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鎮宇 邱 楓 鄧彥興(江蘇: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
當今社會,人們對科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STEM 教育理念也已經被引入基礎教育階段。本文結合“沖上云霄”實驗設計,探索STEM 背景下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設計模式,力圖將新教改對課程的要求落實到科學課程中去。
在STEM 教育背景下,利用好跨學科整合的模式,設計出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課程,成了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設計方面的重要任務。
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學生觀看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大家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閱兵儀式上,大家看到了祖國許許多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就有頗具氣勢的火箭。問題聚焦,大家能設計制作一個“沖上云霄”的火箭嗎?
1.導入
引發動機:觀看火箭發射視頻,2013年10月15日,是中國航天史上意義非凡的日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成功送上太空。讓我來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吧!
激發動機: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做一可以發射的火箭模型呢?
2.確立目標
提問:剛剛看到視頻里面的火箭飛行有什么特點啊?
達成共識:火箭飛得又直、又高、又穩。
制作一個可以沖上云霄的火箭模型,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
制作你們小組的火箭需要哪些材料?
制作火箭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通過自學完成調查分析,訓練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自學能力。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運用電腦網絡,對相關信息進行搜索和歸類整理,幫助學生完成第一課時布置的任務。并組織交流。學生帶著任務查詢資料,交流討論制作火箭的材料。
最終達成共識:課堂上,箭頭和箭身選擇紙質材料是最安全、最容易操作的。
此時,涉及蘇教版六年級數學知識“圓柱圓錐”,體現了STEM 教學中跨學科的內容。學生需要知道要使箭頭和箭身能夠盡量貼合,箭頭扇形的弧長要與箭身長方形的長盡可能相等。學生要根據計算預估,畫出自己小組的圖紙。
1.討論研究動力
我們在科學課中學到了,可以使用橡皮筋作為動力,也可以利用氣球的反沖力作為動力。我們的這個火箭可以利用什么作為動力,讓它“沖上云霄”呢?學生分組討論。
2.達成共識,確定動力
在教室里,可以通過擠壓2L 的飲料瓶提供給火箭動力。在測試之前,學生先思考,怎么樣進行發射才能使我們的小火箭達到飛得“又高、又直、又穩”這個目標。
確定發射方式:將飲料瓶放在平穩的桌上,豎直向上發射,快速擠壓飲料瓶,利用空氣作為動力使火箭起飛。
3.測試空氣火箭
明確測試方案,避免出現課堂混亂無法控制的情況。
測試方案:小組四人每人測試一次,并觀察記錄小組火箭飛行情況。
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怎樣改進?
測試結果:很多小組都出現飛行不穩的情況,有的火箭發射出去出現旋轉的情況。
分析原因:為什么會這樣?
尋求對策:要想讓小火箭在空中飛行得更平穩,可以怎樣改進?
觀察發現:容易發現制作不對稱會導致火箭飛行偏離、不直。
解決方案:進行適當配重,使火箭中心平穩。
觀察發現:從弓箭手佩戴的箭、飛鏢的圖片上,有什么發現?
各個小組開始制作小組火箭的尾翼。此時學生都知道要粘貼對稱,保持中心穩定。
各個小組展示通過配重、安裝尾翼調整后的火箭模型。上臺分享上節課優化與調整中遇到的問題,并介紹是如何解決的。
評價:有的小組能夠嘗試很多種尾翼對火箭飛行的影響,并通過優化尾翼大小、形狀得到最終的火箭模型。有的小組發現發射時應該有一名同學扶著發射的飲料瓶,另一名同學負責大力擠壓飲料瓶,這樣不會使火箭一飛出去就飛歪。很多小組都能通過測試,增加配重、尾翼,解決空氣火箭飛行不穩的問題。
“沖上云霄”課程設計中,所涉及的不同領域之間融合不是知識點的歸納,而是要發揮不同學科的優勢,使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互為補充和促進。以下是不同學科教學目標:
科學:知道空氣可以提供相應的動力使火箭起飛;了解適當的配重或尾翼可以幫助火箭飛行得更加平穩。
技術:掌握制作紙質火箭的方法;運用科學的方法觀測火箭飛行的平穩程度;掌握制作尾翼的方法。
工程:設計“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制作火箭—測試火箭—改進火箭”的實驗設計方案;通過添加尾翼、配重能使火箭飛行平穩。
數學:掌握軸對稱圖形知識,制作多個相同的尾翼。
“沖上云霄”教學設計中,初次設計空氣火箭模型時,以STEM 課堂為載體,融合了技術、數學、工程課程內容,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設計大小合適的空氣火箭。當測試發現火箭飛行不平穩后,學生發現增加配重、尾翼可以使火箭飛行平穩,開始了第二次設計,結合了數學里軸對稱圖形知識、科學里重心等知識,設計出穩定的空氣火箭。
“沖上云霄”教學設計中,學生能夠發現,火箭都是直直地升上天空,而小組制作的火箭很容易偏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怎么樣能夠使自己的火箭穩定?”然后通過交流討論,發現安裝火箭尾翼、配重能夠使火箭穩定。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制作、測試、調整的過程。
從實際設計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材料,用常見的飲料瓶提供空氣動力。通過小組測試,增加配重、尾翼,解決空氣火箭飛行不穩的問題。整改過程都浸潤著STEM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