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濤
(那坡縣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533900)
右美托咪定作為一種新型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選擇性高,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1999年批準將其應用于鎮靜、鎮靜臨床工作中,我國于2009年正式投入生產,現已經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麻醉中[1]。右美托咪定麻醉時可激活藍斑中心突觸前、突觸后α2受體,充分發揮其催眠作用,誘導患者處于一種類似自然睡眠的無意識狀態,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后可蘇醒,順利配合醫生指令,當刺激消失后再次進入睡眠狀態,使患者容易保持合作。在鎮靜鎮痛應用中也不會抑制患者呼吸功能,同時保護神經功能免受損傷,減輕患者術后應激反應,促進麻醉恢復進程[2-3]。現將對右美托咪定的藥理、藥效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具體如下。
1.1 右美托咪定藥理作用分析 右美托咪定與蛋白結合率高達94%以上,蛋白結合分布約6分鐘,清除時間約2小時,可促使機體中細胞色素P450、葡萄苷酸化等產物直接代謝排出體外。與苯二氮卓類鎮靜類藥物相比,右美托咪定無需激活γ-氨基丁酸系統即可對藍斑α2-AR發揮興奮與刺激性作用。藍斑屬于大腦中負責調節睡眠與覺醒的關鍵位置,也是延髓-脊髓去甲腎上腺素的起源通路,在傷害性神經遞質中發揮重要作用[4]。此外,α2-AR激動劑可充分發揮中樞神經抑制性作用,右美托咪定能夠加速神經元鉀離子外流性作用,不僅可遏制鈣離子內流,還可極大程度地降低機體交感神經興奮程度,降低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能力,實現抗焦慮、鎮靜鎮痛的效果,促使患者快速進入自然睡眠狀態,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治療成功率。據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右美托咪定藥理作用主要表現在鎮痛鎮靜、抗焦慮方面,α2-AR主要于外周神經阻滯、中樞神經系統中分布,鎮痛作用顯著。當右美托咪定作用于機體α2-AR后,手術局部麻醉作用提高,麻醉時間延長,局部麻醉功效突出,抑制周圍神經活動能力。手術結束后使用右美托咪定維持麻醉可獲得較為理想的鎮痛效果[5]。
1.2 右美托咪定的藥效分析 (1)心血管系統方面。右美托咪定在麻醉應用中可促使患者術中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維持在穩定狀態,避免過高或過低。患者在靜脈給藥后會在短時間內表現出血壓升高,其形成的壓力性反射可保護患者心率、血壓異常。有學者研究指出,在行結腸鏡檢查過程中單獨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極大程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例如心動過緩或低血壓等,但也會導致患者檢查后身體恢復時間延長[6]。(2)呼吸系統方面。右美托咪定不會對呼吸功能產生的抑制效果,但聯合其他類型麻醉藥物使用時可會導致呼吸抑制性作用增強,患者在術中體現出一種類似自然睡眠的狀態,更方便醫護人員順利開展檢查或治療工作。
2.1 神經外科 (1)顱內手術麻醉。開顱手術通常會引發較大的應激反應,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患者腦血管、動脈壓發生系列異常變化,患者顱內壓升高、腦灌流壓減小,特別是自主調節功能障礙或腦順應性差的患者,腦組織異常現象更為明顯。因此,在應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時需監測與控制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保障腦部環境穩定性。(2)腦功能區喚醒術麻醉。小劑量右美托咪定即可充分發揮催眠、鎮靜止痛作用;影響血流動力學,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加大血漿中茶酚含量;抑制細胞凋亡,保護腦部組織,緩解腦血管痙攣、局部腦組織缺血等癥狀[7]。
2.2 心血管手術 在心血管手術麻醉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可抑制氣管內插管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波動,極大程度降低麻醉藥物吸入量,減少阿片類藥物使用量,同時保護血流動力學受到影響,降低術中的應激反應,維持圍手術期血壓穩定,縮小心臟手術時心肌缺血范圍。此外,右美托咪定麻醉起效時間也遠遠縮短,患者術后很少出現呼吸抑制、低血壓等不良反應,保障手術的順利完成。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作為治療冠心病的首選術式,可擴張冠狀動脈狹窄,改善心肌供血不足,但強烈的手術刺激會導致機體兒茶酚胺含量增加,加重心肌供血不足病情。任建軍等學者[8]對右美托咪定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應用效果研究發現,術中給予患者適量右美托咪定,能夠穩定麻醉插管時血流動力學,減少平均動脈壓、心率的波動,可降低術后寒戰、躁動發生率,促進患者預后。
2.3 小兒手術 既往小兒手術麻醉中多選擇氯胺酮麻醉,但其術后極易發生精神類不良反應,不利于患兒身體健康與成長發育。小兒麻醉中合理使用右美托咪啶,不僅可減輕患兒疼痛,還有利于控制氯胺酮麻醉造成的不良反應。鐘錦秀等學者[9]基于2017.4-2018.4選取120例手術患兒,將其劃分為對照組(40例)、單藥(40例)、聯合用藥麻醉(40例),結果發現,聯合用藥組躁動評分、躁動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單藥及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中麻醉醫師需準確把握右美托咪啶臨床藥理特性以及使用規范性進行麻醉,可獲得較好的鎮痛鎮靜效果,有助于穩定機體血流動力學,減少阿片類及鎮靜類藥物的使用劑量,降低圍手術期不良反應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提高臨床麻醉效率,增強醫院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