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玲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五象醫院,廣西 南寧,530000)
子宮肌瘤作為女性生殖系統中最為常見良性腫瘤,患者臨床表現包括子宮出血、腹部包塊及壓迫、疼痛、白帶增多等癥狀,對患者自身生活質量造成影響[1-2]。但疾病早期極易出現漏診并延誤最佳治療時期,引起子宮肌瘤變形、出血等,增加臨床診斷及手術難度。黏膜下肌瘤是指突向子宮腔生長子宮肌瘤,覆蓋至粘膜層表面[3]。黏膜下肌瘤增加子宮內膜面積,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嚴重者以失血性貧血、失血性休克為主[4]。因此,早發現、早診斷為患者康復關鍵。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普及和應用,有關超聲診斷子宮肌瘤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但對超聲診斷子宮肌瘤準確性、診斷價值相關研究報道較少,為進一步深入分析超聲在黏膜下肌瘤診斷價值,文章就如下總結,現報道如下。
對黏膜下子宮肌瘤聲像圖特點分析,總結為以下幾類:單純局限型:突出于宮腔內單發、五瘤蒂肌瘤結節,邊界清晰并呈現球形、半球形,回聲內部伴有實性均質低回聲,高回聲,與子宮內膜界限較清晰,包膜較為完整,基底部與子宮肌壁相連接。帶蒂脫出型:完全、局部分開宮腔兩層子宮內膜,內部伴有條帶狀低回聲瘤蒂,蒂、宮腔內壁關系緊密,并衍生至宮頸、陰道內。脫出物上窄下寬,內部以實質均質低回聲為主[5]。黏膜下肌瘤:周邊血流信號呈現環形、半環形,表現出“彩球征”。瘤蒂周圍伴有條狀血流,因此,典型黏膜下子宮超聲診斷并不困難。
1.1 經腹部超聲 子宮肌瘤數目、位置及大小不同,聲像圖具有一定差異性。子宮局部隆起、增大、形態異常,聲像圖輪廓線模糊[6]。多發子宮肌瘤聲像圖凹凸不平,肌壁間肌瘤可推移、壓迫宮腔,促使回聲變形、移位。黏膜下肌瘤呈現弧形、回聲增強,肌瘤結節位置為團塊、回聲結節及分布不均勻中度強回聲、圓形低回聲[7]。經腹部超聲作為一種基礎、全面診斷模式,可有效探查出病變組織全貌及其各器官間的關系,典型聲像圖具備較高敏感性、特異性,但檢查期間探頭分辨率偏低,需要充盈膀胱。期間易受到腸腔氣體、腹壁手術瘢痕以及腹壁脂肪影響,圖像清晰度較差,極易出現診斷困難、難以確診,難以發現子宮小肌瘤,導致無法準確定位,易出現誤診、漏診。
1.2 經陰道超聲 陰道超聲選擇高頻率陰道探頭,顯著提升圖像清晰度、診斷準確率。檢查路徑為陰道,避免腹壁脂肪及腸管所致影響,整體圖像清晰度更佳,有助于探查出更多肌瘤、微小肌瘤,提升疾病準確率[8]。且實施過程中,無需充盈膀胱,整體檢查時間縮短,減輕因充盈膀胱所致不良反應。研究指出[9],對收入50例子宮肌瘤患者均接受陰道超聲、腹部超聲檢查,結果顯示,陰道超聲檢查準確率為92.00%,高于腹部超聲檢查72.00%,P<0.05。相比較常規經腹部超聲檢查,經陰道超聲檢查下,微小病灶識別度明顯提升,可鑒別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變形肌瘤等復雜子宮肌瘤準確率,有助于臨床早期干預。對其原因分析得出,臨床經陰道超聲廣泛應用下取決于超聲較高分辨率,診斷期間彩色血流信號敏感性較高,陰道探頭能緊貼于后穹隆、宮頸位置,繼而可進一步直觀顯現出陰道內情況,進而提升診斷準確性。
