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通源幼兒園 吳 丹
幼兒是具有差異性的群體,調皮幼兒是我們在幼兒教育工作中需要及時引導和轉化的一個群體,選擇合適的教育策略是轉變幼兒、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傳統幼兒教育理念影響下,很多幼兒教育工作者沒有客觀認識調皮幼兒的成因,因此無法確立正確的教育思路,導致調皮幼兒的教育工作方向出現偏差,甚至對幼兒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新時期,面對幼兒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幼兒教育理念得到革新,這對幼兒教育工作質量提升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面對頑皮幼兒的轉化教育問題,我們也要尋求全新的教育對策。
學齡前兒童處于大腦迅速發育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普遍表現出精力充沛、精神興奮的特點,在大腦抑制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的階段,多數幼兒的情緒控制能力較低,這也是導致很多幼兒情緒起伏大、調節不利的重要原因。此外,學齡前兒童情感表現不穩定、好奇心強烈、缺乏十分觀念,行為過程中完全依靠個人意愿,加之生活經驗不足,導致幼兒沒有規則意識,在幼兒園生活中表現出不遵守規則、不服管教的特點,就成為了我們所說的調皮幼兒。
首先,家庭教育影響因素。家庭環境對于個人成長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現代幼兒面臨的典型家庭環境就是溺愛,父母和隔代長輩的寵愛、一味順從,使很多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主義思想,在意識上這部分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他人的感受,當自我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哭鬧不止,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為;此外,還有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選擇的方法和方式不合理,粗暴的管教方式導致親子關系不和諧,一味責備,導致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無法及時宣泄情緒,形成負面情緒的累積,在幼兒園生活中可能會出現比較逆反和粗暴的行為。
其次,教師態度產生的影響。結合我訪談與調查的結果,可以了解到多數幼兒教師在面對班級調皮幼兒的過程中還是能夠耐心引導的,嘗試幫助幼兒改變現狀,部分幼兒獲得了良性轉變,但是也有部分幼兒轉變難度較大,導致幼兒教育工作難以順利開展,長此以往,在轉化教育中碰壁的幼兒教師也產生了放棄的心理,開始對調皮幼兒得過且過。這種忽視使幼兒更加逆反,他們想要通過調皮行為吸引教師的注意力,比如課上隨意走動或者在其他幼兒學習或者玩耍的過程中故意打擾。
第三,環境影響因素。學齡前兒童的模仿能力較強,但是是非觀念模糊,在社會行為篩選學習中不具備自主能力,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幼兒接受信息的途徑多元,不良社會行為可能直接或者間接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幼兒在平常可能會出于模仿目的表現出不良行為。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部分幼兒教師面對行為不良且在長期的引導教育過程中沒有改善的幼兒,可能會采取消極應對的方式,放任他們的不良行為,幼兒在感知老師的這種情緒之后,會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惡性循環,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給調皮幼兒適當的關心和愛護是引導他們健康發展的第一步,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調皮幼兒的動向和言行舉止,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和需求,寬容他們的幼稚與無知,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特點,允許孩子們犯一點小錯誤。我曾經接觸過班上的一個特別的幼兒,他平時喜歡打鬧,并且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經過和孩子的監護人溝通之后,我了解到孩子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在外務工,孩子由奶奶照顧。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意識到孩子在生活中缺乏來自母親的關心和愛護,于是我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額外關注他,經常和他交流,他請假的期間我還會打電話到家去詢問,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已經很喜歡和我交流,有時候會主動找我分享心情。在后續的教育工作中,如果他出現一些過分調皮的行為,我就會單獨和他溝通,他對這種溝通并不抵觸,我們之間建立了和諧的溝通關系。針對他行為上存在的問題,我會給出改進建議,在發現他有一些言行上的良性轉變后,我還會鼓勵他、肯定他。面對不同原因所致的過于頑皮的幼兒,我們要細致分析原因,和家庭教育因素相關的,要聯合家長,以精神鼓勵法、榜樣說服法、誘導法等開展教育工作;如果是教師態度造成的影響,教師則要深刻反思。
引導幼兒了解規則、遵守規則,是規范幼兒行為、引導其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有效路徑之一。很多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受家長驕縱,平時的家庭生活中不受約束,導致他們在進入幼兒園之后同樣行為散漫、不服管教,表現出“調皮”的特點。為了使幼兒能夠逐步具備規則意識,我們在組織幼兒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嘗試滲透規則意識,比如構建生活化場景,讓幼兒在熟悉的場景中體會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如常見的購物場景、出行場景,購物過程中排隊結賬、未結賬的商品不能私自拆開,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嘩,不能打擾別人,接受別人的幫助后應該道謝。再如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規則,有序領取午餐,用完的餐具按照規定要求放到指定位置等;回答問題之前要舉手;與小伙伴相處的過程中要禮讓對方,不許在肢體上有沖突,遇到問題無法解決要及時報告給老師等。通過制定這些活動規則,可以幫助幼兒規范自己的行為。
頑皮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面對他們自控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在引導教育中可以采用重復強調的方法,讓孩子通過不斷重復某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行為慣性,實現自我控制的目的。其實大部分頑皮孩子還是渴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同與贊揚的,但是他們由于自控能力非常差,在平時的幼兒園活動中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違反紀律,強化自控能力訓練成為我們引導幼兒形成自控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如為了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可以組織一些益智類的游戲,如下棋、繪畫,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勇于克服困難。再如,通過角色扮演,如哨兵、交通警察等,讓孩子們能夠主動嘗試自我約束。
嚴愛相濟一方面強調對幼兒的關心與愛護,一方面又強調對幼兒的管理,利用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強化教育效果,在尊重、愛護幼兒的同時,還要對其不正確的行為進行批評、指正,讓幼兒正確認識自己。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們要注意引導教育的方式,不能過度批評和指責幼兒,不能體罰幼兒,要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同時引導幼兒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克服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的消極因素,比如有的幼兒課上愛搗亂,我們就可以設置一些競爭性、益智類的小游戲,在實現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幫助幼兒在課上集中注意力,減少搗亂的時間,逐漸糾正他們的壞習慣。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共同作用于幼兒,雙方形成合力才能夠提升教育工作效率。針對頑皮孩子的形成因素分析和教育方案的制定,必須有幼兒家長的配合,比如開展親子活動、溝通轉變幼兒的教育方法等,需要家長參與其中,教師和家長互通有無,交換教育信息,全面了解孩子在家庭生活以及園內生活的狀態,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幼兒園要牽頭建立家校共育模式,給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議和思路,比如在家庭生活中給孩子制定規則,比如吃完飯后主動幫助家長整理餐具、飯后漱口、整理自己的床鋪和衣服等,教師要及時反饋教育信息,告知家長家校合作教育取得的成果,激發家長配合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調皮孩子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難點,而轉化教育工作是長期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有毅力和恒心,不斷吸取新的教育理念,科學指導幼兒轉變,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上文針對幼兒教育工作中頑皮孩子產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教育策略展開分析,旨在給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