于飼養管理條件較差和外界疾病流行引起的,由飼料營養不良引起的腹瀉情況很少見,因為中豬和大豬消化功能已經完善,對飼料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即使突然更換飼料,也只能引起豬只采食量下降,生長速度緩慢,增重不足等,也不能引起豬群發生腹瀉[1]。
針對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腹瀉,在生產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防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疫苗,保證免疫效果,有條件的養殖場應進行實驗室檢測,根據豬群抗體水平,及時調整免疫程序和進行季節免疫接種。尤其在母豬分娩前后需要接種胃腸炎疫苗、流行性腹瀉氫氧化鋁滅活苗、豬輪狀病毒弱毒苗等疫苗,這樣促使母豬產生較高的抗體,仔豬通過獲取初乳中的母源抗體來獲得很好的保護力,避免發生病毒性腹瀉。
病毒性腹瀉的發生一般因飼養環境中衛生消毒不嚴和條件太差造成的,需要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工作,每天定期清除豬舍糞便,并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保證每周最少消毒2 次豬舍,每周最少消毒1 次舍外環境,這樣殺滅和減少環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降低豬群與病菌接觸機會和豬群感染發病概率。同時豬場需要隔離飼養,嚴禁外來人員自由出入豬場,需要進場的人員和物品必須經過嚴格消毒后方可入場,在廠區門口設置消毒池,對進場的車輛嚴格消毒處理,這樣可以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防止外界野毒傳染給健康豬群[2]。
一旦豬群感染病毒性腹瀉疾病,應立即將病豬隔離起來單獨飼養,及時清理糞便和分泌物,運輸到遠離廠區的地方進行集中起來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殺滅糞便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因為能夠引起腹瀉的病毒大多存在于病豬的消化道內,能夠通過糞便排出體外,污染環境、飼料和飲水,進而通過消化道感染健康豬群。所以對糞便的及時清理和處理是防控腹瀉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這樣可以避免病原體進行擴散和蔓延。同時供給豬群舒適的生活環境和營養豐富的全價飼料,提高豬群整體體質和抗病能力,維護豬群處于健康狀況。
豬群感染病毒后引起的腹瀉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一旦豬群發病只能對癥治療和防治發生繼發感染,建議使用收斂止瀉藥物和補充補液鹽,來防治脫水和治療腹瀉。同時使用廣譜抗生素藥物來預防感染細菌性疾病。為了盡快幫助豬只恢復健康需要供給大量飲水來補充機體水分的散失,并且供給容易消化的飼料,來增加機體消化機能,從而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2]。
能夠引起豬群發生腹瀉的細菌大多是大腸桿菌,如果豬場發生細菌性腹瀉比較嚴重,建議獸醫人員采集本場病死豬的肝臟,送到有關單位制作大腸桿菌自家苗,然后對全場豬群進行免疫接種,這樣對豬群具有較好的保護力。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母豬分娩前后的需要精細護理,對于新生仔豬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時保證飼料和飲水干凈衛生,防止受到細菌污染而發生腹瀉病。
日常生產中可以根據豬群日齡和季節進行定期預防,一旦發現豬群有腹瀉癥狀,確定為細菌性腹瀉時可以及時投給硫酸慶大霉素、頭孢等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因為大腸桿菌容易產生耐藥性,有條件的豬場應通過藥敏試驗來選擇高敏藥物進行防治,以免延誤病情和增加治療成本[3]。
根據豬群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點,來配制不同的飼料配方,保障飼料營養均衡。并制定科學的飼喂程序,督促飼養人員定時定量飼喂豬群,保證正常生長發育和體況良好。可以在仔豬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來提高仔豬特異性抗體,還可以在飼料中使用黃芪多糖來增強豬群免疫力。供給母豬營養全面、容易消化的飼料,促使其生產更多更優的母乳,提高仔豬體質和健康水平,防治仔豬發生腹瀉,降低仔豬死亡率。
總之,引起豬群發生腹瀉性疾病的原因比較復雜且種類繁多,一旦發生腹瀉往往有幾種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容易造成誤診和延誤病情,所以管理者應根據豐富經驗,結合豬群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等盡快做出正確診斷,進行有效治療,促使豬群盡快恢復健康。并在日常管理中采取綜合措施: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改善飼料營養、選擇優質疫苗進行免疫接種、做好衛生消毒工作等,能夠有效防控豬群發生腹瀉性疾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