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遼寧職業學院 112099)
從傳統學徒制到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性”賦予了新的內涵。現代學徒制圍繞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政策方向[1]。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職教集團的支持下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不斷嘗試現代學徒制實施路徑和校企合作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校企融合度不深,企業崗位工作的連續性與學徒制教學工學交替要求矛盾,企業崗位工作的重復性與學徒制教學要求輪崗的矛盾,學校教學安排的計劃性與企業生產的市場性之間的矛盾和學生的雙重身份界定與評價等問題,成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主要在工科專業試點,由于畜牧獸醫專業與工科專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單個企業接納學徒的數量比制造企業少很多,實施批量現代學徒制學生培養的難度較大。而且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實習就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存在單一企業對人才需求少,但整個畜牧獸醫行業人才需求總量大;單一企業對人才需求是暫時性,但整個地區人才需求具有持續性。針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畜牧獸醫相關企業人才需求特點,為消解現代學徒制學生批量培養量大的問題,集中職業教育集團內有合作意愿企業,將其共同的崗位需求統一在一起,聚少成多,根據崗位組成專班,以一個方向,迎合多家企業的需求,專向重點培養。通過校企“雙主體” 育人的良性互動,使企業深度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中,實現“產” 愿主動融合“教”,產教雙方共贏互利、校企協同育人的目標。
針對畜牧獸醫企業存在的單一企業對人才需求少,但整個畜牧獸醫行業人才需求總量大的現實問題,以職教聯盟為橋梁,整合聯盟內企業用人需求,將不同企業的共同崗位需求統一在一起,遵循“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職責共擔、互惠互贏、共謀發展” 的理念,校企雙方組織相關專家就組建畜牧獸醫專班的方向、招生方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授課方式等進行研討,形成合作辦班方案。
成立現代學徒制工作領導小組,由校企的主要負責人任組長,企業人力資源部和學院校企合作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2],負責制定現代學徒制工作實施方案,研究提出現代學徒制保障措施;校企配備雙班主任,學生在企業的日常管理由企業班主任負責,崗位技能培養由對接的師傅負責;學校教務處、企業和行業專家組成考評小組,共同研究制定學徒培養標準、學徒日常行為規范和學徒管理辦法,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重視過程管理,保證學徒基本權益。
選拔具有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企業優秀技術骨干和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技能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通過校企互聘、雙向掛職,橫向技術研發和國內外培訓等方式,以提升教學團隊整體水平。
建立“雙導師制” 管理機制,明確師傅責任和待遇,并納入企業的年終考核;帶學徒教師的企業實踐納入年終考核,并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稱的重要依據,形成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機制。
借鑒現代學徒制理念,整合職教聯盟內企業用人需求,將不同企業的共同崗位需求統一在一起,分別與有合作意愿的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由學校開設畜牧獸醫專班。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協商討論招生招工一體化方案和學徒待遇等。在新生報到時進行宣傳,學生經過自主報名、面試、到企業現場考察,簽訂三方協議,并與相關企業對接,企業簽訂預就業協議,享受學徒待遇。學生畢業后沒有試用期,提前入職,享受企業正式員工待遇。
畜牧獸醫專班在現代學徒制協議下,實行“彈性學訓交替、分段能力遞進” 人才培養模式,分別在學校和企業參加相應的學習與實習活動。
第Ⅰ階段:學徒職業見習,培養職業基本素養和專業基礎能力。進行文化基礎知識、通用性理論知識和基礎性實訓、專業通用技能的學習;通過企業參觀,認知畜牧獸醫行業特點,體驗專業能力要求,明確學習目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第Ⅱ階段:學訓交替,訓練崗位專項技能,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學生在校學習與企業“跟崗實習” 交替進行,“雙主體” 培養。同時安排企業進校園活動,或帶領學生走入企業,或邀請企業高管來校座談,解決學生對企業缺少認知,學習積極性有限的問題,培養學生對企業認同感。
第Ⅲ階段:頂崗實習,培養綜合職業能力。以企業培養為主,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頂崗工作,并進行崗前培訓和入職考核,使學生具備“養、防、繁、管” 的能力,順利實現學生從“學徒” 到技術技能型“員工” 的轉變。
由職教專家、企業與學校、教師與師傅共同參與下,根據畜牧獸醫相關企業生產要求優化教學內容,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構建適合學徒制的課程體系[3]。
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畜牧業認知實訓、畜禽解剖生理、動物微生物檢測技術、臨床獸醫基礎、畜牧業法規和畜禽環境衛生等,進行文化基礎知識、通用性理論知識和基礎性實訓、專業通用技能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和相關行業規范。
專業核心課程根據企業需求適當增減,按照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將專業核心課程根據生產過程進行整合。學生在學習通用知識和技能后,根據協議選擇實踐課程,以技能訓練為主,專業實踐在企業崗位的環境中,師傅和教師共同以實踐的形式去完成教學,讓學徒在真實工作情境中獲得知識,提升職業能力。
由學校教務處、企業和行業專家組成的考評小組對現代學徒制的教學實施情況進行考核。一是企業對師傅的技能水平、對學徒培養計劃的實施及對學徒學習過程的指導情況、與學校教師的溝通情況進行考核;二是學校對任課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效果、與企業師傅的溝通情況進行考核;三是學徒考核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對學生在企業和學校的表現進行評價考核,主要考核學徒在學習過程中的職業素養、工作態度、技術水平、學習能力等。學校根據各方考核評價的結果確定其能否獲得畢業證書,企業根據各方對學徒的綜合評價作為其能否成為合格企業員工的重要依據。
企業對現代學徒制培養動力不足。企業的終極目標是利潤,有很多企業考慮自己在人力、經濟投入較多,會加大企業的運營成本;中小企業員工的流動性很大,企業擔心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安心在本單位工作而跳槽,如果培養的人才不能為己所用,企業支出的成本會損失,進而削弱企業的積極性。
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印發了《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 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省級政府要落實國家支持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各項優惠政策,實行定期跟蹤、跟進服務、確保落地”。給予" 金融+財政+土地+信用" 的組合式激勵。但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實習就業的中小型企業很難進入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高職院校可根據畜牧獸醫相關企業參與動機和收益狀況,篩選優質企業合作,協助企業爭取政府政策與資金支持,解決企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資金短缺等問題;政府針對學徒和師傅分別建立專項補助資金和專項工資補貼,減少企業由于承擔現代學徒制培養而加大的運營成本;針對學徒留任爭取一些優惠政策,降低學徒留任后的生活成本,提升工作穩定性。
畜牧獸醫專班在校學習期間通過安排進校園活動、帶領學生走入企業或邀請企業高管與學生座談,實施與企業接軌的教學與管理等漸進式立體滲透企業文化,解決學生對企業缺少認知,學習積極性有限的問題,培養學生對企業認同感,提高其實習與就業的穩定性。
現代學徒制政策實施是一個復雜而動態發展的過程,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促進就業、配合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制度保障、政策鼓勵、財政支持是現代學徒制能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