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軍
(甘肅省積石山縣農業農村局 731799)
我國畜牧養殖業在近幾年得到飛速發展,畜牧業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畜牧養殖業中最為重要的是確保養殖動物健康,以保證相關產品的健康和養殖戶的經濟利益。動物疾病是威脅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畜牧養殖中的重難點之一。因此,要普及動物疾病的成因和防控對策。
普通病癥是針對動物個體常見的外科和內科疾病。外科疾病大多是由外傷或環境問題引起的,如四肢病、眼病、外傷等。內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動物體質產生,如消化道疾病、內分泌疾病。這些普通病癥很少有潛伏期,表現也較為明顯。其中的產科疾病雖然成因復雜,但這些普通病癥只需要簡單地觀察和檢驗就能被發現[1]。盡管不容易被預防,但可以對環境和動物體質進行改善,在病癥發生初期及時采取措施能很好地進行控制,保證個體健康。
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有一定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畜牧養殖中,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一直是重中之重。傳染病的病癥雖然有輕重之分,但畜牧養殖中一旦有動物出現明顯的傳染病發病癥狀,就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畜牧養殖中,常見的動物傳染病按照病原體類型可大致分為非寄生蟲病和寄生蟲病。
非寄生蟲病的病原體主要有病毒、真菌、細菌等,其中以病毒最為常見,通常以水源和空氣等途徑傳染[2]。動物染病后,病原體在動物體內會有潛伏期、前驅階段、發病階段等環節。通常在潛伏期,動物傳染病的病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一旦到了發病階段再進行控制和治療較為困難。
寄生物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通過直接接觸傳播。通常藏在動物飼料、飲用水源、土壤等地方,或者是被攜帶在蚊蟲身上。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寄生在動物身上,進行繁殖和發育,引起病癥。部分寄生蟲病還會引起并發癥狀,嚴重的可導致動物死亡。
畜牧養殖中常見的動物疾病的病因可能來自整個畜牧養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首先,常見動物及疾病的病因可能由動物自身素質導致。如盛夏氣溫較高的天氣,部分動物個體會出現中暑或消化道疾病。雖然與環境有部分關系,但癥狀程度與動物自身素質有很大關系。再比如說肌肉、骨骼等組織系統發育不良,營養代謝出現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個體自身激素分泌出現紊亂或者是臟器出現問題。
此外,還可能是動物檢疫工作出現疏漏,未能及時檢查出動物身上攜帶的遺傳性疾病或傳染病病原,導致疾病發生和傳播。
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的產生原因與養殖環境有密切關系。第一,養殖環境的衛生工作如果開展得不到全面和徹底,很可能成為孕育動物疾病的溫床。如口蹄疫的傳染與飲用水水源被污染有很大關系,如果沒能注意飲用水管理,就可能導致此類疾病在動物群內傳染甚至爆發。再比如部分寄生蟲病,通過蚊蟲接觸進入動物體內。部分變質的飼料和未能及時清理的排泄物都可能成為蚊蟲繁殖的場所,導致寄生蟲繁殖和寄生蟲病傳播。第二,養殖環境通風不暢也可能導致部分傳染病在動物群體內傳播。通風不暢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養殖場所缺乏科學的管理,導致動物個體之間距離過近。其二,養殖場所沒有設置配套的送風和空氣凈化設備,導致室外空氣中病原體進入養殖場所。
此外,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部分常見動物疾病的產生與養殖人員缺乏動物疾病防控知識和科學管理養殖知識有關。雖然現在對動物防疫知識進行推廣,但很多養殖戶都是以過往的經驗為參考進行養殖。且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及時關注動物的健康狀況。導致部分疾病在發病初期和輕微癥狀時被忽略,錯過最容易進行病情醫治和防控的階段。導致部分動物個體病癥加重,甚至導致傳染病傳染開來,造成養殖戶較大的損失,威脅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畜牧養殖的重點還是對動物的科學飼養,根據動物個體情況調整飼養方案。一些常見的普通動物疾病很多時候并不會出現極為嚴重的癥狀,鮮少會導致動物個體死亡。但如果忽視這些普通疾病,還延續過往的飼養方案,會導致動物個體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運轉不暢,輕則小病久病不愈,重則引起并發癥,嚴重時還會導致個體死亡。如某動物個體的消化道本身較為脆弱,而飼料方案以增重為目標,添加了較多的營養劑,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動物個體出現身體不適,飼養結果與目的適得其反。
此外,還需要注意動物飼料的科學管理。在炎熱的夏季,部分動物飼料會由于氣候問題或儲存不當出現飼料腐壞、變質等問題。在日常飼養管理中,還要注意保持飼料衛生,避免摻入沙石和其他物質。一定要注意科學飼養,精心管理飼料,杜絕病從口入。
畜牧養殖中,對養殖場所的管理也是控防常見動物疾病的重要一環。很多動物傳染病是通過空氣、水源、動物體液、排泄物、蚊蟲接觸等進行傳播。為了預防此類傳染病,首先要注意對養殖場所的基礎設備進行調整、改換和升級。保證飼養場所的水源干凈、充足,空氣流通,定期進行衛生管理,營造良好的衛生條件,從客觀條件控制病原的產生和傳染。其次,要及時清洗飼養槽,防止飼料變質污染料槽。最后,需要定期開展動物檢疫工作。有條件的可以引入現代技術,定期對動物狀況進行檢測和記錄。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排查。如果發現動物傳染病已發生,且進入發病期,一定要注意及時將染病動物和其他動物隔離,并進行對癥治療[3]。立即清理該動物接觸過的場所和器具,防止疾病二次傳播。
為了達到更好的動物疾病控防效果,還需要提高飼養人員的業務水平。正所謂事在人為,再嚴格和完善的控防對策最后都需要相關人員落實操作。首先,需要加強疾病防控的宣傳力度,一方面提高養殖人員的重視度,另一方面普及相關操作,以做好對疾病發生時的應對措施。其次,需要提高檢疫人員的綜合素質。檢疫人員的專業素養是有目共睹的,其專業知識儲備完全夠解決常見動物疾病。但檢疫人員在與養殖人員溝通時仍然存在溝通障礙,影響正常檢疫工作的開展和檢疫知識的普及。最后,需要相關地區配合做好動物疾病控防培訓,幫助相關養殖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從根本上確保動物疾病能被有效防控。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中的動物疾病類型多樣,病因主要來自動物自身、養殖環境和人員操作。因此,需要在病因來源的3 個主要方面進行動物疾病的控制和防范。提高基層畜牧養殖的質量,規范化畜牧養殖操作,保護養殖戶利益,同時達到保障畜牧養殖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