與經陰道二維超聲檢查比較,經陰道三維超聲優勢上,囊括全方位顯示子宮內組織結構,包括子宮腔內垂直切面、多角度觀察子宮腔及內膜狀況,宮腔內較小病變部位顯示清晰,可評估子宮內膜、肌壁間是否合并粘連情況。依據三維成像功能,直觀、清晰評估病灶部位,并鑒別子宮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估算出肌瘤體積、形態及病變程度[10]。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下,無法替代手術病理對子宮肌瘤病變部位診斷,與陰道二維超聲比較,整體檢出率高,立體式直觀顯示出肌瘤向子宮腔內各個肌層擴散狀況,對臨床醫師后續診斷、治療方案實施提供合理依據。研究指出[11],以手術病理結果為診斷“金標準”,比較陰道三維超聲、陰道二維超聲,兩者對子宮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診斷價值分析,陰道三維超聲檢查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顯著高于陰道二維超聲檢查,有效鑒別子宮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有一定價值,顯著提高確診率。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下,三維超聲自由解剖成像技術(Omniview)問世為三維超聲后處理技術發展提供合理依據,容積數據任意方向、角度成像,依據結構走形描記曲線,獲取曲面平鋪圖像,現象復雜結構。Omniview技術中Polyline描記方式可沿著宮腔走形趨勢獲取宮腔冠狀面全景圖,子宮內膜平鋪顯像并獲得清晰顯示宮腔病變位置、范圍及宮腔空間位置結構,更利于發現宮腔內擴散性病變。
3.1 常規造影 超聲造影是指利用造影劑后,增強散射回聲,提高超聲診斷特異性、敏感性及分辨力。目前超聲造影劑選擇上,包括正性造影劑、負性造影劑,正性造影劑下,聲像圖上顯示出增強回聲,如聲諾維,負性造影劑應用上無回聲,如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目前用于宮腔病變診斷優勢明顯[12]。但患者選擇上以生理鹽水居多,因價格低廉、操作方便,且近些年來有關生理鹽水相關研究逐漸增多,應用范圍拓展。靜脈超聲造影則是經靜脈注入造影劑后,連續實施判斷肌瘤內部、周邊組織情況,可動態觀察變化過程,描繪聲像圖特點、儲存圖像資料。研究指出[13],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相比較常規超聲,超聲造影對41例子宮肌瘤診斷準確率高達95.00%以上,整體準確率偏高,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3.2 宮腔聲學造影 宮腔聲學造影優勢為實時超聲檢查,將導管緩慢注入宮腔內,造影劑下可觀察宮腔內病變狀況[14]。造影劑充盈下,促使宮腔膨脹并增加鄰近組織間聲阻抗差,超聲對宮腔內異常顯示、子宮內膜性、肌源性疾病鑒別診斷能力顯著提升,相比較常規超聲檢查,可彌補其不足,用于宮腔病變檢查能獲取精確、清晰圖像信息。研究指出[15],不孕癥患者檢查中超聲宮腔造影檢查中,可清晰顯示出宮腔內部狀況。后續將其用于宮腔內病變診斷中均獲得顯著成效,且國外學者相繼開展該類技術,進一步擴大該項檢查應用范圍。三維宮腔聲學造影將其診斷宮腔內病變,準確性高,形象生動顯示出宮腔內病變數量、位置。三維宮腔聲學造影可獲取冠狀切面,清晰顯示出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位置關系,其應用臨床價值較高。且該類檢查下,有助于判斷宮腔鏡下肌瘤剔除可行性,為下一步治療提供合理有效依據。
婦科疾病中常見一類為黏膜下子宮肌瘤,而超聲作為常見影像學技術,具有簡便、無創及價廉優勢,可有效提升疾病診斷率。影像學技術中,無論為二維超聲、三維超聲或宮腔聲學造影技術,其臨床應用期間,可提升診斷率,但無法定性診斷。后續臨床研究不斷深入,對影像學技術發展不斷衍變,被廣泛用于黏膜下子宮肌瘤診斷,為臨床工作者提供更多、精準信息,患者能獲取及時有效診治,降低潛在惡變子宮肌瘤誤診率。隨著臨床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黏膜下子宮肌瘤診斷中,超聲廣泛應用可提升疾病診斷病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