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立駿 丁文敏(江蘇:常州武進區前黃中心小學)
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大力加強勞動教育,并指出勞動教育要根據各地各校的實際因地制宜。近年來,學校充分利用地方農業資源,建立課程基地,將勞動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通過參觀考察、實踐體驗等方式,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美好情感,進一步助力地方農業的發展。
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意見》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各地各校都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前黃是武進區最大的農業鄉鎮,農業生產面積約6萬畝,其中,種植面積2.5萬畝、養殖面積3.5萬畝,生產大米、河蟹、四大家魚,還有特色花卉、蔬菜、水果等。學校充分利用地方農業資源,建立課程基地,邀請農業技術人員協同指導,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勞動意識、培養勞動興趣、磨煉堅強意志,為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礎。
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參觀了前黃鎮農業綜合展示館。在工作人員和教師的帶領下,他們饒有興趣地參觀整個展館。精彩的講解、可視化的投影、富有震撼力的農業宣傳片等,讓學生全面了解了前黃鎮農業的基本情況、歷史文化、榮譽成果、發展規劃,以及國家領導人關于農業的重要講話精神。
在參觀的基礎上,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自主考察,要求學生結合考察計劃,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采用看一看、問一問、拍一拍、記一記等多種方式,翔實寫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學生個個投入在自己的研究中,到處是好奇的眼神、專注的姿態和忙碌的身影。
前黃鎮農業綜合展示館作為勞動教育基地,學校今后還將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等,進一步開發課程資源,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培養小小講解員,為前黃農業發展助力。
前黃鎮丁舍村的果桑種植具有20多年歷史,共有30戶農民種植果桑,種植面積有100多畝,成為前黃鎮一張亮麗的名片。學校緊緊圍繞“前黃桑葚”這一鄉土特色資源,開展了系列化活動。
小小采摘員。桑葚成熟的季節,學生化身為小小采摘員,走進桑園,體驗桑果豐收的喜悅。大家漫步在果桑園中,只見紫得發黑的桑葚沉甸甸地掛滿了枝頭,惹人喜愛。他們從枝頭上精挑細選熟透了的桑葚,桑園里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桑葚采摘結束后,個個累得滿頭大汗,直言道:桑葚好吃可不“好摘”。
小小科學家。采摘剛結束,學生就發現一雙雙小手都變了色。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水龍頭下清洗,卻怎么也洗不干凈。果農說,只要采一粒青桑葚,在染色的指尖碾壓,就能把桑葚漬去掉。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清洗桑葚漬的研究。從一開始遇到清洗的難題,到真正弄懂這里面的奧秘,學生經歷了在勞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促進了科學素養的發展。
小小美食家。學生拿到了桑葚膏、桑葚酒的制作秘方,紛紛化身小小美食家。有的全家總動員,爸爸媽媽變成攝影師記錄精彩影像;有的成為主播達人,邊制作邊講解讓人刮目相看;還有的儼然是一個美食點評家,把桑葚膏、桑葚酒的妙處講得頭頭是道。小小桑葚帶給學生的不僅有采摘的樂趣,更帶給他們一種親自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
小小養護員。一到6月,就進入了桑葚剪枝養護的關鍵時刻。村里的桑葚養護員一邊向學生介紹,一邊示范剪枝的方法。他們興趣盎然,在村民幫助下體驗電動桑剪和手動桑剪。原本以為剪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沒想到桑枝竟然那么粗壯,使出了渾身解數,弄得腰酸背疼,怎么剪也剪不斷。
小小中醫師。我們組織學生來到前黃人民醫院采訪。醫生從中醫的發源、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講到中醫大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從中藥藥材的采摘講到制作保存,從桑樹的藥用價值講到生活中的日常使用。他們聽得入了迷,對桑樹的藥用價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受到了小桑葚的大學問。
前黃牌大米榮獲江蘇省好大米金獎,是一張叫得響的農業招牌。學校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帶領學生開展以“前黃大米”為主題的項目化研究。
我們組織學生來到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參觀,了解到三代育種專家幾十年來扎根農村搞科研,一項項成果在全區、全省乃至全國的水稻種植推廣中打響了知名度。學生在現場采訪中對研究所現有的水稻試驗田分布、水稻品種的培育、優質品種的篩選有了更加詳盡的了解,也讓他們更敬佩一代代專家們為推進育種工作所付出的辛勞。
學生還來到郭魯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合作社的規模和管理方式。眾多現代農業機械,以及“前黃”牌大米的品質和市場歡迎度,讓學生大開眼界。在村民的指導下,他們挽起褲腿,拿起秧盤,小心翼翼地下到水稻田中勞作。盡管秧苗插得歪歪扭扭,渾身上下沾滿了泥點,但他們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愉悅感與自豪感。
地方農業特色品牌,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今后,學校還將進一步借助地方特色,拓展勞動教育的內容,使勞動教育系列化、課程化,將廣大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